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痊愈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3沛,刘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肠炎肠管先天性

徐 沛,刘 铭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多发生于儿童的消化道先天畸形,严重威胁了患儿健康。对早期患儿采取手术治疗可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1-2]。以往临床多采用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但因术中创面大,愈后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疗效。如何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痊愈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是临床医师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最终目标[3-4]。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因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机体功能康复较快等优势,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中凸显了极佳的治疗优势[5-7]。本研究将探讨腹腔镜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痊愈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排胎粪延迟等临床症状;X线钡灌肠摄影片显示狭窄段至乙状结肠以上。②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药物过敏等手术禁忌证;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早产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最小年龄27天,最大年龄2岁7个月,平均年龄为(1.40±0.81)月;体重为3.42~18.41(9.41±2.14)kg。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最小年龄29天,最大年龄2岁8个月,平均年龄(1.59±0.89)月;体重3.55~18.62(9.57±2.32)kg。2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在术前完善X线、血常规等检查,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后手术治疗。

1.2.1对照组采取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手术:患儿均采取截石位,垫高臀部,暴露肛门。找到齿状线并在上0.3 cm处分离黏膜,并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分离黏膜及浆肌层,向上游离黏膜,分离约6 cm。直肠出现明显松弛后,环状切开直肠肌鞘,肌鞘保留6 cm。外拉结肠,并结扎相应肠壁右侧系膜及血管,直至拖出肠管至术中冰冻活检有神经节细胞及外观正常。切除病变的肠管,对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进行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术后2周开始扩肛,根据患儿肛门狭窄情况,持续扩肛3~6个月。

1.2.2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手术:患儿均采取膀胱截石位。在脐上缘做一个长0.5 cm的切口,建立气腹,放置5 mm T管,腹压控制在8~10 mmHg。在脐左、右两侧4 cm的位置分别做两个切口,放入5 mm T管,垫高患儿臀部,在腹腔镜下观察患儿病变位置,确定切除范围。使用超声刀分离直肠系膜及侧韧带,钳夹系膜,肠系膜三级血管凝固后向结肠游离,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手术步骤进行会阴部操作。术后第7天拔除肛管,术后2周检查肛门吻合情况及狭窄情况,若出现肛门狭窄,需进行扩肛。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3.2术后近期疗效:对2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12个月肛门功能。①痊愈标准[8]:6月龄以下患儿每日大便次数1~5次,6月龄以上患儿每日大便次数1~3次;且无吻合口狭窄,无腹胀,随访前后2个月内无肠炎。②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判定标准[9]:主要评价术后患儿的自主控制排便、便秘及污粪3项,各项内容总分为1~9分,优为5~9分,良为3~4分,差为≤2分。

1.3.3预后分析:了解患儿术后2个月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患儿术后痊愈的因素。

2 结果

2.1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见表1。

表1 2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指标比较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肛门功能 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6个月、12个月肛门功能[例(%)]

2.4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92例患儿痊愈50例(54.35%),未痊愈42例(45.65%)。痊愈患者与未痊愈患者在是否有吻合口狭窄、合并肠炎、合并腹胀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手术方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狭窄、合并肠炎、合并腹胀为影响患儿术后近期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影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近期痊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为肠壁内丛神经节细胞在胚胎期出现异常,病变肠段处于痉挛状态,加上管腔狭窄,使患儿粪便难以通过病变肠段。粪便长时间堆积在肠管狭窄处,逐渐聚集,导致局部肠管逐渐肥厚、粗大。先天性巨结肠需采用手术根治,经肛门巨结肠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术为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术式仅需游离直肠,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来说无须解剖盆腔,可最大程度保留内外括约肌的功能,具有术中创面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该术式无法保证将病变完全切除,影响手术疗效,也难以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10]。

为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疗效,确保手术治疗彻底性,临床医师仍在不断探索新思路。本研究分析了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与单纯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后患儿的手术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似[11]。腹腔镜下行肛门改良 Soave术Ⅰ期治疗可在内镜直视下确定病变范围,缩短手术时间;并采用超声刀游离直肠系膜及相关韧带,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同时保证局部正常血液循环;准确切除病变肠管,可促进肠蠕动,加快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14]。

小肠结肠炎、感染、肛周皮炎、尿潴留等是Soave术Ⅰ期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不利于预后。文献报道,单纯肛门改良 Soave术Ⅰ期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25.00%;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下经肛门改良 Soave术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效果较好。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应用腹腔镜后尽可能保留患儿较多的肠管,有利于预防小肠结肠炎;术中创面小,术后感染率低;新直肠储粪功能及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减少了肛周皮炎及尿潴留出现。

相关文献报道,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患有肠炎时会增加排便次数,同时伴有腹胀、吻合口狭窄等症状影响术后痊愈[18]。本研究结果显示,吻合口狭窄、合并肠炎、合并腹胀为影响患儿术后近期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Aubdoollah等[19]报道结果一致。文献报道,粪便淤积、黏膜防御屏障破坏等多种因素均会使患儿肠炎概率增加;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可最大程度减少内外括约肌损伤,并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帮助其尽早正常排便,对降低肠炎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20-21]。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痊愈,手术室工作人员也需对小肠结肠炎进行早期诊断,并运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避免结肠炎反复发作,影响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吻合口狭窄、合并肠炎、合并腹胀为影响患儿术后近期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积极预防肠炎发生可促进患儿痊愈。

猜你喜欢

肠炎肠管先天性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