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明胶海绵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3刘纪营
刘纪营
(项城市中医院 介入科,河南 周口 466200)
大咯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咯血,病程较长,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1]。临床上一般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效果不太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大咯血的治疗。夏春伟[2]研究表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通常使用明胶海绵(gelatin sponge,GS)作为栓塞材料,优点是易得、廉价等,但预后不佳。张万壮等[3]研究亦证实,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复发率高。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栓塞微球是一种新型的栓塞材料,对大咯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尚不得而知。故本研究探讨PVA栓塞微球、GS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介入治疗大咯血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项城市中医院住院的63例大咯血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PVA栓塞微球栓塞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GS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1)纳入标准:①符合大咯血的诊断标准[4];②内科保守治疗无效;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禁忌证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75±8.51)岁,支气管扩张20例、肺癌2例、肺结核1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24±8.49)岁,支气管扩张17例、肺癌1例、肺结核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消毒,备皮,铺巾,局麻,在腹股沟区应用Seldinger改良法穿刺股动脉,植入5F导管鞘,将导管送至胸4至胸6水平,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将导管导入支气管动脉后,注射8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同时持续拍摄胸片,以了解病变血管的范围、血供等情况。对照组接受吸收性明胶海绵(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096)栓塞治疗,将GS剪成小块状,置入对比剂中,混匀后缓慢注射进病变动脉中,待远端动脉分支造影消失后终止栓塞,拔管,按压穿刺部位止血,并用纱布进行加压包扎。
观察组接受PVA栓塞微球(苏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3771072)栓塞治疗,将PVA栓塞微球同对比剂混合后,缓慢注射入病变的动脉,待远端动脉分支造影消失后终止栓塞,拔管,按压穿刺部位止血,并进行加压包扎。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抗支气管扩张治疗。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停止咯血,且持续6个月以上;显效:咯血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下降幅度≥90%;有效:咯血量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治疗前的50%~90%;无效:治疗后患者未停止咯血,咯血症状无改善或加重[5]。(2)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3)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4)应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FEV1占FVC比值(FEV1/FVC)变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手术指标观察组治疗后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比较
2.3 生理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的PaCO2、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2.4 肺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咯血可由多种系统疾病导致,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大咯血是临床急症之一,通常是由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引起,容易引起患者窒息死亡,故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内科保守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欠佳,复发率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病死率高;介入治疗该疾病已成临床医生的最佳选择方法[6]。有研究发现,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治疗大咯血,临床效果也不同[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与GS相比,PVA栓塞微球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明显。GS是一种创面应用的局部止血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是一种疏松、多孔的海绵材料,其多孔结构可吸收血液膨大,破坏血小板,释放出凝血激活酶,加快凝血,促进凝血块的形成,达到创面止血的目的。但GS在较短时间内可被机体吸收,失去栓塞作用,病变血管再通,可造成出血复发。PVA栓塞微球是一种新型的微球栓塞剂,以PVA为主链的大分子交联聚合体,主要应用于血管丰富的实质性器官恶性肿瘤的栓塞治疗,具备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较高的可载药性,可增强栓塞效果。PVA栓塞微球不能被降解,栓塞持续的时间久,明显较GS长,促使病灶有更长的修复时间,进而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对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PVA栓塞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强于GS。PaO2可反映细胞是否低氧,与机体摄入氧和利用氧的功能有关。PVA栓塞微球有极强的组织相容性,使用后对组织刺激小,机体的排斥反应低,治疗后,机体可快速形成侧支循环,较GS快,通过侧支循环肺组织可进行氧的摄入和利用,减轻肺部病变,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PVA栓塞微球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优于GS,不仅可改善肺功能,而且栓塞时间更持久,止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