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03钱欧徐兰英官锦惠潘玉凤
钱欧 徐兰英 官锦惠 潘玉凤
目前内镜下常用的止血方法为热凝止血法[1]。热凝止血法分为两大类,即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据报道,内镜止血治疗的再出血率可达7.4%~33%,穿孔率可达3%[2]。氩粒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or,APC)止血技术较热探头(heater probe,HP)等传统止血技术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及较低的穿孔率[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4-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内镜中心采用APC止血方法与HP止血方法对ANV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9月收治的248例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符合相关ANVUGIB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Forrest分级Ⅱc~Ⅲ级。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PC组(n=132)和HP组(n=11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首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置入消化内镜后,寻找责任病灶。发现出血病灶后,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晰视野,然后在内镜的指导下进行APC或者HP止血。APC组采取APC止血。将氩粒子工作管道放至距离出血部位2 mm处进行电凝治疗,此技术是使用单极高频电流通过粒子化的氩气将电流传导至出血部位,使组织干燥以达到止血的目的[2]。HP组采取HP导管电凝止血。将HP导管接触出血病灶,使破裂血管结痂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后再出血、术后穿孔发生情况。再出血判断标准:患者术后1周内再次出现血色素未回升甚至下降,行内镜检查发现还有活动性出血则为再出血。穿孔判断标准: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消化道穿孔,术后1周内复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穿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PC组再出血率为5.3%,显著低于HP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穿孔率为0.8%,低于HP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再出血率及穿孔率对比 例(%)
3 讨论
ANVUGIB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外的上消化道性疾病引起的出血[4]。其病死率为1.1%~8.6%[5]。有研究显示,内镜止血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止血方法[6-8]。欧洲胃肠内镜协会2018年的指南及亚太工作组2018年共识都将内镜止血推荐为ANVUGIB的首选治疗技术[9-10]。该技术在降低该疾病死亡率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正常消化道结构[11-12]。本研究显示,APC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HP组,这是因为热探头电凝后容易发生组织粘连损伤,焦痂撕脱后容易导致再出血,但文献[3]报道连续110例使用APC止血病例中,1周内再出血率为0。
APC组术后穿孔率低于HP组,分析原因为APC止血是将电流传导到出血部位组织,使得组织干燥达到止血的目的,而当组织干燥时,组织就失去了导电的能力,从而限制了损伤的深度,所以其渗透深度<1 mm。而HP热凝则是使其金属探头发热接触组织,达到止血效果,但其金属探头可产生250 ℃的温度及30 J的热量,容易损伤组织,并且其产生的焦痂撕脱后极易产生再出血和穿孔[3],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
综上所述,APC止血有效且安全,与HP止血相比具有再出血率低,穿孔率低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然而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资料分析,无法避免固有的地区选择偏倚为本研究的自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