服务设计视角下天津市博物馆儿童专区建设研究
2021-03-04李颖常瑜
李颖 常瑜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专区;认知方式;服务设计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已经在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等进行试行。未来的国家教育发展将以素质教育、减负教育为主要发展方向,相应的国内的课外教育课程的减少,也会使儿童获得大量的课外休闲娱乐的时间。博物馆将会成为儿童学习、娱乐、放松等绝佳去处。
截止到2020年的统计结果天津市0-14岁人口为1868056人。这其中的83%的儿童参加过至少一次的博物馆参过活动,但由于国内博物馆的建立模式未能够充分考虑儿童,天津博物馆之中也未设立专门的儿童专区。
一、国内外博物馆儿童专区现状及问题
现有的儿童博物馆或者儿童专区根据展览内容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专业儿童展区展示,展示内容与展示方法都是根据儿童的视角进行设计和展出。第二种是在现有的博物馆的基础上,融入儿童的元素,根据儿童对于展品的认知和理解进行自身内容的改良。本次研究主要就是指在博物馆内部开设儿童专区,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选定展出的主题、征订展出的作品、选择展出的方式。整合博物馆儿童专区的设计原则,以在后续的研究中在天津博物馆中选取一个展馆进行改造。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博物馆中儿童作为独立的观众个体被提出是在19世纪初期,但直至1884年英国的利物浦博物馆,才将儿童观众真正从观众群体中被区分出来,成立了真正的儿童专区。自此之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陆续成立了专业的儿童博物馆或者儿童专区。目前全世界成立的儿童博物馆有近1200余家,其中美国就有近400家。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儿童博物馆发展较晚,仅有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具有相对完善的儿童博物馆,但随着儿童教育和儿童地位的提高,大量的教育投入和公共设施的加强,导致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儿童专区的博物馆。例如:首都博物馆“七彩坊”、中国科学技术馆“儿童科学乐园”。国内大量的博物馆和学校组织了各种亲子活动和校园联动活动,将儿童博物馆和博物馆儿童专区推广到孩子身边。
1.3现阶段的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问题我国无论是儿童博物馆还是儿童专区,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国教育模式的问题,国内博物馆基本没有将儿童作为主要受众群体,展品形式很难吸引儿童。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记忆力和感受力相对于成人而言要超出许多。而国内的博物馆,没有真正做到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给儿童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
2博物馆服务设计概念及必要性
2.1博物馆服务设计概念
服务设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工具,站在用户为先的立场之上追踪体验流程接触点,用户的生理、心理进行全面的观察、调研,打造符合用户价值观和使用习惯的用户体验。
2.2博物馆服务设计的必要性
博物馆在設计之初就是以服务大众,为观众提供文化服务也是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在这一前提之下,反观现有的博物馆服务设计,在文化传播、参观收益、后续体验等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观众对于博物馆的服务有了全新的要求。参与感、交流性、互动性、沉浸式、认知方式等等都成为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需求。服务设计也是针对产品、交互和环境的一次设计,是将用户的体验实体化、可感知化,提高服务的品质。通过创建博物馆价值导向,引入用户需求,才是服务设计的核心价值。
3博物馆儿童专区用户及馆内分析及服务设计
3.1博物馆儿童专区用户分析
博物馆儿童专区的设计,应以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作为设计核心。儿童作为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被重点服务和分析,清晰的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喜好,更好的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首先,从认知方式而言人通常具有7种认知方式——数学逻辑、空间、语言、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和内省。这些认知方式,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不同的认知内容。
其次,感官系统方面,儿童的学习方式应主要是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来获得信息。但学习过程当中,信息的内容和感官刺激过于单一会导致儿童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内容记忆混淆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学习兴趣方面,对于有趣事物、未知事物的模仿和探索是儿童学习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现有博物馆主要以陈列型展品为主,只有少量的博物馆加入互动体验、4D体验,这也是天津地区博物馆的共性问题。
3.2博物馆儿童专区服务设计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面对以儿童为主体的服务群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儿童的认知方式为主体,将知识点简化避免多种前提和连接性知识的出现。减少儿童学习的难度,避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知识点的问题。利用儿童表现力强、模仿能力强等提点,将记忆点以动作、形象等方式呈现。第二利用多种感官系统进行展示,将日常当中与学习相关度低的感官融入到设计当中。并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视觉范围、身高、安全、疼痛忍耐度低等问题,合理引入互动环节。第三在做到知识简单和安全有效的展示互动之后,就是寻找到符合儿童审美和兴趣点的内容予以展示,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喜欢的内容相结合,必定会激发儿童最大的学习兴趣。
总结
经济发展决定了服务至上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于博物馆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博物馆本身、政府机构都应该干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相关博物馆进行服务设计。打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天津地区的博物馆儿童专区的改造项目开发,需要从思维模式和人员服务、场地升级、展品整合多方面进行更新迭代。
参考文献:
[1]刘军, 刘俸玲. 基于角色认知的“互联网+”博物馆公共服务设计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 装饰,2017(11).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周婧景.试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双重尊重”原则以其实现对策[J].东南文化,2018(4).
[4]张盈盈等.服务导向的博物馆可持续性体验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11).
作者简介:
李颖,天津商业大学,讲师,内蒙古赤峰,1989年
常瑜,1986年生人,山西晋城人,天津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
基金支撑:
天津商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设计学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TJCUJG2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