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河蟹养殖技术
2021-03-03王玉锋普家勇
○李 杰 王玉锋 普家勇
一、蟹池选择与改造
养蟹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池塘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30亩,水深以1.2~1.5m为宜,池塘埂坡比1∶2~3。培育池底质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0.1米。塘埂四周用0.6m高的钙塑板、铝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m,深0.8m。
二、池塘清整消毒
养蟹池秋冬季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两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kg/亩。
三、移植水草
按幼蟹培育池标准进行。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四、投放螺蛳
成蟹养殖每年清明节前应投放一定量的活螺蛳,池塘投放量为 300~400kg/亩,投放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酌量增减。螺蛳投放方式可采取一次性投入或分次投入法,一次性投入法为清明节前成蟹养殖池塘一次性投放活螺蛳 300~400kg/亩,分次投入法为清明节前成蟹养殖池塘先投放活螺蛳100~200kg/亩,然后从5~8月每月投放活螺蛳50kg/亩。
五、蟹种放养
放种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0.6m。放养的幼蟹应规格整齐,大小100~200只/kg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放养密度800~1000只/亩为宜。幼蟹放养时间以3月底至4月中旬放养结束为宜。幼蟹放养前应用3%~4%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蟹种数量一次购足,在池塘中用围栏暂养。蟹种分三次放入成蟹池塘中。在蟹种暂养脱壳1次后转入1/3蟹种进入成蟹池,在暂养脱2次壳时再转入1/3蟹种进入成蟹池,10天后将围栏全部拉开。这时池塘水草基本生长茂盛。
目前,有条件的地方,池塘成蟹养殖通常采用“3+5”放养模式,即先在配套的蟹种寄养池塘中养殖3个月,等成蟹池塘水草生长好后再将蟹种转入成蟹池塘养殖5个月收获。
因地制宜,根据现有养殖条件进行蟹种投放,必须保证蟹种来源。
六、饲料投喂
1.投饲量
养殖河蟹的投饲量应根据放养蟹种数量,质量,所投饲料的种类,质量饵料系数及预计产量制定年投饲总量;根据当地的气条件,水温变化,按照年投饲量制定月投饲计划;3月至7月上旬是河蟹快速生长期,这几个月的投饲量要占全年投饲量的40%;进入高温期池塘养殖的河蟹生长滞缓,此期月投饲量可为6%~8%:8月中旬至11月底这几个月投饲量应为50%。
关于食量的大小,常用“日投饵率”来表示,即以养殖河蟹每昼夜所吃的食物的湿重和其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河蟹的日投饵率常在5%~10%之间,一般投饲比例是稚蟹阶段的投饲量占体重的5%~7%,幼蟹占4%~6%,成蟹占3%~5%。日投饲量较难确定,每次的投饲量应在月投饲量范围内按养殖河蟹体重递境的5%~10%投喂。饲料投喂月分配量见表1。
表1 池塘养蟹的投饲量分配比例
2.投饲技术要点
动植物性饲料要体理搭配:河蟹食性杂,在饲料组合上,全年饲料投喂,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
根据渔时季节科学投饲:河蟹生长季节饲料的投喂,总的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季节的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夏季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根据河蟹生活习性投饲: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饲料投喂应以晚间投饲为主,白天投饲为辅。其晚间投饲量点全天饲料量的70%。
饲料要适口:饲料个体的大小要与河蟹规格相适宜,个体大的要切块状,螺,蚬要压碎,植物性的饲料要做成团,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改深水区为浅水区投饲:饲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并坚持“四看”,“四定”的投饲原则。
改生食为熟食投喂:投喂的各种原料要充分浸泡,煮熟,有利于河蟹消化吸收。
科学投喂成熟蟹:成熟蟹开始生殖洄游,晚上上岸爬行,体力消耗过大,易造成洄游蟹营养不足,因此要适当投饲。在投饲方法上,改过去的晚上投饲为白天投饲。防营养过剩死亡。特别是成熟的雌蟹,肝脏85%以上转化为性腺,肝功能下降,如大量投喂动物性饲料,一方面肝功能不能适应高蛋白的营养储存,另一方面促使雄蟹提前淡水里交配,引起死亡。
另外,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鱼,蟹争食,使蟹吃不到饲料,影响河蟹生长。
七、池塘水质调控
养殖池塘水位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6m,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8~lm,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1.5m。在河蟹生长旺季6~9月,每5~10天加注新水一次,其余时间每隔两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0.2~0.3m,先排后灌。在整个养殖期间池塘每两周应泼施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kg/亩。养殖池塘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0.3~0.5m,溶解氧控制在5mg/L以上。
八、池塘底质调控
河蟹养殖期间应尽量减少剩余残饵沉底,保持池塘底质干净清洁,如有条件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合细菌等)。
九、日常管理
日常巡塘可结合早晚投饵仔细察看池塘养殖河蟹蜕壳生长、病害、敌害等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特别在异常天气情况时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十、捕捞
捕捞时间一般在10~11月,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略有调整。捕捞工具建议使用地笼。捕捞方法可采取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地笼放置时间应根据天气和捕捞量适当调整,捕捞时长6~8小时一次,每次投放时应固定,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米设一个。捕捞的河蟹要及时转出暂养。
十一、商品蟹暂养
捕捞后的河蟹应放在水质清新的水体暂养,暂养方法可用吊笼和吊箱。商品蟹须经暂养,吐泥滤污,去药物残留,经测定安全达标后才能上市销售。暂养区要增加增氧设备,防止河蟹暂养缺氧死亡。暂养好的成蟹按规格,雌、雄分袋包装出售。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