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1-03-03叶枚举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人物形象教学策略

[摘要]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很多教师容易将其上成道德与法治课。从“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美;精准定位目标,欣赏言语形式美;吃透编者意图,理解文化内涵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体会革命文化的精神和意义。

[关键词] 人物形象;言语形式;文化内涵;教学策略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指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因此,统编教材中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分量,从人教版的33篇增加到统编版的41篇。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很多教师都会被课文所彰显的强烈情感所震撼,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导致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语文要素严重淡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革命传统类课文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呢?

一、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美

入选统编教材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其真实的历史背景、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1.补充典型材料,丰富人物形象

入选统编教材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只是革命者一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学生根本无法全面领略他们的光辉形象。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资源,补充典型材料,丰富人物形象。

如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大多数学生细读课文后,都能从文中感受到周恩来的和蔼可亲,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单就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周恩来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只是冰山一角。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的睡衣》《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周恩来是一位胸怀大志、不辞劳苦、生活俭朴、深受爱戴的好总理。这样,学生就能对伟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敬仰和向往之情。又如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课,大多数学生细读课文后,都能从文中感受到宋庆龄是一个说到做到、能履行自己诺言的人。单就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还不够透彻,也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宋庆龄的其他故事。如《抗战时期的宋庆龄》《宋庆龄和园丁小安》《宋庆龄与她的秘书们》《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宋庆龄是一个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正气凛然、爱国爱民的伟大女性。这样,学生就能对宋庆龄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外,统编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伟人平凡故事的课文,如《邓小平爷爷植树》《朱德的扁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教学时,我们要在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典型材料,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比较全面地领略伟人的光辉形象。

2.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革命传统教育类的课文,故事情节大多生动感人,其人物形象也个性鲜明,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体验的好文章。

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笔者在教学“勇斗鬼子”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来语言、动作的语句,并抓住“抹了一下鼻子”“摇摇头”“咬着牙”等词语描写展开想象,体会雨来所经历的痛苦和由此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这是对雨来的正面描写。然后,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描写鬼子语言、动作的语句,并抓住“张着嘴”“抽出刀来”“翻白眼”“鹰的爪子”“揪起”“咬着牙拧”“暴跳”等词语展开想象,体会敌人对雨来的残忍,这是对雨来的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对比,更加衬托出雨来的勇敢坚强。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些语句反复品读、揣摩,就能领悟到作者不厭其烦地对雨来进行细致描写的用心,也能体会这样写所要表达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走近人物内心世界,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感悟。

此外,用胸膛堵住枪口的黄继光、被医生叹为“军神”的刘伯承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因此,教学的关键同样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精准定位目标,欣赏言语形式美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因此,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语言运用。

1.紧扣关键句段,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方式,巧妙实现了革命文化与语用价值的有机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人文主题的渗透,又要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

如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设计教学: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想一想黄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学生都认为黄继光是一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并加以体会。如“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是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黄继光的品质,很多学生从中体会到黄继光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黄继光的英勇无畏,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万个这样的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正感受到黄继光的革命情怀。课后,笔者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

又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探究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并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设计教学: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想一想五壮士的“壮”体现在哪里?这是从面上整体感受五壮士的“壮”。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每一位五壮士的身上,从中找出具体描写每一位战士的语句。这是从点上感受五壮士的“壮”。这样的教学,基于整体、把握细节、紧扣语言描写,学生不仅从“面”上体会到狼牙山的激烈战斗,也从“点”上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五壮士的革命情怀。课后,笔者让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既要关注整个活动场景,也要注意同学们的表现。这样的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借助音画视频,获得情感熏陶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所记叙的人物、事件大多在七八十年前,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很难想象当时形势的严峻和战争的残酷,也难以理解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视听材料,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产生情感反应。

如《黄继光》一课,故事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阅读时难以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基础来帮助理解。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先是出示黄继光舍身堵住枪口的图片和电影《黄继光》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文中所记叙的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视频、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黄继光是一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但他们的感受仍然比较空泛。于是,笔者让学生走进课文,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让他们在边读边想象画面中,体会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最后,笔者播放《我的祖国》这首歌,很多学生深受感动,在思想和情感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升华。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消除历史陌生感,获得更加形象、丰富、具体的革命人物形象。

三、吃透编者意图,理解文化内涵美

革命传统教育类的课文,记叙的大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依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之美,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1.把握基本价值,实现文道统一

阅读,虽然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因为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基本价值是不变的,不能因为时代的更新、社会的发展,任由学生随意解读,曲解统编教材编者的意图。

如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编者选编这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不要忘记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者,并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要把重点聚集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的语句上,从中找出描写神态的关键性词语“惊疑的神情”“大声嚷道”“肃然起敬”等,引导学生对沃克的心理活动进行揣摩与感知,从而体会刘伯承的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然而,部分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可能会提出“逞英雄”论,曲解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告诉学生,刘伯承所要手术的位置的血管、神经非常复杂,如果使用麻药可能伤及大脑神经,而他以后还要继续干革命,才会拒绝使用麻药。

又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同样是希望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操。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把重点聚集在描写五壮士奋勇杀敌的语句上,从中找出描写对敌人憎恨和对革命乐观的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对五壮士的个性和心理活动等进行揣摩与感知。然而,部分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竟提出了“血淋淋暴力的场面”论,曲解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时,笔者适时告诉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帝国主义的肆意欺凌,五壮士在这场战斗中奋勇杀敌属于正义战争,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向正途。

因此,像《桥》《金色的鱼钩》《手術台就是阵地》等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师绝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发展和自主教育,无视历史的真实面貌,对文本进行肆意曲解,这是教学革命传统类文本所不提倡的。

2.传承民族文化,落实立德树人

入选统编教材的革命传统类课文,不乏对革命的传承和弘扬。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高尚品质和公民基本道德品质等。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各行各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人物,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课后,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查找资料,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然后和同学完成一份手抄报。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答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文化内涵之美,还让学生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因此,我们要从这一类课文的独特背景和创作意图出发,准确把握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体会革命文化的精神和意义,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主题阅读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XB18—3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黄莉莉.文体回归,我们应该怎么做[J].小学语文教师,2016(7/8).

[4]孙国平.文道统一:革命传统类文本教学的应然选择[J].新教师,2019(8).

叶枚举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人物形象教学策略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