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
2021-03-03张中伟
张中伟
摘 要:机器人是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产生的新型工具,彰显出了我国的技术实力,对于一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助力,加快了工作的进程,保证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就以消防领域为例,对机器人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消防机器人;研究现状;展望
消防救援及火灾扑灭工作存在较大危险性,在救援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地理环境、设施设备不齐全等因素影响产生各种问题,对消防人员、周边建筑及人员带来较大威胁。但应用消防机器人后,可有效避免上述危险情况,降低复杂区域救援难度,提高火灾扑灭效率,维护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消防机器人
消防机器人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消防机器人的出现为火灾抢险及救援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支持,有效降低了救援灭火的危险性,维护了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消防机器人的作用下,救援灭火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区域的救援工作,可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危险。另外,火灾事故发生多是突发性的,由于其蔓延速度较快,火势把控力度不够,很容易对周边环境及人群带来较大威胁,增加了消防救援的难度。而使用消防机器人后,这些问题则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和处理。消防机器人可直接代替消防人员深入火灾现场,对内部情况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快速识别,将识别到的信息资料传输到指定系统内,便于管理人员协调和处理,这可优化现场救援及火灾扑灭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同时消防机器人的应用也能为救援决策提供支持,防止不必要损失形成,推动消防事业的顺利发展。
2消防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为改善自身工业化建设水平,逐渐加大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力度。当时国际上将消防机器人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程序控制,二是增加感觉功能,三是智能化发展。当时第一代参与灭火工作的消防机器人为彩虹5号,自此以后,消防机器人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在消防灭火及救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机器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消防机器人的功能性更加完善,智能化水平更高,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多项作业,为消防行业发展带来了助力与支持。
相比于国外,我国在消防机器人上的研究存在起步晚、技术水平落后等情况,关于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期,但真正应用却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国是在2002年,国家863项目“履带式、轮式消防灭火机器人”落地并经由国家验收合格,完成验收后,该型号消防机器人才被全国多个省市陆续配备,之后国内各企业逐渐加入消防机器人的研发队伍,整体研发速度加快。虽然近几年消防机器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时间较短,相较其他国家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现有的消防机器人也多是以程序控制型为主,前沿技术还在向感觉功能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3消防机器人在我国灭火救援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1灭火救援中的应用现状
1)灭火救援机器人类型
在灭火救援中使用的消防机器人,按照其性能、规格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功能性上,可分为破拆、灭火和救援这三种类型;控制方式的角度,可分为线控、无线和自适应机器人:从感觉功能的角度.可分为温感类型、视觉类型和嗅觉类型;从智能的角度,可分为程序化机器人和智能化机器人。不同类型机器人发挥的作用和应用场合不同。不同类型消防机器人负责的工作内容及功能性各不相同,可完成不同指令下的操作,提高了灭火救援的效率。
2)具体应用
消防机器人在智能化系统的管控下,加快信息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速度,为灭火救援提供依据。具体来说,现有的消防机器人主要被应用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石化场所救援。对于这类高危环境,消防机器人作业可提高灭火救援效果,保护消防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某城市曾发生的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中,这一火灾发生场地属于高危场所,造成的火灾危害比较大。一旦发生爆炸事故,消防人员很难进入到现场展开救援。而将消防机器人应用在消防工作中,则可加快救援进程,降低人员的危险性。
二是高層建筑火灾救援。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内部结构复杂、电气设备及线路繁多等特征,很容易因为人员操作或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使内部出现问题,进而引起火灾事故。且由于环境密集性强,救援工作难度较大,对消防人员及居民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而消防机器人的应用,则可有效降低危险系数,加快救援速度。高层建筑火灾蔓延的速度比较快,在消防机器人的设计中,应结合高层建筑的特征,设计能够爬楼的救援机器人,这有利于救援人员对高层中的火灾情况加以分析,为救援方案的最佳实施提供信息保障,最大程度的减小伤亡。
三是隧道及地下建筑。该区域属于封闭式空间,在火灾发生后,温度会急剧上升,内部氧气含量迅速减少,对内部人群带来较大威胁,救援难度增加。但是使用消防机器人后,可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便利,降低伤亡率。
3.2灭火救援应用中的问题
1)灵活度不高,移动难度大
虽然消防机器人的很多功能为救援灭火带来较大优势,但灵活性不高,移动困难却是阻碍其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这使得很多救援现场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资料数据,降低了救援的有效性。
2)自身条件限制
消防机器人在使用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如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机器人无法进入;石油化工等高危区域内,少量的消防机器人无法满足作业要求,在火灾救援上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对于空间狭窄区域内,消防机器人通过存在困难,信息获取和救援工作有所延迟。
3)应用机制不健全
消防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目前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地区还无法承受其存在的成本支出,使用频率低。再加上缺少完善的应用机制,很难保证机器人应用的有效性。
4消防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4.1生物行走技能
为解决消防机器人行动不灵活、移动难度大这一问题,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有必要将生物行走技能落实其中,利用该技术模拟人类行动,并在机器人上显现出来,以此提高消防机器人的灵活性,加快其行动速度,提高救援灭火的效率。
4.2透视技术
消防机器人透视技术的研究开始于美国,研发具有透视眼功能的机器人,能够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无线信号连接,再借助互感器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准确了解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数据绘制完整视觉图。该技术应用后,能够实现机器人视线范围内所有数据的收录,为救援灭火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机器人获取的资料数据精准度高,保证决策的可行性。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加快事故灾害处理进程,发挥机器人的作用。
4.3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是将人和机器人连接起来的重要手段,人机交互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可实现数据资料的实时互传和共享,让操作人员准确了解机器人所处环境,内部存在问题等,并按照下发指令开展相关操作,加快救援灭火速度,减少损失和伤亡的产生。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消防机器人的功能也将逐渐完善,实用性不断增强。
5结语
总之,消防机器人的出现为相关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虽然现阶段我国在消防机器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水平不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这些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消防机器人的功能也将逐步扩展与完善,进而推动消防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为领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永贺.消防机器人灭火救援应用技术的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0(22)
[2]刘永涛、孙瑞志、樊亚敏、黎冠.结构空间主动消防机器人系统研究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v.39;NO.304(09)
[3]刘群,石银霞,张珏,等.可自动更换灭火弹的消防机器人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2019,NO.4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