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数学材料的利用

2021-03-03赵磊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扑克牌小班数学知识

赵磊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借鉴、融合优秀教育理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幼儿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置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系统、适宜的区域材料,使幼儿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能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将有关的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在益智区。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他们对数学活动材料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投放适宜的材料并使投放的材料获得有效利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承载着各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在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一)提供数学区域活动材料

教师提供数学区域活动材料,可让幼儿在课后有充分的时间与材料互动,在反复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小班幼儿认识数字1到5时,教师可在活动区域投放数字板和小绒球,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数字与数量、数字与点卡的游戏。幼儿需根据数字板上的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彩色小绒球放在圆点上,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纸质花盆、小花等材料,组织幼儿进行“种花”游戏。幼儿需根据花盆上的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小花放在花盆上。小班幼儿在操作时,会先拿一个花盆,再根据数字摆放花朵;中班幼儿对数字的熟悉度增加,他们先将数字按顺序摆放,再在花盆里摆放花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简单的操作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二)其他活动区域渗透数学内容

除了在数学活动区域投放材料外,教师还可以在其他区域活动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大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了按照规律进行排序,了解了“AB”结构的排列规律。在建构区搭建围墙时,教师可为幼儿展示一些“AB”规律的范例,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加入“AB”的规律;在美工区涂色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运用“红黄”规律装饰自己的作品,提高作品的美观度;在生活区进行串珠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蓝红”的排列规律,将珠子串成项链、手链等。由此可见,幼儿不仅可以在数学活动区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在其他区域游戏中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习得数学知识。幼儿能在自主操作中尝试探索、获得经验,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

随着幼儿知识、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对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操作的变化,满足幼儿新的需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同样的材料开发不同的玩法,以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比如,在运用磁力拼板时,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只会辨别拼板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有关拼板的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卡,让幼儿根据分类卡进行辨认;中班幼儿开始对拼图感兴趣,他们能根据不同拼板的形状拼出不同的物品,比如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出房子,用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拼出一个小人等,教师可以为中班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拼图图例,指导他们学习看图、拼图的方法,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大班幼儿的拼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能在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升,教师可指导大班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的创意,创造新的作品。

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还可以按照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星级设计。材料的星级递进变化,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大班幼儿“数飞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星到三星不同难度的内容,让幼儿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数量的清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飞机颜色看似差不多,但是花纹具有细微的区别,需要仔细地观察。幼儿会在自己清点过的飞机边上做标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且丰富了操作的相关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的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例如,教师组织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扑克牌游戏时,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教师可为小班幼儿提供数字5以内的扑克牌和分类盒,让小班幼儿按照扑克牌的花色分类。教师要教导小班幼儿整理扑克牌的方法,让幼儿先进行整理,再进行分类。当小班幼儿认识数字顺序后,教师可引导他们按照数字顺序排列扑克牌。中班幼儿知道数字之间有大小的关系,教师可将数字符号制成小卡片,投放在扑克牌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将中班幼儿分成不同小组,每组两人,每人各拿一半牌,抽选一张比大小。在中班幼儿对扑克牌越来越熟悉后,教师可对扑克牌的材料进行优化,设计“花色配对”“按数取物”等游戏互动内容,让幼儿更加明确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操作,对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有清晰的了解,及时增加和撤换材料,帮助幼儿掌握符合其年龄段的数学知识,使幼儿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为他们提供“数独”游戏相关的材料,如多种动物的图片、关卡、题卡和纠错卡等。大班幼儿可按照程度由易到难的顺序,自己选择关卡、题卡,按照动物的排列规律,观察动物的排列位置。该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在进行独自操作时,教师可观察他们的进度,如果幼儿不需要帮助,就让幼儿独立完成操作。当幼儿明确要领后,即四个小动物在横排、竖排的每个位置都不能重复,幼儿会按照列或排的规律寻找下一组规律,从而获得成功。在一次次的挑战过程中,幼儿能体验成功感,逐渐增加自信,进而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丰富多样的数学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注意观察这些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换,或是改变材料的操作方法,有效利用区域活动的数学材料,以促进幼儿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

猜你喜欢

扑克牌小班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巧算扑克牌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混乱的扑克牌
算扑克牌的张数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哪张牌是A?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