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分析

2021-03-03陈虹兴

考试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尊师孝亲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道德、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素养。作为教师,要从注重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素质教育。将德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做到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爱国教育;孝亲、尊师、善待他人的教育;崇尚法治精神;主人翁意识教育;底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经过几千年来的社会洗礼,人们的思想意识、人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十分重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道德、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素养。以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要从注重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素质教育。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并不是由分数的高低决定。相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却能主宰他的一生。教学不是要培养一群只会学习的“学霸”,而是要培养在品行、品格上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德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做到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 将爱国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富强”“爱国”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关系着教育培养什么样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将爱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同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学生认识到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心怀爱国之情,以爱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顾全大局、着眼长远,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数百年来,强国富民一直是中华民族矢志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的衰落、国家的危亡,自觉地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踏上强国之路”,学生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 将孝亲、尊师、善待他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现“文明”“和谐”“友善”

爱国先爱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百善孝为先”为其最大核心,是一直以来人们所主倡的。古人尚且如此,大家更应该传承下去。将孝心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懂得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家的意味”,学生认识到在家庭生活中要平等、民主、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让家庭更和睦,让亲情更浓,在社会、国家的大家庭中亦是如此。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老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精神成长的引路人,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学生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通过学习“师生之间”,学生认识到师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关系的重要性。师生之间应相互与人为善,教师善待学生,学生善待老师,才能构建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提倡“仁义礼智信”。但是现在孩子们原有的优良品质明显降低。有些不良习惯悄然上升。通过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崇尚法治精神,体现“法治”“自由”“平等”“公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通过学习“做守法的公民”,学生能按照法律要求,树立底线意识,积极预防违法犯罪,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靠法解决问题,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在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候,仍然需要十分珍惜自由的价值和精神。通过学习“尊重自由平等”,学生认识到,自由是珍贵的,同时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是相对的,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都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因此,在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实现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性特征。从现代意义来说,平等意味着享有同等生存权利,得到同样人格尊重,拥有同等发展机会,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学习“尊重自由平等”,学生认识到,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的承担义务,不得享有特权;将法律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对待他人;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应据理力争,不能听之任之,依法维权。

公道在心、不偏不倚,公正即公平和正义。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公平公正,任何阶级和集团都不能享有特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通过学习“维护公平正义”,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面对利益冲突,要有公平的立场,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学会担当。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敢于对不公平说“不”,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法的方式、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做有正义感的人,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又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主人翁意识教育,体现“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是必须要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国家对民主的孜孜追求,契合了民众对民主的深切期望。在实际生活中,民主往往被简单等同于选举,甚至还被看作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关于民主的误解,充分说明必须纠正社会的民主观念。政府机关在工作作风表现出的“脸难看、事难办”,恰恰说明了需要民主的风气来将这些“君权”、“官权”的错误思想一扫而光。通过学习“追求民主价值”,学生认识到,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道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推进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民主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人民不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需要你我的共同担当。

五、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底线教育,体现“敬业”“诚信”

明规矩,划定行为底线。学习培育践行敬业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是优化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的需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体公民自觉恪守这一价值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各司其职,爱岗敬业。通过学习“勇担社会責任”,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和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需要开你我他的责任、担当。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惩劣行,形成警示效应。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依法依规该劝导的劝导、该处罚的处罚。通过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个人来看,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要求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当然也要运用诚信智慧,既做到恪守诚信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接受,直至成为人们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会贯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真诚信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舒小庆.以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学习时报,2017.

[2]徐能毅.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J].红旗文稿,2015.

[3]孙甫存.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J].江苏高教,2008(5).

[4]王晨艳.论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谈[J].前线网,2015.

作者简介:陈虹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中学。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尊师孝亲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何尊师之谜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名人尊师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