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银杏舍"实习的日子

2021-03-03李佳音

福利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长者银杏管家

• 李佳音

我是在美国就读药剂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佳音。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有机会在北京进行了一年的网络学习,也因此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了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的挑战。2021年6月,我有幸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三条53号院内的银杏舍长者公寓(以下简称“银杏舍”),开始了为期一个月实习生活。通过这次在银杏舍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我不仅体会到了当下养老院的现况和发展趋势,尤其对老年人、对养老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体验。

实习第一天,我还没走进银杏舍,就看到几位老人在阳台的太阳伞下跟银杏管家们说笑聊天。这让我想起了高中在宿舍时,也会在空闲时和朋友一起闲聊打闹。这个画面消减了一些我刚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群体和环境的紧张感。因为自小和家里祖辈相处融洽,所以我对老年人并不陌生,尽管如此,实习的前两天,我在银杏舍接触这里的长者时,还是有一种无助感,也颠覆了我往日理解老人的认知。

看到行动不便或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可以妥当地帮助到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小心翼翼,也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后来,我慢慢地跟着银杏舍管家到老人的房间坐下陪他们聊天,才意识到,老人其实在变老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像小孩子,就像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会互相开玩笑,会撒娇,会耍赖皮。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他是我从小带大的,我似乎找到一些方法和他们相处。

银杏舍的每位老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爱吃的食物、独特的说话方式。随着接触和了解,我和长者们之间的距离感也慢慢变成了亲切感。

老人在银杏舍里最享受的就是和银杏管家们打闹和说笑。平常吃完饭,银杏管家会在阳台上陪老人聊天,这时候你才能发现他们有多么渴望与人分享故事和被聆听的需求:苏奶奶会分享她在大使馆工作的几十年和外国人打交道时的趣事;李奶奶总会一直惦记着外孙女马上就要高考了;徐奶奶每次见到银杏管家时还会用英文夸一句“beautiful”;胡奶奶见面就一直拉着我进房间和她聊天。

在我以往的认知里,养老服务更多偏向于健康管理和生活照护。而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了很多我们平常理所当然地得到的陪伴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已经变成了老人们所最渴望的需求。老人真实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后,会毫无保留地反映出来,同时对我们的角色印象就慢慢跳出了照护员的局限性,老人是真诚地向往得到一个双向的关系而并非是被服务者。

变老是一个比我想象中困难很多的过程,在很多方面老人已经跟不上这个社会发展的节奏了,但是他们还是渴望外界的信息和新鲜的事物。尽管老人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但是银杏舍保证了这个环境不妨碍和限制他们接触和接受新的信息,这点非常难得和宝贵。

在银杏舍,每位老人的房间都配上了智能电视和智能管家。每天早起老人会感到新奇地问诸如“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下午,大家也会期待一起在客厅用智能电视点歌,徐奶奶可以张口就唱起《甜蜜蜜》,翁爷爷平常最爱哼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睡觉前他们会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观看。我每次走在楼道里都能听到2号房间里在播放《养生堂》,3号房间里在播放京剧,7号房间里在播放《水浒传》。只有我们关注和重视每位老人的差异性,长者们在银杏舍里才能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养老服务行业的一大挑战就包括了这个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在银杏舍中很难预测下一秒老人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银杏舍打造了一个灵活的模式,每天的活动和日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而是根据老人的需求随时调整,这就需要照护团队的人性关怀和服务智慧。

短暂的实习让我意识到让银杏舍或者任何一个服务行业有吸引力的并非仅仅停留在他的专业度和硬件条件,而更多的是每个人在这个环境中展现的真实和真诚。

据了解,在丰富的居家照护与社区服务经验基础上,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自有机构养老管理品牌——银杏舍,向社会积极推广健康、愉悦的老年生活方式。

谢谢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养老服务中得到宝贵的体验,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暑假实习体验。非常感激银杏舍照护团队对我的指导和包容。我只是体会一个月,那些把长者服务当作终身事业的照护团队令人敬佩!

猜你喜欢

长者银杏管家
银杏
郁小文的猪管家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做自己的小管家
腊月里的银杏果
伤口“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
《弟子规》节选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