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地校园规划一些问题的探讨
——以巴中光正科技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为例

2021-03-03

华中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地用地景观

王 河

胡嘉茵

饶祖浩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校园规划建设需求不断增长。而城市用地有限,校园规划所需土地资源较多,因此,提高对山地资源的利用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有着重要意义[1]。山地校园规划中应考虑场地的合理利用,建成山—校和谐一体的良好校园。山地环境具有的特殊高差、地理环境、交通道路规划等相关问题,都能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设计的亮点。因此,探讨山地校园规划中的相关问题及相应的设计思路,对完善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 项目概况

设计场地位于四川省巴中市经开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临近202省道,距离市中心较近,周边有较多小学分布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分布,教育体系完善。周围公共服务建筑数量较多。河道蜿蜒位于场地周边,景观条件优越(图1)。

图1 项目周边交通分析

图2 项目建设范围

图3 场地地貌分析

图4 整体效果鸟瞰图

图5 主入口空间

规划用地面积共10 0 0 0 0 0 m2,建筑占地面积约2 0 9 3 7 1 m2;总建筑面积约750287m2。其中,项目一、二、三期各用地面积约500亩,合计用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用地整体形状呈现刀把形,用地长边呈东南—西北向(图2)。用地靠近省道一边的边长约2226m,道路高低起伏,起点高程约388m,终点高程约403m,路中最高高程约408m,全边高差将近20m。用地西面边长约887m,西南面边长约1707m。其中,一期建设用地较平缓,地块高差约7m,平均高程点约386m。

二期建设用地坡度变化较大,地块高差近45m,平均高程点约407m。三期建设用地缓、陡坡相接,用地高差约18m,平均高程点约397m(图3)。

3 山地校园规划理念及构思

3.1 呼应山地地形

山地校园规划设计应立足自然地形特征,力求最少填、挖方。减少土壤侵蚀,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水环境和栖息地,保留>20%的坡地及自然植被。项目一期建设场地较为平坦,设置校园核心区,集中校园最主要功能,形成由此向外辐射的空间布局,该布局形式与山地空间形态相呼应,进一步强化山体特征。二期建设用地以陡坡居多,唯用地东北长边适宜建设。建筑主要为学生及教师公寓,体量形态灵活利于应对场地变化,设计将建筑长边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充分顺应地形走向。三期建设用地东地块较为平坦,设置运动区和运动场。西地块高程变化较多,设置教学和生活建筑,建筑短边垂直等高线方向,底部设置架空层应对山地高差,减少对山地的破坏。

3.2 山地校园轴线

山地校园轴线由于山地的地形变化,可能出现弯曲、回旋、间断的形态[2]。规划时将校园轴线和山地形势相契合,既是对宏观地理环境的呼应,同时也通过山地地形来强化校园轴线空间,形成校园与山地一体化的有机体,将轴线融入校园、溶于场地[3]。

巴中光正科技学院规划形成主次两轴架构连接整体校园的布局。沿校园东南—西北向为校园景观主轴,主轴空间序列与形态顺应地形变化,由东南向西北抬升空间,将人的视线从低向高引导,仿佛仰望群山磅礴之势(图4)。主次轴线交点处为校园核心区,图书馆置于其中,兼具开放性与共享性[4]。低点的图书馆核心区与轴线末端高点的钟塔遥相呼应,再次强化校园轴线空间。校园主入口朝向东南方向,以景观广场作为空间序列起点(图5)。

3.3 地域性景观与建筑

山地校园的建筑与景观地域性设计更多体现的是对地域性山地的气候环境,地形条件,场所精神等的呼应[5]。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在进行校园规划时,考量山地的坡度、土质、地貌、气候环境等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接地方式和构造形式。巴中规划一期建筑接地方式主要为地表式。贴合较为平缓的山地,同时符合核心区使用功能需求。三期建设的宿舍和教学区采用架空式的接地方式,灵活适应山地坡度变化,减少对山地形态的改变,保护山地原有地貌。在景观建设上考量地域性植物,综合评估山地自然景观要素,在保留场地原有水系,山体形势的基础上进行人为加工,例如三期建设的教学及宿舍区景观,从场地原有河流引水成湖,景观空间整体形态为园弧形,并沿山体等高线走向层层相叠,景观空间再次强化山地空间形态。

3.4 绿色生态体系

山地生态丰富多样,生物群落较多,规划中应立足于原生态理念,减少人工对自然的干扰,尽可能保留原有山地及山林植被,最终达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目标[6]。

巴中光正科技学院规划中将建筑低调分布于场地中,减少对山地的破坏,尽量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7]。利用原有河道,将场地内排水与周围河道相连通,减少排水道潜在的泛滥危险。创造水池、流水等多样水景观,结合原有环境和工程技术手段,促进山地校园雨洪管理[8]。绿林生态与水生态形成蓝绿交织的手指带,整体校园规划形成一个绿色生态体系。

4 方案设计

4.1 规划布局

巴中光正科技学院选址靠近市中心,能很好地联接周围公共服务建筑以及绿地景观,学院内教育与城市配套相辅相成,城市和校园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不少中小学以及技术学院分布周围,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校园总体布局上,积极利用平缓山地,保留陡坡地段,统筹布局(图6)。一期地势平缓,围绕大型建筑图书馆设置学校主要功能区和景观区,满足学校基本使用功能需求;二期用地陡峭,设置教学区和生活区,是对一期建设的完善和辅助;三期根据地形变化分布有体育区、教学区、生活区等,是对校园使用需求和规模的有机扩大。校园整体结合校车和共享单车以及连廊,将一、二、三期建设组团紧密结合,组团内部的主要公共建筑及设施均在步行可到达的范围之内,形成一个紧凑的小型校园社区(图7)。各组团之间通过车行道路将组团联系起来,车行道路沿山地高差变化起伏,做一定土方平衡,使坡度利于行车并衔接城市道路,有机地融入城市交通系统。功能上将学院分成八大分区(图8)。分别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体育运动设施区、教学区、社会实训培训区、公共休闲区、停车区。摒弃“豆腐块模式”的规划,充分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兼顾生态需求进行规划设计[9]。

校园空间设计通过“一核两轴水环带多节点”的设计理念来营造学校主体效果。一个核心区,即图书馆及周边建筑、景观。两条轴线,即学校主次轴线,是整体校园的骨架。水环带,即结合场地原有河流,引水成景,形成多处水景观。多节点,即通过校园轴线和主要建筑连接,形成多处节点空间。校园整体空间序列与山地地形、河水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从主入口至校园内部收放自如、尺度宜人的空间序列。

校园景观空间营建力求顺应校园规划的整体布局,契合山地自然环境,充分体现山地校园意境美[10]。山地校园因地形限制,建筑群体和空间受地形影响而形成分散、零碎的现象,利用景观空间的营建将各个功能区组合,形成形式完整、功能统一的有机体[11]。景观序列与山地高差变化相结合,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私密或开放的空间形式,形成多重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12]。在植物选择上结合山地植物种类季相变化,在植物组合上坚持适应生态、乔灌搭配、四季有景的组合原则[13]。

4.2 建筑设计

巴中光正科技学院的建筑分布综合建筑功能与地理环境,灵活选择建筑形式。通过对建设用地坡度的分析,校园一期建筑组合方式主要为中心辐射式组合,图书馆选择点式平面,周围教学及办公建筑环绕图书馆分布,整体形成环抱式,营造中心景观。教学区与宿舍区建筑为条形平面形式,适应建筑功能且形体灵活多变。建筑接地方式主要为地表式。贴合较为平缓的山地,同时符合核心区使用功能需求。二期建筑群体改用线状组合,贴合山地陡坡等高线走向。建筑坐落于自然山体之中,保留陡坡,并规划周边景观小组团。学生宿舍与部分教工住宅坐落其中、紧邻保留水体,形成坐山面水的绝佳生活格局。三期建设的宿舍和教学区沿山体坡向形成弧状的线性组合,建筑采用架空式的接地方式,灵活适应山地坡度变化,减少对山地形态的改变,保护山地原有地貌。

图6 规划布局总平面图

图7 紧凑的组团布局

图9 校门建筑

图10 文化提取

基于校园周围群山环绕的场地环境,校园入口将校门与建筑融为一体,凸显出校门体量,即使立于群山之中也保持校门的大气庄重(图9)。建筑形式吸收当地建造经验,兼顾当地文化特色,提取四川皮影文化的形式融入建筑之中,使当地文化符号成为校园文化之一,具备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异性[14-15],加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和立面形式(图10)。

5 山地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

5.1 山地校园规划方法

山地校园规划的基本设计准则和方法包括对校园选址、总体布局、校园空间、建筑与山地环境[2]、景观绿化的整体把握。

在选址上,考量校园与城市关系需求,形成校园和城市相互促进的关系模式。

在总体布局中,采用因地制宜、集中紧凑、融入自然的布局方式。校园功能分区结合功能需求和地形条件分布,各功能区联系方便快捷。最大化地保留原有山地自然要素并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校园的景观环境。力求空间形态多层次分布、道路交通高效便捷、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校园空间设计应形成有机生长的趋势,适应后期校园改、扩、加建需求,满足不同时期的校园发展要求。各分区形成建筑组合,建筑空间适应山地特点,力求聚集紧凑,以最大化利用山地可建范围。

在建筑与山体环境的处理中,一方面,建筑要符合教育文化特征,杜绝无意义的哗众取宠;另一方面,建筑要反映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从建筑的组合方式、平面形式、建造材料、结构选型等方面都综合考虑山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最后,在校园景观绿化设计中,适应当地环境特点,结合自然山林植被进行设计。依靠山地特点在特定位置设置标志物凸显校园特色,形成鲜明的可识别性。

5.2 山地建筑设计规律

山地作为一种特殊地形,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要求。首先,在建筑群体设计层面,群体组合应与地形相耦合。山地地基形态多变,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灵活变化组合方式,平缓山地可选择棋盘格式、中心辐射式组合,陡峭山地适宜沿等高线成线状组合,整体校园建筑成多组团多中心格局,引导人流,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交流空间。建筑群体形态呼应山地起伏,进一步强化山地特征,并营造尺度适宜、疏密合理的校园空间组合关系。建筑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采用廊道、阶梯、台阶、坡道、景观绿化等多种连接方式,丰富群体空间变化。

其次,在建筑单体设计层面,建筑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以保护地形地貌。地表式多位于平缓山地,架空式适用于陡峭山地,可以最大化保护原有地貌。接地形式的选择依据建筑功能、定位以及地形条件决定。对建筑单体,平面主要可分为条形和点式两大类,条形平面灵活多变,适宜多种坡度的地形,适合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等建筑类型。点式平面根据建筑体量大小有不同限制,小体量分布较为灵活,大体量点式建筑适宜位于山脚或山顶较平缓地区。点式建筑易形成视线中心,适宜作为重要节点建筑或公共建筑。建筑依据山地的地形起伏,合理调整入口,营造良好的入口空间环境,保证安全性与趣味性[2]。

结语

山地校园规划设计方法的完善和提高,是促进我国山地校园建设、增加山地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路径。巴中光正科技学院校园规划是对山地校园规划的一个实践探索,在顺应山地环境的同时达成生态大平衡的目标,尊重地域特点的同时发扬地域文化。随着对山地校园规划设计的探索,将为完善我国高水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增添一份动力。

资料来源:

图10:结合网络图片绘制;

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山地用地景观
山地草甸
景观别墅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