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治理过程中生物技术运用研究

2021-03-04张亚军梁悦明郑江玲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张亚军 梁悦明 郑江玲

关键词:大气治理;生物过滤技术;生物膜技术

引言:尽管当前国家已经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经济建设、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威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产业排污问题进行了限制,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气污染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地制止,现阶段,为切实降低大气污染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威胁,合理应用生物技术减缓大气污染的恶化速度,为自然留下自净时间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一、生物技术在大气治理过程中的运用优势

在进入20世纪以后,全球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由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大量消耗、污染物的肆意排放等情况所导致的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臭氧空洞等问题日渐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现阶段,为切实降低大气污染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合理应用各种技术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为人们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关键点之一。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污染治理方式进行比对可以发现,相较于传统物理、化学等治理手段,生物技术有着如下的优势。

(一)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相较于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生物技术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较低。具体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理技术是处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技术对治理工具、设备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并且工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的污染,进而给大气带来新的污染压力。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一技术所依托的工具、设备往往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工具、设备报废时,还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物处理压力。举例来说,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理处理技术往往是通过在汽车排气管部位装设粉尘吸收、过滤装置的方式,减少粉尘的排放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装置的使用时间过长,不仅装置粉尘吸附能力将会下降,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气管的通畅性,进而影响汽车的正常工作。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污染物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利用自然界内存在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由于微生物本身就属于自然界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技术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技术应用的本质在于利用人为技术手段对自然界内的能量、物质循环进行加速,缩短污染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因此,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

(二)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物理、化学污染物治理手段,生物技术所使用的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可以从分子层面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不仅能够阻止或减缓大气污染问题的恶化速度,还能帮助生物资源的自我恢复,这种情况的存在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在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可以将污染物分解成污染性较小的水、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能够正常进入自然循环体系的物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还能提升污染处理工作的安全性。举例来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在进行大气污染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微生物的代谢,将污染物进行分解,在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仅需要保证好氧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氧气量与温度值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存需要,操作较为简单。同时,相较于其他污染物处理技术,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着所需的污染物处理成本较低、操作难度较低、后续管理较为方便等优点[2]。

二、生物技术在大气治理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物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落实,现阶段,面对不同的大气污染情况,合理应用生物技术对污染进行治理,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一)生物过滤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过滤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将污染物分解成对环境与人体危害较小或者不存在危害的物质。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生物过滤技术已经成为较为常用的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生物过滤技术不仅有着较强的污染物处理能力,还有较强的除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生物过滤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较多优势,但为保证过滤技术的可靠性,在应用技术进行废气处理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生物过滤技术中的微生物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并且为保证废气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为生物过滤技术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生物活动的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在利用生物过滤技术中的微生物进行废气处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为生物过滤技术中的微生物提供能够满足生物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环境条件,确保微生物能够正常的生长与繁殖。此外,在进行微生物填料接单的过程中,为保证微生物有着足够的生长空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微生物的生存需要为其选择合适的承载介质,并且为保证后续废气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会因承载介质出现漏洞而出現废气污染物处理质量下降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确认承载介质结构的均匀性,以便在后续废气处理过程中,生物过滤技术能够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3]。

(二)生物膜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膜技术同样是一种极为有效地大气污染生物处理技术,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作为载体,在废气处理区域的表面形成一层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由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对废气的处理效率较高,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消耗量较少,并且生物膜的附着面积越大,生物膜降解污染气体的效果就越好。具体来说,生物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治理污染气体与液体之间的转换,即利用生物膜可以将化学污染物较多的大气污染由气体转化为液体,并且在具体的废气处理过程中,将气体中的有害化学成分转化为危害性较低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生物膜转化污染物的过程中,可以令生物膜与填料装备连接到一起,将需转化的废气存入填料准备当中,然后开展气体转化处理。生物膜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微生物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同时,这些无害物质还能成为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营养物质,在降低污染物含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三)生物检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情况,在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是一项应用范围广泛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技术有着使用难度低、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等优点。在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定位污染源,并将污染物的转化情况实时展示出来,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为后续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已经成为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源、污染程度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污染治理方案的有效手段。

(四)生物修复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微生物自身具有的降解优势,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地清除,从而达到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目的。尽管相较于生物过滤、生物膜等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时间较短,但由于这一技术有着能有效定位污染源、对污染物传播进行有效控制等优势,因此,在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生物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为对其进行操作,并为切实保证技术应用能够为自然界的能量循环提供支持,相关工作人员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需要注重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的状态进行监测,以便切实保证污染物处理的有效性。

(五)其他综合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大气污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往往会综合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在降低污染物处理消耗成本的基础上,达到提升污染物处理效率的目的。举例来说,在当前的大氣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生物技术与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到一起,在保证污染物治理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消耗量、降低污染物治理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治理数据的精确度,为后续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论: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不仅可以中和一部分的大气污染物,改善大气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循环再利用,推动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相较于物理、化学等污染治理手段,生物技术有着高效、廉价、环保等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海萍,潘依依.关于环保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几点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9,31(02):62-63.

[2]张宝林,薛兰华.环保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8):178-179.

[3]田晓宁.环保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最新发展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3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