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1-03-03何婉丽
何婉丽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 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慢性病,虽然目前该病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但老年人仍为该病的主要高发人群[1]。患者发病后出现乏力、口渴等临床表现,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老年人群多存在理解能力及执行能力差等特点,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无法很好的配合治疗,导致自身血糖水平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3]。本次研究中,对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模式干预,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8.21±2.61岁,病程3.2~8.5年,平均病程5.63±0.46年,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1 患者,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12±2.57岁,病程3.1~8.8年,平均病程5.68±0.49年,该组实施健康宣教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无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4]。(2)本次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者、家属及本院伦理委员会,经同意并签订相关知情文件。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智力障碍或依从性较差等不能配合治疗患者。(3)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变患者。(4)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发放宣教手册、血糖监测、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工作。干预1月。
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模式干预:(1)系统性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接收能力等因素分为两组,针对两组不同特点制定详细宣教进度,每周定期进行两次系统性宣教课程,使患者对发病因素、病理特征、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知识有所了解,可降低患者不确定感,同时提高其依从性,更好的配合治疗。(2)针对性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应尽快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对患者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社会地位、个人爱好等详细资料有一定了解,根据所收集资料针对性制定心理疏导计划,提高对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的疏导效果。(3)个性化饮食干预: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饮食计划的制定应尽量贴合患者日常习惯,满足其合理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助于缓解紧张等情绪。(4)改良式用药指导:遵医嘱指导患者药物用量,密切关注服药后情况,如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告知主治医师,针对出现症状对药物、药量进行合理调整。干预1月。
1.5 观察指标
根据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自护能力评分;SDSCA 量表每项共计0~7 分,分数越高表示对应项目自护能力越高。根据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取患者干预前后空腹、餐后2 小时静脉血4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2hPG 水平,高压液相检测法测定HbA1c。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公司统计分析软件SPSS23.0 分析本研究中统计学数据,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统计数据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
3 讨论
2 型糖尿病主要由体内胰岛素水平下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遗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相关报道指出[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及年龄的增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病临床治疗时多采用双胍类及胰岛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这些药物具有较好控制血糖的效果,但由于该病多为老年人群,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之需要长期治疗,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自身血糖水平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有报道指出,加强患者的自护能力,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6]。
常规护理干预虽然有助于提高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毕竟应用于临床多年,加之老年人群理解能力较差等特点,以不能较好适应目前临床所需。系统性宣教是一种改良型护理模式,通过收集患者的文化、习惯、爱好、家庭等信息制定出更为详细的宣教措施,使患者更加了解及重视自身疾病[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宣教模式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 <0.05)。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等情况,定期进行系统性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治疗方案等,通过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使患者更容易接受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自护能力的效果。通过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尽量满足患者要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给予合理的用药指导,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