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唱响《大运河》之歌
2021-03-03周钇
周钇
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大运河的滋养。
2019年1月9日,《大运河》大型交响声乐套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首演。参加演出的歌唱家有王宏伟、王丽达、黄华丽、钟丽燕等,著名指挥家邵恩执棒国际首席爱乐乐团演奏。“欸乃的桨声,那是水在说……”大运河作为著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国走向繁荣和复兴的民族力量。
作为北京市音协副主席、秘书长,这一次活动,由赵金波主抓和策划。2017年初夏,北京市文联所属北京音乐家协会联合运河流域各省市,邀请目前国内一线著名词、曲作家,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出发,一路向南,深入到北京通州、沧州、济宁、扬州、杭州、宁波等运河遗址实地采风,创作出了这部大型交响声乐套曲。《大运河》声乐套曲主要由5个部分共10多首歌曲组成:《序·水在说》《第一乐章·运河人》《第二乐章·运河美》《第三乐章·运河情》《尾声·向未来》。歌曲的名称非常接地气,如万事开头难、老人白英、船娘、华灯初上、水到这里上了山、飘来的北京城、月光码头、运河号子、相思河、邂逅扬州、你的茉莉我的丁香、中国北京、梦中的大运河,等等。
这些歌曲很多是根据在沿途采风中听到的有关大运河真实故事创作、改编完成的。比如在山东听到的“老人白英”,他修建的水利工程把水引上了山,让水流三分下江南,七分向北京。词曲作家收集到了这段素材后,成为了《大运河》中《老人白英》和《水到这里上了山》两首歌曲的灵感来源。
参与这次创作的词作家有:屈塬、车行、杨启舫、乔方、陈道斌、宋青松、化方、车帅。作曲家有:印青、孟卫东、舒楠、胡廷江、伍嘉冀、张大力、尹铁良、峦凯、杨一博、印倩文等。歌曲采用独唱、重唱、对唱、合唱、民谣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大运河的人文、歷史、沿岸风土人情,以及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和面向未来的美好信心。
这一组套曲既有站在历史高度上恢宏浩大的歌咏抒怀,也有浣衣淘米的运河生活,以及细腻如水的美好爱情。
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如何更加准确地表现《大运河》主题,艺术家们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熬煎过程。
策划、作曲家伍嘉冀介绍说,多少年来,大运河承载着千年的见证。“飘来的石木皇宫,飘来的柴米和油盐,飘来的豪杰和百姓,飘来的乡音变京腔,飘来的诗书播文明,飘来的青涩成恩爱,飘来的梦想化成功。”词作家把歌词写得太好了,写出了北京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并且,把民间谚语和当前北京的人文现象都对接、连接起来了,充分体现了古老北京的魅力所在。除了历史文化传承,还有现代文明及其创新。
大型交响声乐套曲《大运河》还得到了很多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在采风和创作过程中,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刚杰等曾多次对参与创作的艺术家给予关心帮助,并提供指导。就在2019年1月9日首演当天,有关领导以及运河流域各省市音协有关负责同志还到现场观看了演出。
编辑 张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