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挑战和措施研究

2021-03-04邓金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话语权思政教育应对措施

关键词:碎片化传播;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应对措施

引言:碎片化传播所指的就是信息传播呈现出大量分化程度较高的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群,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技术迅速的发展,信息逐渐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进行了加工与传播,从而形成的一种零散、分散的传播形式。但是当前碎片化传播形式的出现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傳播内容多元化、传播平台多元化的特征。碎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零乱芜杂的条段化信息,并且信息的内容也会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因此,高校应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热潮,掌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在碎片化传播下发挥出中的效能。

一、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挑战

(一)消弱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

在以往的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十分的严肃,并且传播途径单一、信息来源渠道固定,思想政治话语权大部分都以口耳相传的的方式为主,之后在进行信息传播,思政教育人员以及思政的话语权对象之间属于灌输的关系。碎片化传播主要以个性交互为主,促进了教育者与学生根本转变,教育者不在是话语权的主要人员,学生也不是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具备了与教育者相同的话语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传播时间与方式,独立的获得信息,宾切给i嗯在网络平台中积极表达想法。碎片化传播更好的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教育者,难以像往常一样独自垄断信息、控制思想政治活动,消弱了思政教育话语的权威性。

(二)消解了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完整性

碎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特殊语境,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发布、转发微博以及发弹幕等方式来促进信息在极短的时间进行传播,促进了信息的裂变传播效应。在信息裂变效应传播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被肢解,并且思政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过多的信息内容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学生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单纯通过碎片化进行搜集与阅读,从而实现了及时性的阅览。不仅如此,思政教育话语权内容在网络空间中被传播,导致信息要素不在完善,甚至出现了遗漏。碎片化传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不在彰显根本的含义,导致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系统性、完整性被舍弃。

二、碎片化传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措施研究

(一)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创建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依靠人,并且还要依靠队伍。对于碎片化传播的迅速发展,高校应当创建不仅懂得思政工作,并且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得到提升。思政教育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并且还应当提升自身新媒体运用能力,如果不了解前沿的传播信息,不积极掌握网络传播技术,不能对U碎片化的价值进行研究,那么就难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首先,应当树立高校思想政治人员的传播意识,运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碎片化传播。应当从传播的视角来促进自身的媒介认识、媒介技能,积极主动的占领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新阵地。同时还应当掌握信息图片的处理方式,满足学生心理表达的需求,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避免话语霸权,提升话语的行动效果。其次,培养“把关人”的专业素养,满足碎片化传播下高校形态教育的需求。高校重点培养党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网络”把关人“的话语权,从而保证思政教育话语的严谨性,牵动学生的思想,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二)提升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实效性

与时俱进,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内容是根本,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思想精神以及心理需求,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实效性,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在碎片化发展下积极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向。首先,注重对内容的创建,保证话语内容的创新性。应当紧紧抓住新时代发展的音符,考虑学生思想,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将体系化、完整化的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保证更好的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传递的话语更加有温度,获得学生的认同,保证思政教育的话语更加有张力与生命力,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意识形态属性,强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地位不动摇,围绕马克思主义体系将话语内容更加的生活化、群众化、通俗化,之后传播到学生关注与喜爱的网络平台,从而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主流思想内容,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特色、中华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完善育人评价机制

在全过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下,育人已然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对育人的评价也应该做到三全。首先应该同时关注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以及学校思政课程在课程建设上的育人效果、各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落实育人理念,是否整合了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的资源,互通有无。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否落实育人理念,学生反响如何。最后通过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实际表现,对育人时效进行全面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育教学活动趋近于正确的导向;为教学相长提供积极的指导;能够促进教师 、学生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 ,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存在挑战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乐观的发展情形。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摒弃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而是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在方式以及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处理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英.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61-63.

[2]俞霖铃.碎片化传播生态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转换与重塑[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34-35+74.

[3]钟世潋.碎片化传播语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功效及实现[J].当代职业教育,2017(03):90-94.

作者简介:

邓金  性别;女    籍贯:江苏省连云港     民族:汉族   职称:江苏,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思政教育应对措施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