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餐趣”情境氛围的创设实践

2021-03-03贲相君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光盘午餐食材

贲相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午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应每周为幼儿提供荤素营养搭配的各种饮食,满足幼儿正常的生长需求,提高幼儿的食欲。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进餐时,会存在挑食、偏食的现象,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食。有的幼儿说:“老师,我不喜欢吃青菜,它是苦的。”有的幼儿说:“老师,这个肉我嚼不动,我能少夹一点吗?”有的幼儿吃饭速度较慢,有的幼儿会剩余大量食物,有的幼儿一开始吃饭就喊肚子疼。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幼儿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经常逃避进食。

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教师要分析幼儿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填写调查表、微信私聊等方式,了解某些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通过统计,笔者知道了导致幼儿挑食、偏食的三大原因,即家庭的因素、幼儿的喜好以及幼儿不了解食材所含的营养。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会专门购买幼儿喜欢的食材,如果幼儿不喜欢某个食材,家长就会不买,久而久之使得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其次,从幼儿的喜好看,幼儿偏向于几种喜欢的食材后,很难尝试品尝其他的食材。最后,幼儿对自己不喜欢的食材缺乏兴趣,加上家长没有及时地向幼儿介绍不同食材的营养,导致幼儿偏食。

了解了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后,笔者决定从班级午餐入手,创设“餐趣”午餐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午餐环节,享受进餐过程,帮助幼儿改变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主张和“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幼儿的双手、大脑、嘴巴、眼睛、时间和空间。以往的午餐组织环节生硬无趣,无法激发幼儿进食的欲望。教师要结合相关教育理念,将常态的“任务式”午餐环节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化课程,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享受午餐活动。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形式,解放幼儿的双手和思想,让幼儿体验“玩中学、学中乐”的趣味。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杜威提出了“做中学”“教育即生活”的主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该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思考如何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吃得快乐、习得技能。

笔者和我园领导以及食堂人员通过协商沟通,购买了幼儿盛菜的木桶、小勺12个、大饭勺4个,在笔者所在班级进行试点。笔者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幼儿吃饭环节的视频,引导幼儿讨论吃饭时应遵守的礼仪和规则。同时,笔者利用上午集体活动时间,请食堂人员将午餐需要用到的一些蔬菜提前送到班级,通过谈话方式与幼儿共同讨论菜名以及蔬菜的营养价值。笔者邀请具有生活经验的幼儿,演示如何择菜叶、剥豆子等,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帮助食堂人员整理今日午餐用菜,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让幼儿了解饮食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初步懂得正常的饮食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体验食堂人员每天工作的辛苦,进而做到用餐时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利用餐前激发“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餐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思考如何让正常的餐前准备变成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课程;如何让幼儿对“今天午餐可能吃什么”感兴趣。笔者在班级投放了一系列的材料,如一周各种素菜、荤菜的图片等,并创设主题墙面“我的午餐我做主”,引导幼儿为“今天午餐可能吃什么”配菜,进行配菜游戏,幼儿需要将配好的菜谱张贴在主题墙上。如果幼儿猜的菜谱与食堂菜谱一致,就可以获得奖励。在等待进餐前,教师与幼儿一起揭晓谜底,可以让幼儿在惊喜与欢呼声中进入进餐环节。

(三)抓住餐中体验“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在用餐环节能够自己盛饭、自己取筷子等。笔者将分配饭菜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享受自由、自主、快乐的用餐氛围。

在用餐前,笔者请班级幼儿推荐两名能力强的幼儿,负责当天的小组分菜任务示范,然后每天邀请两名幼儿分菜,让每名幼儿都有尝试的机会。笔者还将全班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5名幼儿,每天选择不同的幼儿担任小组长,提前准备好筷子,让其他幼儿自主取用。每名幼儿都有一次服务小组的机会,享受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笔者打破了以往教师分饭菜、幼儿等待的被动现象,转变幼儿从“要我吃”到“我要吃”的心理倾向,把自主午餐的主动权转交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进餐游戏中边吃边学。幼儿在自主进餐环节能养成不浪费、吃多少盛多少的良好习惯。

(四)紧扣餐后回味“餐趣”

首先,笔者在班级内组织了光盘行动,在班级区域建设光盘墙面板块,每天光盘的幼儿可以点亮自己的绿灯,没有光盘的幼儿需要点亮红灯,并进行班级汇总,统计光盘总人数,以激发幼儿每日午餐光盘的欲望。

其次,笔者引导幼儿进行符号记录,先吃完的幼儿可以在自己的记录本上绘出喜欢吃的菜以及自己的心情等,为师幼、同伴之间的交流丰富内容,为主题墙的创设增添色彩。

最后,笔者根据幼儿每天的记录,选择部分内容和幼儿分享,让每名幼儿都有被发现、被欣赏的機会,促使幼儿关注用餐细节,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

笔者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发现幼儿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在一系列午餐环节的活动中,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家长也进行了积极的反馈,如“老师,你们今天是不是吃的米粉蒸肉,我家宝贝回来说吃了好多。”家长肯定了幼儿园和班级教师的做法,拉进了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搭建了家园合作连心桥。

自主午餐环节的游戏化践行了目前课程游戏化的核心精神,以游戏助推活动进程,给幼儿创造了自我服务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愉快进餐的情绪,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了幼儿进餐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午餐活动中的行为,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发现并抓住日常生活中利于幼儿学习成长的契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光盘午餐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光盘行动
井下午餐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午餐
光盘小熊
有ID的放心食材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光盘光荣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