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韩留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2021-03-03陈科崔瑜铄尚光辉

中国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陈科 崔瑜铄 尚光辉

摘 要:本文调查了我国在韩留学生消费的现状,分析在韩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提出理性的消费建议与解决方案,以促进在韩留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在韩留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留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提出可行性对策。促进中国在韩留学生良好消费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多渠道的指导方式,正确引导赴韩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理性的消费价值观,提高个人的消费习惯及消费素养。

关键词:消费;中国韩国留学生;消费行为;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b)--03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经济交流不断增加,当前双循环经济的提出对中国市场的开放和韩国企业、高校融合产生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韩两国进行着多样的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动,世界快速的进步使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消费领军者,不管哪个行业他们都将成为主导消费群体,中国在韩大学生消费情况应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是,中韩两国的文化略微不同,本质上还是趋于相同,中国的留韩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根据家庭又存在不同的变化。当前不同国家之间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消费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思政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留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集合两国趋于相同的人文环境和大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围绕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观的差异性展开研究,探索中国留韩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的异同,对正确引导赴韩留学生的消费价值取向、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具有引导的现实意义。

1 中国留韩大学生消费情况

1.1 消费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经调查研究留韩大学生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留学生家庭在中国生活水平基本属于中等水平以上,即家庭的平均年收入150000~300000元。在被调查的留韩大学生中,生活费平均70%左右来自父母,5%左右来自于奖学金,其他35%来自个人的打工和兼职的收入。另外,还有2.5%为其他收入所得。从在韩留学生的生源抽样比例来看,中國留学生86.7%来自于靠近韩国的山东地区,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广东、福建、江苏的沿海城市,13.3%的学生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然而随着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就越多。反之,家庭收入越低,供学生上学的负担就越重。综上,在韩大学生的收入在其消费资金来源中比重相对比较大的还是以家庭为主、个人收入次之,他们经济独立意识相对较强。

1.2 月平均消费水平

在所调查的在韩留学生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额为2802.34元(不包括每年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支出)。其中,86.84%的学生月平均消费额集中在2200~6000元;2.02%的学生月平均消费额多于10000元,也就是说除了饮食等刚性开销之外,其资金已所剩无几。因此,在韩留学生的父母应予以关注和支持,而对于月消费超过10000元的留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注:人民币)。

2 中国在韩大学生消费的特征

中国在韩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可以从钢性和弹性两个层面来分析。

2.1 刚性消费需求

(1)生活消费支出表明,日常消费是除了学费和住宿费之外的所有费用,包括饮食支出、购买服饰费用及其他支出。这部分的开支是留韩大学生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每月总开支的80%以上。而且,饮食和服饰的支出可以和家庭经济条件的成分和自身打工收入成正相关。

(2)知识获取性开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及未来的就业目标,大部分留韩大学生都参加韩国英语的TOEIC等级考试、韩国语TOPIK、EPS-KLPT能力考试、考研、考博等。严格意义上讲,当前人才衡量考核体系多元化发展是趋势所在,聘用部门和企业对各类人才的所需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留韩大学生需要考取不同类型的证书,以便为自己赢得一个理想的未来,增加了学习费用,这已使许多在韩留学生消费开支增加了许多。

2.2 弹性消费需求

(1)网络电子消费品的开支,电子消费的支出包括APPLE、三星、LG手机、电脑、掌上词典等相关电子产品。韩国手机的价位从免费到上万元不等,并且通话的费用几百元不等;电脑从上千元到上万元的不等,其消费均值在5000元以上。这些物品中部分对于留韩大学生有所需要,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攀比心理把它看成了身份的符号。很多的留学生认为,熟练的运用电脑和网络查询各种文献资料是必备的知识技能。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拥有自己的电脑,对电脑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的本身。

(2)娱乐休闲消费的支出,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差异、社会状况大同小异,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留韩大学生的生活也是开放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时尚的流行对留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伴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留韩大学生经常与同学、老师外出旅游、参加MT(文化体验活动)。连续的假期,很多留韩大学生也会组织集体活动。同时,部分留韩大学生平时也比较喜欢唱歌、台球、喝酒和上网等,这势必会增加其月平均消费支出。

(3)社交消费支出,本项支出是指留学生在韩国期间用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和赠送礼物的支出。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海内外,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在韩国朋友和职场之间流行着会餐和酒文化,留韩大学生来自于国内的各个地方,年轻人居多,尤其是90后、00后居多,爱好广泛。男女之间的交往和同乡、同学之间聚会中用于社交等方面的支出必不可少。会餐吃饭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和方法,友好、舒缓的氛围中,可以海阔天空或者互诉心曲。请客吃饭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流手段,吃的是一种氛围,大家在一起可以海阔天空或互诉心曲,解除思乡的孤独。社交的消费开支和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家庭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并不是所有留韩大学生的必要开支。当然,鉴于韩国的消费水平相对于国内三四线城市普遍较高,就是打工对其消费支出补贴,在人与人情感方面的过度消费会给很多普通的家庭增添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 中国在韩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3.1 留韩大学生之间的攀比、盲目从众消费现象严重

大多数留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都以学习需要为名,私下较劲儿并不考虑自身的家庭状况、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只是追求所谓消费上的“胜出”,顾此失彼,盲目跟风。并且为了追求自己一个好名声,购买不切实际的物品,留韩大学生在校园内这种盲目攀比的消费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疯狂地更新手机、高清晰照相机、名牌鞋包、昂贵的名牌电脑及机车等。

3.2 畸形消费呈上升趋势

比如电脑和手机成为娱乐工具并非学习工具。研究表明留韩大学生在校园中很少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工具,它们的主要用处就是网络游戏、视频聊天、观看直播等。校园中很多囊中羞涩又爱慕虚荣的大学生过度偏执的消费,严重影响了中国留学生的声誉。

3.3 留学生存在信用缺失、欺骗同胞和被欺骗的现象

由于部分留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给他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甚至有的毕业后不及时还款,甚至干脆不还款并且悄无声息的回国。部分留学生的信用缺失现象,给中国留学生的诚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4 消费支出结构方面的特点

基于本次留韩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留学生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理性消费仍然还是主流。(2)消费层面来讲有很大程度的两极分化及畸形发展。(3)消费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有些大学生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奢侈名牌的攀比心理及盲目从众。(4)疏于人的管束,他们在恋爱上的支出过于挥霍,异性交友(恋爱性质)方面的同学占20%~30%,大部分的人表示每月用于这方面的费用约3000元以上。(5)经济独立意识较差、没有储蓄观念,缺乏大学生应有的理财观念。

4 分析与对策

4.1 分析

4.1.1 社会现象作用于消费行为

主要表现为受网络传播的影响,大众媒介对于不同商品、消费模式的美化宣传,实质上是社会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新的物质对象、消费习惯产生的激励与赞同。同时,大众媒介和名人,明星现象在多数留韩大学生中占有很重要的心理位置。而且大众传媒和不同领域内的知名人士对当下新的商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倡导,也会对留韩大学生产生部分诱导作用。尤其是社会局势变化多端,大学生的认知是贵即好、名为重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消费时尚不断变化的物质诱惑,打破他们对现实、理想的认知和追求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向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偏离。

4.1.2 在年轻留韩大学生的成长历程

大学生本身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社会阶层利益分配的差异性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入侵,使留韩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首先,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思想,其次是大学生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奈的低头。另外,留韩大学生因多数独生子女原因的影响,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选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的年龄都是90后、00后,他们具有求新、求异、求同的特征,但心智发展上也不够成熟。留学生们自身受消费行为的影响在选择能力、辨别能力上相对较弱,随着国外生活时间的增长、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造成了留学生消费行为中会出现盲目性、攀比性、从众性的情况,并且喜欢不切实际的物质享受并进行模仿、攀比。

4.1.3 消费开支的构成情况

消费的形成是由社会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所形成的现象,留韩大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他们紧追潮流、爱好创新、实事求是中又享受着精神的洗礼,在韩留学生消费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留学生除了靠打工和其他方式挣钱之外没有其他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半以上的留学生们经济独立性很差,消费无节制又没有基础。另外,留韩大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行为及价值观,自控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很多消费行为基本上受大众媒介的渲染,诱导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消费习惯、观念和行为。针对留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管控能力不强、外界易诱惑的情况,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应该共同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消费观念。

4.2 针对留韩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行为的对策

4.2.1 树立留韩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物质、精神消费之间的矛盾

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生活是正确的节奏,合理的消费需要重视物质和精神消费之间的平衡。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比较来看,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是高于普通学生的精神需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留学生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层次,提高留学生们的精神消费涵养。

4.2.2 教育与学习并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需要为留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区别正常消费和奢侈消费之间、盲目消费之间的不同。教会他们懂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精神状况的支撑。留学生活中代表着身后的整个国家和名族,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不成熟、不理性消费,给整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及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三观的教育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帮助留韩大学生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消费行为,深层次地解决留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主义,使他们懂得对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必须通过努力奋斗去获得,进而形成他们应具有的消费观念及行为。

4.2.3 社会对留学生消费的引导

社会方面,首先社会风俗、风气的不断改变,剔除那些社会进步中文化低俗、不良的文化娱乐场所;其次优化完善校园周边环境,给留韩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消费场所;最后要不断提高文化市场和文化需求的层次,完善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矛盾和物质矛盾的冲突,进而满足留韩大学生们精神消费的需要,促进留学生合理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进步。

参考文献

白冰.对在韩中国留学生的研究[J].商,2014(06):217-217.

车希珍(CHAHEEJIN).中韩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比较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8.

战湛.留学教育及其消费行为——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J].世界教育信息,2017(10):57-64.

杨彩华,段玲晓.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预测——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6(01):121-123.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 28(02):27.

王生辉.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J].中国西部,2014(10).

郑希宝.“80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2007(06):31-33.

曾本君.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个人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8(03).

唐俊.心理学视角: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J].营销学院,2006(02).

①基金项目:(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心理学视角下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类型对领导效能的影响》(24030116);(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房地产与物业管理研究团队》科研创新团队(2018KYTD06);(3)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河南科技特派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202400410210);(4)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企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团队项目(MXK2016-201);(5)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专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KCSZ-202036);(6)河南牧業经学院校级青年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下心理类型对涉农企业管理者领导效能影响的创新研究》(XKYCXJJ2020009);(7)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名称:融入传统文化的高校企业管理学科建设研究(2020YB0280)。

作者简介:陈科(199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消费心理学、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崔瑜铄(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尚光辉(1976-),男,汉族,河南新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消费心理及行为、企业管理、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