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生化联合形态学检测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3刘伟王宗仁王闪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铁蛋白缺铁性形态学

刘伟,王宗仁,王闪

(新乡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缺铁性贫血为临床常见贫血类型,主要由体内铁缺乏引起,为全球发病率较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生率远高于发达国家[1-2]。我国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病人群为孕妇及儿童,可对机体多个器官正常功能产生损伤,如何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并对其预后及病情进展进行有效监测为目前亟须解决问题[3]。目前临床诊断缺铁性贫血主要以血生化检查为主,但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与显微镜形态学检查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异[4]。二者联合能否提高疾病转归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深入与探究。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3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血生化联合形态学检测在其疾病转归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以血清铁指标水平仍处于贫血状态、病情未见好转、伴发高血清铁蛋白血症作为参考评价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215例)和预后不良组(85例)。预后良好组男120例,女95例;年龄18~69岁,平均(41.69±8.22)岁;体质量46~72 kg,平均(59.16±5.03)kg;受教育程度:65例大专及以上、108例初中及高中、42例小学及以下。预后不良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19~70岁,平均(42.33±7.95)岁;体质量45~73 kg,平均(58.29±5.36)kg;受教育程度:29例大专及以上、43例初中及高中、13例小学及以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缺铁性贫血相关诊断标准[5];(2)年龄≥18岁;(3)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形态学检测、血生化检测相关工作;(4)临床资料完整。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2)其他类型贫血;(3)其他原因造成的血液形态学异常;(4)入组前2周内曾接受影响检查结果治疗;(5)存在出血倾向。

1.3 检测方法

1.3.1血生化检测 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早晨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分别抽取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全血2 mL和真空采血管采血5 mL,EDTA-K2抗凝全血采用Sysmex XN-9000型全自动血常规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细胞粒检测。生化采血管5 mL,设置转速3 000 r·min-1、离心半径8 cm,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罗氏Cobas 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

1.3.2形态学检测 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作血液推片,于载玻片两头分别采用红蜡笔给予划线,血液标本放置于染色架,采用瑞氏染液进行血膜滴注制作,血膜完全覆盖后静置3 min,于染色液中加入等量缓冲液,互相中和,于室温25 ℃下静置,利用蒸馏水充分冲洗多余染料,直推片完全干后,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检测,形态学检测内容包括淋巴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浆细胞、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粒细胞形态等。

1.4 观察指标(1)血生化检测水平。(2)形态学检测结果。(3)血生化单一检测与联合形态学检测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疾病转归的诊断效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2 结果

2.1 血生化检测水平预后良好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生化检测水平

2.2 形态学检测结果预后良好组形态学检测形态正常占51.63%,预后不良组形态学检测形态正常占29.41%。见表2。

表2 两组形态学检测结果比较(n,%)

2.3 诊断效能血生化联合形态学检测诊断准确度(95.33%)、敏感度(97.65%)高于血生化检测单独检测(86.00%、74.12%)(P<0.05);血生化联合形态学检测诊断特异度(94.42%)与血生化检测单独检测(90.7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为血液科常见疾病类型,因机体对铁需求及供给失衡,造成机体内所储存铁消耗殆尽,致使细胞内铁缺乏,引发缺铁性贫血[6]。若未及时干预,轻者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可引发贫血性心脏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临床应尽早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并正确评估其疾病转归情况,以确保疾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用于评估、预测贫血患者预后及病情进展的主要手段为血生化检测[7-8]。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表明预后不良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正常情况下铁吸收、排泄保持动态平衡,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铁元素仍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红细胞生成所需,致使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呈明显降低。临床对造血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时单依靠血生化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既往研究发现,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发现细微异常,对血生化分析未能检出的异常具有独特优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形态学检测形态正常占51.63%,预后不良组形态学检测形态正常占29.41%。这提示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或直接了解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本研究在以往单纯血生化检测基础上辅助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血生化联合形态学检测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高于血生化单独检测,可见,采用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能够弥补单纯血生化检测诊断不足,为临床评估缺铁性贫血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不同预后患者血生化水平及形态学检测分布情况均有不同变化,二者联合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在指导缺铁性贫血患者预后评估、病情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铁蛋白缺铁性形态学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