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玉玲:“垃圾换有机”之路

2021-03-03零余者

北京纪事 2021年2期
关键词:京郊厨余小鱼

零余者

于玉玲,被人称为时尚老炮小鱼,1973年生人,就职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社,参与垃圾环保工作超过14年。在2006年,她就以志愿者方式开始走访调研京郊垃圾场,2011年联合发起创办时尚环保联盟,并创办品牌项目“垃圾换有机”。2013年项目落地北京社区,开启社区厨余垃圾积分兑换推广活动。2014年,该项目获得北京市市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持续至今项目陆续获得北京市级、朝阳区级、西城区级、石景山区级,及不同街道的资金支持。

20年前就职于经济日报集团服装时报社,那是国家级的时尚传媒,她因此经常代表国家媒体去参加巴黎米兰等国际一线时尚潮流活动。

都说传媒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小鱼深有体会,瘦弱的身体虽然经常爆发出旺盛的战斗力,但是深知那是在透支生命。2006年开始,小鱼参加了米兰时尚潮流发布会,被活动的环保理念深深触动,于是开始关注生活環境,并与先生打赌:做身体力行的环保人,发誓3年不买衣服!谁都没想到这个赌约一下子持续了10年,小鱼也把这10年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环保行动的探索中。她的生活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环保之前,骑马、滑雪、户外、穿越等等,之后却连休息日都成了一种奢侈。尽管如此,小鱼竟这样坚持了10多年。

“并非有多高尚,只是觉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是美好的,是让人愉悦而幸福的。”小鱼谦虚地说道。

从被时尚源头的环保小事儿触动,到自发走访调研京郊垃圾处理场,6年时间她自驾20万公里,跑遍京郊垃圾场,走访了几百家京郊农场,越发觉得垃圾问题不仅仅出在垃圾本身,这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要从产业链的生态循环思维去思考垃圾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于是在2011年,她发起创办并注册时尚环保联盟,创办品牌项目“垃圾换有机”。

垃圾围城,霾锁神州;易粪相食,七彩河流。唐诗宋词里诗意烂漫,山川秀美的华夏大地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经济和科技不断的发展,物质丰富得目不暇接,但日常生活的环境离美好越来越远,连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物都变得不再是滋养和能量。“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生活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她在心里笃定地思量。也许我们缺少的是对垃圾的了解和尊重,而身为时尚传媒行业人士的小鱼依然用农民的思维去看待垃圾问题。几年里累计走访了不下200家各种规格的农场,积累的调研数据和资料丰富了小鱼的构想,一个社区厨余垃圾零废弃的模式构想在不断的探索中丰满起来。从吃喝到拉撒,从安全食品到垃圾处理,这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的、可以达到零废弃的循环起来的环。道法自然,大自然安排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可是我们人类自以为是,缺少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循自然之道,垃圾围城完全可以变成鲜花围城。

“环保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小鱼参与发起的非营利环保社会组织的口号。他们将“身体力行做环保,敬天惜物爱地球”作为机构的核心理念,把致力于人与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作为机构的发展宗旨。一切源于一场臭味引发的思考,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活的信念,一份让环保行动踏实落地的坚韧,凝结在小鱼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身边的朋友们。

在小鱼的影响下,周边人从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劝退,到如今积极参与到其中。伊人是首个参与“垃圾换有机”项目实践的美女家庭主妇,三口之家每天厨余垃圾产生量在3至4公斤。她不但积极参与做记录,还经常帮助小鱼完善思路提出建议。飞猫张延是时尚圈里最积极支持环保项目的铁杆,发起多次调研活动。糖果辣妈是一个幸运的龙凤胎妈妈,宝贝出生之后的五口之家也积极投入了项目试验,有娃的家庭厨余垃圾量多得惊人,也是安全食品的积极拥趸者。许多人都热切地期盼着项目能早点在自己的社区落地。媒体人舟游也即将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经常参与项目的出谋划策和行动。诸多的参与者、支持者、行动者,他们都因怀着“健康的生活”这个希望而汇聚。走出雾霾呼吸新鲜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他们的梦想其实就这么简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自然健康的城市重生之日。

(顺义区文明办)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京郊厨余小鱼
厨房里的芽芽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京郊独栋别墅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京郊赤城游
驾绅宝D50京郊撒欢儿看APEC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