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业产业链变迁及其优化

2021-03-03陈燕武李育恒

关键词:福建省产业链系数

○陈燕武 李育恒

一 引 言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广义的农业是指农林牧渔类产业,本文研究的是广义上的农业。福建省一直以来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标准化。2018年习近平强调,特色农业是福建省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省农业的亮点所在,要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1)人民网:《于伟国: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01-15)[2020-06-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115/c64102-29765037.html。。福建省农业发展的特色:一是拥有茶叶、水产、林竹、水果等七大优势产业;二是拥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全国知名茶叶品牌和古田食用菌、平和密柚等全国知名蔬果品牌;三是与台湾有良好的农业合作关系。福建省六个台创园综合评价包揽全国前六名,目前已吸引624家台资企业入园,引进台资11.7亿美元(2)福州新闻网:《福建省6个台创园,继续包揽国家级台创园建设评价前六名》,海峡网,(2020-06-08)[2020-06-15],http://epaper.nhaidu.com/xinwen/dfnews/2020/0608/158354.html。。2019年3月,《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3)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 助力质量兴农》,农业农村部网站,(2019-03-22)[2020-06-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702373323302027&wfr=spider&for=pc。,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农业农村部网站,(2020-02-05)[2020-06-13],http://www.moa.gov.cn/ztzl/jj2020zyyhwj/2020zyyhwj/202002/t20200205_6336614.htm。。2020年4月,福建省出台的《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方案》中强调推动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注重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5)福建日报:《福建: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2020-04-28)[2020-06-05],http://www.fujian.gov.cn/xw/fjyw/202004/t20200428_5256018.htm。。因此,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是福建省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但是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随着特色农业和农业深加工的探索与发展,农产品被更多产业部门利用,农业产业链较为复杂,推动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福建省农业与哪些产业的相关性较大,对上下游产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何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挥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作用等等。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并结合福建省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探讨如何对福建省农业产业链进行优化提升。

二 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也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农业产业链概念的论述,如Mighell提出了“纵向协调”的产业发展路径,认为农业产业链是指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国内关于农业产业链的概念最早由傅国华(6)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中国农垦经济》1996年第11期,第24—25页。在研究如何提高农业系统效益时提出,认为农业产业链是依托市场,集中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资源和农产品进行合理配置,围绕某一“拳头产品”进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的链状转动。国内的许多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细化,王凯等(7)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管理初探》,《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第9—12页。认为农业生产链是联结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机整体。赵绪福等(8)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与拓展优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07—109页。认为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链环节和要素,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环节产生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农业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链是由农产品从生产资料的供应等产前环节,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等产中环节,储存、销售等产后环节三大阶段所构成的链条。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定量研究,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表出发的。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9)[美]罗纳德·E.米勒、彼得·D.布莱尔:《投入产出分析:基础与拓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国内学者对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农业产业链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侧重于产业关联方面研究。有些学者从国家层面或者省市层面对煤炭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等有研究。

Erik Dietzenbacher等(10)Erik Dietzenbacher,Isidoro Romero Luna,Niels S. Bosma.Using 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s to Identify Production Chains in the Andalusian Economy,ESTUDIOS DE ECONOMíA APLICADA ,2005,(2),pp.405-422.提出利用“平均影响距离”(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 APL)来测度一个外部冲击的平均轮次数,并运用APL模型测度安达卢西亚经济的两条主要产业链,分别是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建筑业和从采矿业到服务业再到贸易产业,两条产业链的联系是从服务业到制造业的链接,研究发现APL值与两个部门间的关联程度无关,要在关联系数大于设定阈值时再用APL模型进行分析。自此之后,有学者将此模型运用到产业链的研究中去,如Fang Delin等(11)Fang Delin,Duan Cuncun,Chen Bin.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 Analysis for Water-land Resource in Urban Socio-economic System:A Nexus Perspective,2018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CEEE 2018)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and Intelligent Vehicles (ICEIV 2018).研究张掖市的水土资源,Li Yiming等(12)Yiming Li,Bin Zhang,Bo Wang,Zhaohua Wang.Evolutionary Trend of the Coal Industry Chain in China:Evidence from the Analysis of I-O and APL model,Resources,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19,(145),pp.399-410.研究中国的煤炭产业。在农业产业链的研究方面,叶安宁等(13)叶安宁、张敏:《基于平均影响距离的农业产业链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10期,第1—4页。通过对2012年黑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的研究,求解7部门APL系数并刻画了整个经济体系产业链,结果显示制造业位于黑龙江省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农业与制造业既存在前向关联,又存在后向关联,并给出加强产业联系的政策建议。朱家明等(14)朱家明、鲍建华、王昱斐、黄维:《基于APL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25—29页。通过对2012年安徽省的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给出提高农业生产对增加GDP贡献的建议。

综上,国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和对产业关联研究的层面,利用APL模型对整条产业链进行研究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得到数据结果,能够直观反映出产业链情况,目前这方面的案例还比较少。目前国内的产业链量化研究中,叶安宁等、朱家明等的研究仅对某一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难以反映农业产业链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与变迁。国内的许多研究借鉴了西方研究成果,仅从数据结果入手提出政策建议,缺乏结合研究地区生产基础的联系,在研究上缺少对相应城市的特色研究,不能因地制宜,研究结果缺乏针对性。

因此,本文将结合福建省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通过对福建省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试图以数值分析和图表展示的方式,更为直观地剖析农业在福建省经济体系中的前后向关联作用。基于APL模型的构建,追踪近十年来福建省农业产业链的变动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推进福建省特色农业的良好发展,帮助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加强福建省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

三 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定量分析部门间相互关系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关联分析,自Erik在2005年提出APL模型后,投入产出分析在产业链的研究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投入产出表中,考虑需求拉动的投入产出模型(或Leontief模型)

AXi+Yi=Xi

(1)

考虑供给推动的投入产出模型(或Ghosh模型)

BXi′+Vj=Xi′

(2)

得到Leontief逆矩阵L=(I-A)-1以及Ghosh逆矩阵为G=(I-B)-1。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Xi为总产出列向量,Yi为最终使用列向量,Vj为增加值行向量(最初投入行向量)。

(一)产业关联分析

在产业关联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参考指标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两个系数可以反映某产业部门变化对其他部门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影响力系数指某部门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推动程度,(即某部门最终产品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将对其他相关部门产生的需求波及效应),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的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感应度系数指各部门均增加一单位最终产品时,某部门受到的需求压力(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大。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3)

(4)

其中,λj是影响力系数,δi是感应度系数。

上述公式测算完全消耗系数是建立在列向计算的原则上的,刘起运(15)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统计研究》2002年第2期,第40—42页。认为感应度系数的分子对完全消耗系数进行行向加和是不合理的,行向加和结果的经济含义模糊,提出利用列向分析,采用Ghosh模型中得到的完全分配系数来代替,同时认为分母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一样不具有实际经济内涵,提出用加权平均法,以部门最终产品占最终产品总量的比例作为影响力系数计算的权系数,以部门初始投入占初始投入总量的比例作为感应度系数计算的权系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5)

(6)

(二)APL模型

APL系数(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s)是由Erik等在2005年提出的,反映某个部门发生一个外生变化后对其他部门产出造成影响所要经过的平均轮次。具体分为前向APL系数和后向APL系数。前向APL系数可定义为:

(7)

后向APL系数可定义为

(8)

在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特别小,因此需要对原始APL系数矩阵进行稀疏化处理。引入产业间关联度系数矩阵F,即采用部门间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判断变量

(9)

根据Erik(2005)的描述,关联度系数矩阵中元素综合反映两部门之间联系的大小。关联度系数综合考虑了i产业对j产业的前向成本联系和j产业对i产业的后向需求联系,关联度系数越大,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根据判别条件,对APL系数矩阵进行取整调整,其调整方法为

(10)

其中a为阈值(可根据需要确定),用于排除联系较小的部门,即APL系数较大、关联度系数较小的部门。通过稀疏化的APL系数矩阵S可以构建部门生产链结构。

四 实证分析

农业产业链的测度一般包括农业和其他产业间关联程度、农业和其他产业间经济距离两方面。农业和其他产业间关联程度主要用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关联度系数来表示,揭示农业变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或拉动作用或者反映农业和关联产业之间联系大小。而农业和其他产业间经济距离主要用APL系数来表示。为了更好地刻画福建省农业产业链的变迁,本节绘制了农业产业链流程图。首先对福建省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部门合并、整理,通过求解福建省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对农业的前后向联系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农业对福建省经济的影响,分析农业在福建省经济体系的整体地位;然后求解APL系数和关联度系数得到稀疏化APL系数矩阵,并依此进行农业产业链的刻画,分析农业的上下游产业和经济距离,研究福建省农业产业链的变迁情况;最后综合分析福建省农业与农业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和经济距离。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福建省统计局编制的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三张福建省投入产出表。由于这些投入产出表年度跨度较大,部门划分上不尽相同,对一些相近部门进行了合并和整理。鉴于本文主要研究农业,找出与农业联系比较密切的产业,并试图刻画农业所在的产业链。根据需要重新划分出产业部门一致的22部门投入产出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而且能够简化计算,详细的部门编号及名称见表1。

表1 整理后的福建省投入产出表部门编号及名称

(二)福建省农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通过对整合后的2007年、2012年、201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相关年度福建省各产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及其位次。因为篇幅和研究需要,这里仅仅给出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及其位次,如表2所示:

表2 福建省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及位次

根据表2的结果来看,2017年福建省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为0.63,即农业的影响力仅是福建省全部产业部门平均水平的0.63倍,这说明福建省农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农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低于平均水平。从时间变化上来说,从2007—2017年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缓慢增大,从2007年的0.59上升到2017年的0.63,这说明农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小幅度增强。在福建省经济体系中的排名来看,农业的影响力基本稳定在中游水平,这说明农业在福建省的经济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农业为福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中间消耗产品,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显著,是典型的基础产业,所以福建省农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2017年福建省农业的产业感应度系数为1.74,即农业的产业感应度水平是福建省全部产业部门平均水平的1.74倍,表明农业受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高于全部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农产品的产值随福建省经济增长而变动幅度较大。从时间变化上来说,2007—2017年间,农业的产业感应度系数开始变小,农业的产业感应度系数从2007年的2.50下降到2017年的1.74,表明农业受到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在整个福建省经济体系中的排名来看,在2007年产业感应度系数是第1位,在2012年仅低于公共服务业,差距为0.12,即公共服务业的产业感应度比农业的产业感应度多出0.12倍,这说明福建省经济发展对公共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比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多出0.12倍。在2017年仅低于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采矿业,除农业与公共服务业的差距为0.57之外,农业与其他两产业部门的差距均小于0.01,这说明农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采矿业的感应度差距很小,受福建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差距很小。

综合比较,福建省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于产业感应度系数,表示农业受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农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三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上看,福建省农业的产业影响力在不断上升,而福建省农业的产业感应度有所下降,表明福建省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增强,受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减弱。

(三)福建省农业的产业链变迁

利用整合后的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关联度系数矩阵和APL系数矩阵。由上文可知,每一个APL值都有两层含义,例如2017年农业到食品与烟草业的APL值为1.98,即农业对食品与烟草业的前向APL值为1.98,或者食品与烟草业对农业的后向APL值为1.98,这说明农业对食品与烟草业的前向成本推动力的平均经济距离为1.98,也可以表示为食品与烟草业对农业的后向需求拉动力的平均经济距离为1.98。对每个产业部门的前向APL值和后向APL值求得平均值,因为篇幅,这里仅给出农业的相关数据,如表 3所示。

表3 福建省农业平均前向和后向APL值及位次

根据表 3的结果来看,2017年农业的平均前向APL值为4.20,且在福建省经济体系中排名靠前,平均后向APL值为3.39,且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排名靠后,这说明农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位置。从时间变化上来看,福建省农业的平均前向APL值和平均后向APL值均在变大,平均前向APL值位于靠前的位置,2012—2017年其位次变动不大,而平均后向APL值的位次逐渐向后移动,从2007年中游位置的12移动到了2017年靠后位置的20,这说明农业产业链的下游产业越来越多。2007—2017年农业的平均后向APL值不断变大,但是位次却不断向后移动,这说明福建省经济的产业部门APL值整体变大,福建省的产业链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大体位置有所了解后,我们刻画了福建省农业产业链流程图。参考邓志国、陈锡康(19)邓志国、陈锡康:《基于 APL模型的中国部门生产链演化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第1期,第53-59页。的分析,本文确定阈值α为0.1,通过对APL系数矩阵进行调整之后,得到稀疏化APL系数矩阵S,并根据结果绘制出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链结构图,如图1、图2和图3。图中两个产业之间的连接线越粗,表示两个产业之间联系越紧密,经济距离越近,中间部门越少。图中连接线上的数字为APL系数值。

图1 2007年福建省农业产业链

图2 2012年福建省农业产业链

图3 2017年福建省农业产业链

根据图1,我们可以得出,2007年与农业的上游产业有第二产业的化学工业,下游产业中有第二产业的食品与烟草业、木材纸制品和纺织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住宿和餐饮业。农产品主要通过农业→食品与烟草业→住宿与餐饮业和农业→纺织业/木材纸制品→住宿和餐饮业两条路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的产品利用可能,满足市场的更多需求。

其中,化学工业通过农药等的生产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APL系数为2,即农业对化学产品的后向需求拉动的平均经济距离为2,这说明化学产品产业位于农业的上游;食品和烟草业与住宿和餐饮业与农业的APL系数都为1,即农业对这两个产业部门的前向推动的平均经济距离为1,这说明这两个产业部门都与农业有着紧密联系,在产业链中位于农业的下游,其原因是农业的产品可直接用于这两个产业;另外,木材纸制品与纺织业与农业的APL系数都为2,即农业对这两个产业部门的前向推动的平均经济距离为2,这说明农业与这两个产业的经济距离比较小,经济联系比较多,农产品通过加工也会用在木材纸制品与纺织品产业中。

根据图2,与2007年相比,2012年福建省农业产业链中农业的上游产业变多,增加了采矿业和石油加工品两个重工业部门,而农业产业链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上游产业中,采矿业与石油加工品都间接作用于农业,APL值分别为3和2,即农业对采矿业和石油加工品的后向需求拉动的平均经济距离为3和2,这说明越来越多基础工业的产品在进行加工后被农业所利用,比如石油加工品用于基建中,使农业生产的交通更加便利,产品更容易与其他产业相联系,为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根据图3,与2012年相比,2017年福建省农业产业链上的经济部门变得更多,下游产业中增加了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上游产业中的石油加工品因为与农业的关联程度减弱而不再存在于2017年的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到达市场最终需求的路径也因此变多,最终市场主要是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前者通过农业→木材纸制品→建筑业,后者通过农业→食品与烟草业→住宿与餐饮业和农业→木材纸制品→纺织业→住宿和餐饮业两条路径进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每一条路径中产业的关联程度都大于阈值0.1,这说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产业链中的每一条路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农业产业链中,与农业最相关的产业与2007年和2012年一样,仍是下游产业中的食品与烟草业和木材纸制品,农业对这两个产业部门的前向推动的平均经济距离为1和2,说明这两个产业部门一直都与农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6.8%,林业资源丰富,福建省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茶叶、水果、蔬菜等五个特色产业的产品都可以直接进行食品深加工或者直接进入产品市场,这就造就了农业与这两个产业的关联程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经济距离一直较小,未来应当继续深化农业与食品和烟草业、木材纸制品业的融合发展,着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相关产业。

其他下游产业中,出现了有直接联系的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APL系数为2,即与农业的平均经济距离为2,以及通过木材纸制品、交通运输业相联系的建筑业,间接后向需求拉动农业发展,利用木材纸制品这一农业深加工产品。住宿与餐饮业、纺织业不再与农业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食品与烟草业、木材纸制品与交通运输业等来间接成为农业的下游产业,利用农业下游产业的产品。

上游产业中,采矿业与农业的APL系数从2012年的2增大到5,化学工业的APL系数也变大为3,APL系数的增加说明两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弱,两部门之间的生产环节增加,农业的上游产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都在变大,也意味着福建省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对比2012年,2017年石油加工品不再作为农业的上游产业,其原因是随着福建省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道路基础设施等已基本满足需求,二者的联系变小,不再有2012年那么紧密的联系。

(四)结果分析

根据图1至图3刻画的农业产业链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福建省农业的相关产业越来越多,产业链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三次产业链的刻画,主要相关的上游产业有采矿业等3个第二产业部门,主要相关的下游产业有食品和烟草业、纺织业等4个第二产业部门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2个第三产业部门。接下来将从关联程度和经济距离两方面来分析福建省农业与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的变化情况。相关产业部门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变动如表4所示。

表 4 福建省农业与主要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系数

根据表4,整体上来看,2007—2012年阶段上游产业与农业的关联程度增强,下游产业与农业的关联程度有增有减,2012—2017年阶段绝大多数产业与农业的关联程度都在增强,主要是因为2007—2012年阶段,福建省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对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农业的发展态势逐渐变好;2012—2017年阶段,福建省在农业单独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发展乡村特色农业和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例如2017年通过农业→木材纸制品→纺织业→住宿和餐饮业的路径形成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探索农产品在第三产业的利用途径,使得其他产业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再次变大,相互联系变得紧密。

这些相关产业中,食品和烟草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最大,2007年为0.56,2012年减小至0.48,2017年增大到0.57,始终远远大于其他产业,这说明食品和烟草业与农业的总联系程度(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联系)最大,其他产业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基本维持在0.3以下。

木材纸制品工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这2007—2017年这十年间与农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强,2017年木材纸制品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增大到0.27,相较2007年增大了93%,福建省作为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与林业直接相关的产业就是木材纸制品工业,这一关联程度的提高说明林业的发展是福建省农业发展的一大潜力源泉,未来将会继续开发这一潜力,关联程度也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2017年也增大到0.15,相较2007年,增大了300%。关联度系数的大幅度提升也印证了福建省大力推进农业与流通领域融合的成效显著,推广中央厨房和直供直销等多类型融合业态,使得农业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而住宿和餐饮业与农业的关联度系数则一直在减小,从2007年的0.32减小到2017年的0.09,减小幅度为255%。结合产业链的变动来看,农产品越来越多经过深加工后进入市场,而住宿和餐饮业与农业的联系主要是利用农产品作为食物原材料,当住宿和餐饮业利用加工后的产品变多时,与农业的直接联系也就逐渐变小。其他产业与农业的关联程度变动不大,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农业作为中游产业,一直为下游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今后大部分产业部门与农业的关联程度将继续维持在稳定水平。在乡村特色农业和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的大力发展下,将会有更多第三产业部门与农业的关联程度上升,例如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

进一步从经济距离角度来分析福建省农业与产业链上其他产业的变化情况。APL系数可以用来表示平均经济距离,反映两个产业之间中间环节的平均数量。该系数越小,表示两个产业之间的中间连接数量越少,在生产环节中更为相近。相关产业部门与农业的平均经济距离(APL系数)变动如表5所示。这里对于3个上游产业,取农业对采矿业等的后向APL系数(即采矿业等对农业的前向APL系数),6个下游产业取农业对食品和烟草业等的前向APL系数(即食品和烟草业等对农业的后向APL系数),分别研究农业的上下游与农业之间的平均经济距离变动情况。

表 5 福建省农业与主要相关产业的APL系数

根据表5,从整体上来看上游产业的APL系数呈先减后增趋势,下游产业大部分产业在这十年内有变大趋势,反映出福建省相关产业部门与农业之间的经济距离正在缓慢加大。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越来越多作为中间产品进入产业链中,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直接出售农产品,这就使得产业链逐渐变长,产业部门间的经济距离逐渐拉大。

位于农业上游的采矿业、石油加工品和化学产品,与农业的APL系数从2007—2012年都有所减小,这说明这三个产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变小,结合图2中采矿业和石油加工品出现在农业产业链和表4中的位置,说明农业开始利用采矿业和石油加工品,2012—2017年间APL值都有所上升,这说明农业与上游产业的经济距离变大,农业对这三个产业的直接需求呈逐步减少态势。

下游产业中,农业与第二产业的APL系数变动一直不大,即农业与食品和烟草业等4个产业的经济距离变动不大,这说明福建省第二产业对农产品的利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路径模式,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在2012—2017年之间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从1.79到2.94,增大幅度为64%,这说明住宿和餐饮业与农业的近距离影响减弱,远距离影响越来越强。随着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住宿和餐饮业也不再单纯满足出游人士的日常基本需求,而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旅游业、康养业的结合更紧密,发展更具特色,农业在产业链中与住宿和餐饮业的经济距离也就变得更长。

仅有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在下降,从2007年的4.12减小至2017年的2.48,下降幅度为66%,这说明该产业与农业的平均经济距离大幅度变小,在生产环节中更为接近,结合表3中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农业的关联程度大幅度提升,说明近十年来福建省的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在农业生产和销售市场之间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业已经成为衔接生产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之间经济距离的减小,这说明福建省在衔接产地与市场的农产品直购直销方面有很大成效。

为了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自2017年起福建省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方式(20)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2017/01-09)[2020/06/18],http://www.fujian.gov.cn/zc/zxwj/szfbgtwj/201701/t20170109_1417164.htm。,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等方式的结合带来一定成绩,福建有6地入选2020年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同时在2020年6月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福建泉州安溪的铁观音销售在2019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TOP100排行榜第2位,占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1.50%和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的0.61%。在2019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TOP100中,福建省共有11个县城的热销农产品上榜,其销售额共占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4.44%。

通过对2007—2017年主要相关产业与农业之间的平均经济距离的分析,发现其他下游产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有缓慢变大的趋势,说明福建省农业与其他下游产业的生产环节再次变多,中间联系有所增加。这也说明农产品借助交通运输业增加其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福建省特色农业的经济成熟度在逐步提高。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福建省的农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于1,而其产业感应度系数大于1,农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小于平均产业水平,受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高于平均产业水平,是福建省的基础产业,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时间上看产业感应度系数不断变小,产业影响力系数不断变大,农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增强,受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福建省农业位于产业链较前端的位置,间接利用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化学产品等上游产业的产品,同时为食品和烟草业、木材纸制品工业、纺织业等第二产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中间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被分割开来,生产在农村,而加工大多在城镇工厂进行,导致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3.目前福建省农业的发展不再是以粗放的农产品生产为主,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渐增强,特色农业的发展初见成效,但农业产业链中新增产业与农业的经济距离仍比较大,融合深度不够。4.福建省农业产业链在不断完善,产业链上的各部门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联系很小,需要进一步探索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模式,探索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基于对农业产业链的分析,给出以下优化建议:

第一,捋顺福建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协作关系,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效率。上游产业部门与下游产业部门实现协调发展,是加强生产环节联系、优化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例如为适应农产品储存时间短,与其他产业距离较大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农业产业链中要做好上下游产业的衔接作用,增强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之间的配合,在2017年的农业产业链中与农业的经济距离比较小,很好地起到了增强福建省农业产业链部门协同发展的作用。还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积极拓展销售方式,推广中央厨房、直购直销等。

第二,提升福建省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当前福建省农业的主体多为农民、农户等,虽然在销售方式上有较大的进步,但农业科研人员比例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技术技能,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制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1)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理论学刊》2019年第1期,第72—79页。。因此,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业职业培训,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规模化,鼓励更多农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培育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主体,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培育乡村年轻企业家队伍,为福建省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控制、远程诊断、产品标识等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企业经营主体合作,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成立生产专业协会,对农业合作社的开办提供及时帮助,并进行质量方面的监督,进一步推进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创建,构建“福”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优势。

第三,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增值环节。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需要大力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利用制造业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同时加速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产品,通过技术的提高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福建省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第四,积极探索福建省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模式,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方式,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保持本土风貌的基础上打造田园城镇、风情渔乡等特色农业发展城镇。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目前福建省拥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5家,今后要着重在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兴办体验式农庄等,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功能性的深度开发,切实优化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要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在产品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新型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将福建省农业“福”字招牌打出去,不仅能增加农业发展创收,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福建省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福建省产业链系数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