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京沪粤浙区块链发展布局比较研究
2021-03-03王春霞于海洋孙小芹
王春霞 于海洋 孙小芹
[摘要]区块链技术起源于2008年,其通过数学原理重新构造的信任机制,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引起全球广泛关注。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近期,随着“新基建”风口的到来,区块链作为可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技术,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京沪粤浙是目前全国区块链发展的第一梯队。文章通过对苏京沪粤浙五省市在区块链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创新水平、试点应用、产业环境和政府监管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总体位居全国第二梯队,存在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前景较为乐观、后续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的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快推动江苏省区块链产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新基建”;融合发展;苏京沪粤浙
一、 区块链产业概述
1. 概念特征。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难以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本质上看,区块链通过数学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重新构造了一种信任机制,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靠、身份匿名等特征,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是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从部署方式看,类似云计算的公共云、混合云和私有云,区块链按照去中心化程度由强到弱,有公共链(完全去中心化)、联盟链(多中心化)和私有链(完全中心化)三种部署方式,当前最具实践价值的是联盟链。从技术创新看,区块链不是单一的信息技术,而是分布式记账、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技术的系统性集成创新,是一种底层技术。
2. 应用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1.0、2.0和3.0三个阶段。1.0是可编程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2.0是可编程金融,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例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抵押、产权、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3.0是可编程社会,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的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应用。当前处于1.0成熟、2.0拓展、3.0探索的阶段。
在制造业领域,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不可篡改等特性,将生产制造、设备运营和产业链资源数据写入区块,设计者、开发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以平等节点的身份接入网络,由成千上万个节点构建出一个全新架构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网络,从而革新传统的自上而下串联式生产结构。融合区块链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其数据可在网络任意节点间传输,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从而优化制造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制造效率,成为工业智能时代新的基础设施。
二、 苏京沪粤浙区块链产业发展布局比较
1. 产业政策。我国国家层面对区块链的关注始于2014年,布局始于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此后在“十三五”信息化、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政策中均有布局,目前尚未出台国家级区块链专项政策(刘权等,2019)。
(1)政府关注程度。浙江最早,苏京沪粤基本同步。江苏对区块链的关注始于2016年,南京在“十三五”智慧南京、金融业等规划中提出加快突破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随后苏州、无锡等地也纷纷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北京2016年推动设立中关村区块链联盟,随后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范畴,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上海2016年将区块链创新项目列入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随后在多个政策文件中明确支持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广东深圳在2016年率先提出支持金融機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随后,广东在珠三角、自贸区等相关政策中明确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浙江早在2014年就专门举行了区块链发展研讨会,随后将区块链纳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予以重点发展。
(2)政策支持力度。当前,苏京沪粤浙区块链专项政策多以区级为主,广东资金扶持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江苏和浙江区块链基金规模相对较大。江苏目前已出台苏州高铁新城《区块链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苏州相城区《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2项区块链专项政策。苏州和南京分别设立10亿元和100亿元的区块链专项引导基金,支持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北京中关村和西城区均设有区块链专项扶持资金,分别对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给予最高500万元和1000万元支持。此外,设立首期规模为10亿元的北京区块链生态投资基金,投资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海已出台杨浦区《促进区块链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加快临港地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项区级区块链专项政策,吸引浙江万向控股在沪设立5000万美元区块链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在杨浦区成立首个50亿元规模的区块链产业引导基金。广东已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区块链10条”“区块链10条2.0《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和佛山市海南区《关于支持“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扶持措施》4项区块链专项政策。此外,广州、佛山和深圳分别设立10亿元、2亿元和早期5亿元的产业基金,助力区块链中小企业发展。浙江已出台西湖区《关于打造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的政策意见(试行)》和余杭区《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政策(暂行)》2项区级区块链专项政策,给予园区内企业办公用房租金补贴、研发经费补助、云服务费用补贴等。此外,余杭区政府设立100亿元规模的雄岸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投资、引进优质区块链项目(详见表1)。
2. 产业布局。自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区块链企业培育、产业园区和平台机构建设,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登记注册的区块链相关企业超过27000家,其中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企业共704家,成立重点区块链产业园22家,产业规模约10亿元(刘权等,2019)。
(1)企业发展。京沪粤浙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其中北京量质并举,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以软件企业和原生区块链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无锡,已登记注册区块链相关企业590家,拥有17家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重点区块链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41%。恒宝智能系统、苏宁软件、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无锡井通网络4家企业进入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其中恒宝智能系统进入前50强。北京以金融业、信息产业巨头和原生区块链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中关村地区。拥有228家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重点区块链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32.39%,位居全国第一。40家企业进入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占比高达40%。中国联通、百度网讯科技、京东数字科技、国家电网4家企业进入前10强。上海多以原生区块链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杨浦区和宝山区。拥有164家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重点区块链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3.30%,位居全国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万向区块链是浙江万向集团在上海的布局,众安保险是浙江蚂蚁金服联合腾讯、中国平安等行业巨头在上海的联合布局,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广东多以金融、互联网巨头和原生区块链企业为主,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拥有152家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重点区块链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1.59%,位居全国第三。18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深圳壹账通、腾讯、华为、前海微众、金融科技5家企业进入前10强。浙江以互联网巨头和原生区块链企业为主,以杭州为主阵地,拥有57家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重点区块链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8.10%。12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阿里巴巴进入前十强,且位居全国第一(详见图1)。(刘权等,2019;张翔,2020)
(2)园区建设。浙江最多,广东、上海、江苏紧随其后,北京尚未布局。江苏目前仅有“链谷”(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1家区块链产业园,园区载体竞争力在全国22个区块链园区中位列第15位;同时,江苏积极支持苏州市以相城区为主体创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为全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探索实践。北京区块链主要集聚在中关村地区,尚未建设专门的区块链产业园区,但中关村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上海区块链园区布局建设较早,拥有上海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APBC(亚太广播公司)亚太区块链中心、上海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小美科技园—区块链集聚区4家产业园,园区载体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3、11、12、13位。广东拥有广州蚁米区块链创客空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基地、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广州城投—中关村e谷区块链孵化园4家产业园,园区载体竞争力分别位列全国第2、6、7、16位。浙江拥有中国杭州区块链产業园、杭州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杭州区块链创业创新基地、杭州(余杭)经略新创产业区块链孵化器和宁波保税区金融科技(区块链)产业园5家重点产业园,前4家均跻身全国10强(详见表2)。(刘权等,2019)
(3)平台机构。北京平台机构实力领跑全国,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紧随其后。江苏目前拥有苏州市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协会、南京区块链产业应用协会、南京区块链社群联盟、南京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等行业平台。北京依托强大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总部优势,拥有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可信区块链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等一大批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区块链平台机构。上海区块链组织和研究机构目前已经达到12个,包括7个区块链联盟、3个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和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广东拥有区块链产业协会和区块链创新基地、广东省区块链研究会、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应用推广中心、粤港澳区块链产业智库、区块链实验BAS平台等,覆盖创新创业、行业智库、行业组织、众创空间等各领域。浙江相继成立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浙江省金融科技协会区块链专委会、杭州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联合会和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浙江数秦区块链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等机构。201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原链全球开发者大赛、区块链创意大赛、趣链区块链开发大赛等,吸引人才资源集聚。
3. 创新水平。依据《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目前我国重点区块链研究机构有68家,2018年专利申请数量约占世界主要国家专利申请数量的67%,位居全球领先水平。
(1)研究机构。北京依托高校、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资源,研究机构数量多、实力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紧随其后。江苏目前已成立东南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南京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众享科技区块链实验室、苏宁金融区块链实验室、华信区块链产业研究院5家研究机构。北京拥有百度区块链实验室、可信区块链开放实验室、蓝石区块链实验室等二十多家研究机构,其中百度云已在区块链商业化领域开展全面探索和实践。上海已成立上海区块链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上海交大区块链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10家研究机构,同时虹吸浙江地区产业资源,落地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广东已建立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测试平台和创新研究院等8家研究机构。浙江先后成立杭州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联合会、浙江省之江区块链科技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等7家研究机构,致力于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详见图2)。(刘权等,2019)
(2)专利情况。广东、北京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多,领先优势明显,浙江、上海、江苏次之。从2019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百强榜看,江苏企业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达328件,较2018年增长62.38%,恒宝股份和井通科技2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榜。北京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达2040件,较2018年增长73.33%,中国联通、百度、中链科技3家企业进入全球前10,分别拥有189、123和103件公开专利。上海企业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达641件,较2018年增长85.8%。点融、石更箭数据、中国银联、链极科技、立旃等5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榜。广东企业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达2296件,较2018年涨幅超一倍。平安科技、众安信息、元征科技、腾讯4家企业入围全球前10。其中,平安科技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增长迅猛,较2018年新增128件,位居榜单第四。浙江企业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达748件,较2018年增长近一倍。阿里巴巴、复杂美、趣链科技3家企业入围全球前10(详见图3)。(刘权等,2019)
(3)标准制定。北京牵头制定区块链标准最多,广东、上海次之,江苏和浙江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江苏目前仅有无锡高新区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应用指南》《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技术指南》2项地方标准。北京依托大院大所和平台协会力量,牵头《区块链参考架构》《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可信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参考框架》《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等10余项区块链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上海牵头和参与《区块链企业认定评估标准》《区块链技术安全通用规范(T/SSIA0002-2018)》《保险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等多项标准制定。广东依托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巨头,牵头和参与制定《区块链智能合约实施规范》《区块链对象传输协议》《区块链参考架构》《区块链隐私计算服务指南》等行业标准。浙江依托蚂蚁金服牵头制定《供应链金融标准》《财政区块链电子票据标准》等区块链标准。另外,万向集团、云象网络、趣链科技、复杂美、能链科技、秘猿科技等企业积极参与了国家大院大所牵头推进的区块链标准制定(详见表3)。
(4)人才发展。北京和广东人才发展领先优势明显,上海紧随其后,江苏和浙江相对缓慢。江苏虽有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已开设区块链课程,但目前无一城市入围全国区块链人才存量前10城市。北京区块链人才存量占全国39.63%,居全国首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8所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上海区块链人才存量占全国11.70%,位居全国第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已开设区块链课程。广东深圳和广州区块链人才存量均进入全国前10城市,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6.66%和3.74%,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五。浙江杭州区块链人才存量进入全国前10城市,占全国比重2.82%,位列全国第六。目前仅有浙江大学开设区块链课程(详见图4)。
4. 试点应用。近几年,在重点企业和政府驱动下,我国区块链在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司法认证、物品溯源等领域应用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在民生领域应用不断拓展,将成为驱动各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1)应用领域。苏京沪粤浙区块链应用领域均以政务、金融为主,但各具特色。广东应用广度和深度领先全国。江苏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始于2017年,以金融和政务领域为主。江苏银行联合无锡农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首单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荣泽科技搭建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始于2016年,以金融、司法存证、政务领域为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携手IBM(中国)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系统;京东建设企业级区块链存证平台;中移物联网联合货币中国开发我国首个基于區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身份共享核验平台。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以金融、航运物流为主。万向区块链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众安保险采用区块链存储技术上线电子保单管理系统;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科建立航运供应链区块链存证平台。广东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以司法存证、政务(营商环境)、金融为主,且多项探索领先全国。腾讯开出全球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微众银行支持广州仲裁委出具业内首个“仲裁链”裁决书;广州市黄埔区发出全国首张通过“区块链+AI”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金融壹账通助力全国首个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式上线。浙江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始于2017年,以司法存证、金融、跨境支付为主。杭州安存网络与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同开发杭州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平台智能分析系统;蚂蚁金服实现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将汇款速度降至秒级(详见图5)。
(2)推动方式。江苏和上海以原生区块链公司推动为主,广东和浙江政企合作较多,北京依托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巨头公司推动。江苏主要以众享金联、荣泽科技、数予科技、白话区块链等10余家重点原生区块链公司推动应用探索。北京主要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太平洋保险、中国银行业协会、货币中国等金融业巨头和百度、京东、中国电信、联想集团、IBM(中国)、中移物联网公司等信息产业巨头企业带动区块链探索应用。上海更多以万向区块链、链极智能科技(上海)、连陌科技、信息发展、雷盈科技等原生区块链公司推动应用探索。广东依托市级层面政企合作推动区块链应用探索,深圳市税务局、广州仲裁委、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和黄埔区政务服务大厅等多个部门联合腾讯、华为等电子信息行业巨头,推动广东区块链应用探索。浙江依托省市层面政企合作推动区块链应用探索,浙江省财政厅、大数据局、卫健委、医保局和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数秦科技、安存网络、趣链科技等公司,推动浙江区块链应用探索。
5. 产业环境。区块链是对市场和金融资本高需求的行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苏京沪粤浙区块链产业将呈现不同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1)区位环境。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北京、上海、广东皆属于战略龙头要地,江苏、浙江同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属地位。江苏目前区块链产业发展水平位居上海、浙江之后,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下,虽有利于江苏协同沪浙皖地区产业链资源推进区块链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将面临上海龙头地区虹吸效应和浙江、安徽的资源抢夺,在发展空间上受到一定的挑战。北京是京津冀区块链产业的核心,依托其在科技、政策和市场辐射方面的独特优势,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是长三角区块链产业生态最优的地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更加有利于上海虹吸苏浙皖地区产业资源,不断增强上海区块链产业发展优势。广东是粤港澳区块链产业重要承载地,且区块链产业发展和应用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合作事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将更加有利于广东集聚产业资源推动区块链产业快速发展。浙江虽处于长三角区块链产业发展第一梯队,但已有浙江万向集团、蚂蚁金服等企业在上海成立区块链企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浙江区块链产业发展同样面临上海地区虹吸效应和苏皖地区资源抢夺风险。
2. 推动融合创新和场景应用双轮驱动
加快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东南大学区块链实验室、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实验室和省内优质区块链企业开展共识算法、加密算法、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网络协议、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平台研究。引导荣泽信息、数予科技、白话区块链、南京纯白矩阵等有能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申请专利,并参与区块链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争夺区块链产业发展话语权。
推动区块链与“云大物移智”技术融合创新。统筹东南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南京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实验室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超算中心、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紫金山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协同推进区块链与“云大物移智”、5G等技术协同攻关、融合创新。
深化区块链在江苏优势领域场景应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江苏的特色优势,重点支持区块链在数字政务、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等领域的探索应用,在重点行业、细分领域成为行业引领者。积极联合优质区块链企业,共同开发适合江苏省情的税务、司法、金融、市场监管类产品,以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
3. 构建区块链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
建设“网云链端”可信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契机,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技术,建成更加安全可控的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效率。以“云大物移智”技术群为牵引,改造升级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支撑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
加快区块链人才引育。依托江苏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高校加强区块链基础课程开发和应用实践,培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区块链专业人才。加大对美国和京沪粤浙等地区核心区块链团队的招引力度,抢夺顶尖人才资源。举办区块链相关会议、知识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掘和引入区块链高技术团队,营造江苏区块链创新创业氛围。
探索设立区块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收苏州高铁新城和南京江北新区现有的区块链产业引导和投资基金,整合设立江苏区块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并下设天使、VC、PE、并购等子基金。开展省内外联动投资,省内投资重点保护和支持本土优质区块链企业成长壮大,对省外及海外投资重点发掘和培育一批海内外高成长性企业,促进省外优质企业招引落地。
探索“沙盒监管”模式。以江苏自贸区建设发展为契机,选择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等区块链产业基础较好的片区,借鉴英国、新加坡和京沪地区经验,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盒”监管模式,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区块链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权,黄忠义.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R].北京:赛迪区块链研究院,2019.
[2] 刘权,黄忠义.2019年上半年中国区块链发展现状与展望[R].北京:赛迪区块链研究院,2019.
[3] 张翔.2019年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R].北京:链塔智库,2020.
[4] 刘权,韦安垒,曹元.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发展报告[Z].北京:赛迪区块链研究院,互链脉搏,2019.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Layout of Blockchain in Jangsu,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Zhejiang
Abstract:Blockchain technology originated in 2008, and its trust mechanism reconstructed by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is changing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operating rules of multiple industries, attract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worldwide. In October 2019,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d th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18th collective study session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the arrival of “new infrastructure”opportunities, blockchai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echnology of a new type of credibl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will usher in a period of maj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Zhejiang are currently the first echel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lockchain. This report has reviewed the five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Jiangsu,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Zhejiang on the blockchain industry policy, industrial layout, innovation level, pilot applicatio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ockchain industry in our province ranks in the second echelon of the country as a who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slow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latively optimistic market prospects, and still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 in subsequent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blockchain industr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blockchain technology;new infrastructure;integrated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王春霞(1990-),女,江苏省南京市人,硕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领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咨询;于海洋(1991-),男,江苏省盐城市人,硕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中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领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咨询;孙小芹(1981-),女,江苏省南京市人,硕士,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信息化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收稿日期:2020-11-01 责任编辑:顾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