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稻瘟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2021-03-03汤文超黄亚宗
汤文超 黄亚宗
(1.罗田县农业农村局 湖北罗田 438600;2.罗田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 湖北罗田 438600)
稻瘟病是水稻穗期常发性、气候性病害,水稻穗、穗颈一旦染病,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1-2]。近年来稻瘟病在我省发病呈不断加重的态势,是我省重要的农作物病害,需要不断提升防治能力[3-4]。稻瘟酰胺属苯氧酰胺类杀菌剂,是稻瘟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病菌孢子侵入钉的穿透来预防和治疗稻瘟病。因稻瘟酰胺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等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残留活性,是良好的稻瘟病防治药剂,适合推广应用[5-6]。
本试验用20%稻瘟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我省稻瘟病防控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镇闵家河村五组,面积1334m2,供试田为冲畈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9.1mL/kg,pH值为6.3。试验田地势平坦,全田肥力均衡一致,常年种植水稻,是我县稻瘟病的常发稻区。供试水稻品种为Y两优900,于4月10日播种,5月15日插秧,密度1.3万蔸/667m2。底肥每667m2施用45%(N:P2O5:K2O养分比例为15∶15∶15)复混肥50kg,随整田时施下,追肥每667m2用尿素7.5kg,于秧苗返青后(插秧后8d左右)撒施,试验期间未进行排灌水和施肥。前茬作物为水稻,冬闲田。
1.2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20%稻瘟酰胺悬浮剂,由江苏长青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处理
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四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药剂处理区为200m2,空白对照区(不作任何处理)为30m2,随机排列。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试验期间,试验区未施用对稻瘟病有防治作用的药剂。
1.4 施药方法
试验处理、对照处理区按照上述药剂使用量,折算小区用药量喷雾,常规方法叶面喷雾,喷雾重点部位是水稻中上部。喷药前在空白对照区喷清水以掌握行走速度和喷雾器工作压力。先喷清水对照,同一种药剂由低浓度小区到高浓度小区依次喷施,每换喷一种药剂前彻底洗净喷雾器。第一次施药于水稻破口初期(7月22日),第二次施药于水稻齐穗期(8月6日),两次施药时天气较好,对施药和药效均无影响。
1.5 病害调查
1.5.1 调查时间
在第二次施药后25d(8月31日),水稻腊熟期穗颈瘟病情稳定后进行病害调查。
1.5.2 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方法,每点调查50穗。记录调查总株数和各株病级数,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本试验进行水稻穗颈瘟防治,不需要调查施药前病情基数。
1.5.3 分级标准
穗瘟(以穗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1.5.4 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1.5.5 药害调查
施药后1d、3d、7d、15d、30d目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分析
按照上述计算对数据进行统计,各处理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见表2。
表2 各处理下水稻穗颈瘟病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处理1、2喷施两次后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分别为76.12%,78.04%,高于对照处理3喷施两次后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70.58%。
2.2 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施药后1d、3d、7d、15d、30d目测对水稻生长无明显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20%稻瘟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病防治效果良好,持效期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建议20%稻瘟酰胺悬浮剂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穗颈瘟的药剂轮换使用,在水稻破口、齐穗期施两次药,施药量为80-100mL/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