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意义及促进方法

2021-03-03陈佳楠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食育饮食习惯创设

陈佳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各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现如今,国民健康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教师培养幼儿的健康素质,必须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寻求合理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食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树立健康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传递食育文化,进行针对性的食育教学。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教学意义,探讨了幼儿园开展食育的促进策略。

一、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教育意义

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开展食育教学,能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全发展。首先,幼儿园开展食育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些幼儿受到影响,渐渐养成了喜欢吃垃圾食品的习惯。而且部分家长只关注食品的便利性与快捷性,导致幼儿很难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基于此,幼儿园开展食育教学,有助于更正幼儿的错误观念,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饮食环境。其次,幼儿园在开展食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幼儿园餐食的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科学的调整能保障幼儿摄入的营养物质达到均衡状态。最后,为了更好地达到食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以食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幼儿在食物种植的实践活动中,能真切地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进而有助于幼儿树立节约意识,为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开展食育的促进策略

(一)创设食育教学情境,激发幼儿了解食品的兴趣

由于幼儿认知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食育教学前,需要激发幼儿学习食品知识的积极性,使幼儿对食品知识产生兴趣,以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食育教学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品节约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以及餐桌礼仪等,内容范围较广。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还可能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努力创设食育教学情境,通过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幼儿的一日三餐中渗透食品安全意识以及节约意识,努力将幼儿园打造成幼儿的食材乐园,为幼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食育情境,激发幼儿接受食育教学的兴趣。此外,教师不应局限于教室环境中,可以在园内创设食育情境,让整个幼儿园都充满食育学习的氛围。

例如,教师在创设室内情境时,可以为幼儿划分特定的活动区域,如班级厨房、班级餐厅或班级饮品吧等多种食品活动区域。同时,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辅助工具,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从而让幼儿体验食品活动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内的黑板与空白区域,创设展览墙或食品知识科普角,鼓励幼儿收集食品信息,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教师在创设室外情境时,可以申请在园内开辟一方小小菜园,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为幼儿提供种植及采摘的实践机会。除了创设教学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绘本情境教学法,选取一些与食育主题相关的优秀儿童绘本,如《大米哪里来》《汉堡男孩》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拓展幼儿的食育知识视野。

(二)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提升对食材的认知

在城市里,一些幼儿很少有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缺乏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时机,不了解自然生长规律,也无法对大自然产生直观正确的认识。鉴于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比如种植实践活动。种植实践活动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对植物进行栽培、浇水、采摘等一系列操作的过程,能锻炼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观念,使幼儿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种植实践活动需要充足的实践空间,幼儿园应重视食育教学,开辟实践空间,以供幼儿进行实践观察。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节气与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知,使幼儿了解自然规律,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春季学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宜在春季种植的植物,如番茄、樱桃等,在园内选取合适的种植区域,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在完成基本的准备工作后,教师要向幼儿科普一些注意事项,让幼儿了解番茄与樱桃这两种植物的习性及特点,在种植实践活动中丰富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来说,种植实践活动较为繁杂,教师可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种植,提高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完成小组分配后,教师要教导幼儿播种,并对植物种子进行定期的浇水、施肥与除草活动,让幼儿定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同时鼓励幼儿以书写或绘画的形式制作观察日记,进而了解自然的规律。

(三)实行家园共育模式,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当前,很多幼儿都存在挑食、厌食以及喜好垃圾食品的不良习惯,导致身体出现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错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会限制幼儿今后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但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幼儿园应该和家长联合,实施家园共育模式,二者协力共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来说,首先,幼儿园应该通过活动交流及讲座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良好饮食习惯对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其次,幼儿园与家长应共同设計一套统一的饮食习惯条例,教师在园内按照该条例监督幼儿的进餐表现,家长在家中按照该条例对幼儿进行饮食习惯管理,使幼儿长期处在良好饮食环境中,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后,幼儿园与家长应该加强沟通,教师要通过多种沟通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幼儿的食育问题。

例如,在幼儿进餐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创设适宜的进餐环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进餐情绪,避免幼儿出现厌食、挑食等情况;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幼儿的用餐时间,防止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出现胡思乱想、东张西望等问题;在进餐结束后,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自主收拾碗筷、擦净饭桌。同时,幼儿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园共育的沟通平台,实时上传幼儿的进餐照片或视频,让家长了解幼儿进餐表现的同时,学习教师的科学指导方法,从而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饮食习惯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继承以及饮食健康意识的培养影响国民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实践证明,幼儿园中开展食育教育,能为国民健康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园应结合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努力寻求多样化的食育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意识,强化幼儿的食品认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猜你喜欢

食育饮食习惯创设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6种“败性”饮食习惯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