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时的停车安全装置研究
2021-03-04徐晓
徐晓
关键词:车辆驾驶;停车安全装置;车轮抱死
在车辆驾驶的过程中,遭遇突发状况需要紧急停车,驾驶人员通常会将刹车踩到底。此时车辆的车轮将会抱死,容易引发车辆甩尾问题,给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研究停车安全装置,通过自动调节制动压避免车轮抱死,可以使车辆使用更加安全。
1.停车安全装置工作原理
正常驾驶车辆,车速和车轮转速保持一致。而突然踩下制动踏板,受制动器摩擦力矩作用,车轮角速度迅速减小,将造成车轮转速与车辆行驶速度产生差异,引发轮胎和地面滑移[1]。如果将制动踏板踩到底,车轮角速度立即变为零,车轮处于完全抱死状态,发生纯滑动,引发车辆失控问题,给人员安全带来威胁。而开发停车安全装置,在车辆驾驶时将随时确定车轮转速和汽车运行状态,完成车轮角速度和参考滑移率的计算。发现滑移率超出设定范围,将发出指令对车轮上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避免车轮抱死的同时,通过缩减制动距离使轮胎和地面之间达到较大附着力,确保车轮方向稳定,有效控制车辆转向,以免发生车祸。
2.停车安全装置设计分析
2.1装置总体功能
实际设计装置,为实现车辆制动过程自动调节,需要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利用车轮和道路间的附着力,增强停车过程的安全性。按照以往控制方式,将采用逻辑门限控制算法,在控制器中设置门限值,通过与实测值比较确认车轮是否接近抱死状态,然后进行制动压力调整,确保车轮速度处于不会抱死范围内。但采取该方法需要通过试验确定门限和保压时间,在更换车型时需要重新试验,不仅不易调试,也存在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将车轮滑移率精确控制在目标值范围,确保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紧急停车也不会出现漂移等问题。按照这一思路,需要将装置划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部分,依靠传感器进行信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器制定决策,并通过执行机构执行命令,实现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各个模块中,信息决策为核心部分,需要依靠控制器实现智能分析和决策功能。此外,考虑到汽车运动带有惯性,在无法立即停止的情况下依然可能发生碰撞,因此需要配备自动报警装置,在停车安装装置向执行机构发出命令的同时,向自动报警装置发送信号,使车辆开启双闪模式,提醒周围驾驶人员避让,最大限度降低碰撞发生几率。
2.2装置结构设计
从装置结构来看,包含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元件、故障警示灯、制动油管等多个零部件。其中,传感器用于对车轮转速进行采集,需要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分析车轮和路面运动状态,从而让判断车轮抱死倾向。考虑到车轮信号的重要性,需要配备2个轮速传感器。控制器为装置核心部件,可以利用设定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车轮信号处理,生成相应控制指令。选用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能够使控制达到较快响应速度,同时保证控制器输出稳定。在汽车开始制动时,控制器将先识别行驶路面,建立相应轮胎模型,然后进行对应模糊控制算法选择。根据输入的车轮转速参数,能够计算获得车轮角速度和滑移率偏差,确认超出阈值后立即输出控制指令。在执行元件设计上,主要采用液压控制方法,包含液压泵电机、低压蓄能器、电磁阀等元件,通过将制动缸间的液压管路切断实现车轮压力调节。为实现告警设计,需要将报警装置与制动灯开关联动,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使报警等与制动灯一同亮起,提醒周围人避让。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将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轮转速,发现车轮即将抱死立即反应,因此能够保证车辆停车安全。
2.3装置功能实现
在装置功能实现阶段,需要确保控制器能够实现车轮有效控制。从控制器模型构成上来看,需要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车轮模型和滑移率模型。在车辆行驶在不同的路面上,最佳滑移率将发生变化,为做到精准选择参考滑移率,需要加强路面识别分析。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可知在不同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辆的制动力矩相同时,车轮的峰值附着系数将发生改变。利用车轮角速度变化值,可以利用车轮模型进行分析,确定角速度变化量。采用双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在不同路面上进行重复试验,能够确定角速度变化量对应的峰值附着系数,建立相应数据表,并在控制器的存储器中存储[2]。在模糊推理阶段,可以根据经验完成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和归纳,建立相应模糊规则,无需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按照规则进行输入输出变量选定,能够确定控制器主变量,根据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语言变量描述,生成控制决策。对输入模糊量进行推理,可知随着滑移偏差率的提升,变化率也逐渐增加。而在车轮角速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滑移偏差率随之提升。将滑移偏差率和对应变化率划分为五档,能够建立25条模糊控制规则。在控制量输出阶段,需要实现模糊量与实际量转换。利用面积中心法,能够根据集合的隶属函数进行计算,生成车轮压力值进行刹车时间控制,有效缩短刹车距离,确保轮胎始终保持最佳滑移率。如在附着系数较高时,最佳滑移率达到0.2,如果为中等系数最佳滑移率为0.18,附着系数较高时最佳滑移率为0.15。根据车辆运动状态,实时动态根据车轮角速度进行车轮最大纵向附着力调整,能够确保停车安全。
3.结论
在汽车行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应研发新的装置提高车辆驾驶安全性。设计停车安全装置,确保车轮在急刹车时不会出现抱死问题,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增强停车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相信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装置能够迎来较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杜国静,刘玉振,李晓菲.基于人体生理数据检测的安全停车报警系统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0):96-98.
[2]梁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技术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