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及其启示

2021-03-03杭佩钰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理念

摘 要: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如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以此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需求是教育现代化,同时教育现代化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转型,让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迈进。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91-03

作者简介:杭佩钰(1996.1—),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引 言

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运用以现代技术为中心的新观念、新想法和新信息技术等。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更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能只注重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飞跃,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使我国更好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各类优秀人才。教育不是将每位学生都格式化,让学生千人一面,而是要让每位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让学生成为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的鲜活个体,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教育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扶贫先扶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提升国民整体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教育现代化概述

教育现代化是使人们教育观念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引导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舍和设备逐步满足现代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并日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教育思想方面,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1]。在教育内容方面,不能以书本知识为主要依据,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思维的培养。在学习内容方面,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与当今社会需要相结合,不能把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要记住学习不应该以升学为目的,要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探究实践的方式,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实地考察体验等,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对知识更深的领悟与理解,多方面、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应和以前一样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而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同伴、生活的伙伴。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在校舍和设备方面要顺应当今的现代化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在校舍建设上要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达到校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在教学设备方面,要多运用信息技术,采用现代的硬件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改善并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教师要采用情境法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现代化的特点

(一)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体现在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及教育结果公平等几个方面。任何人都不能因种族、性别等问题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现在有些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进城打工,上学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公平问题。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也较为明显,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与城市相比有较大不足,这就使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突出[2]。

教育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位学生的遗传基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但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使他们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得到成长和成功,以此来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对每位学生进行公平的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的不同方面,不能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要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发展潜能,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去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对其进行刺激与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面对自己,发挥自身的潜力,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助力。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保障,只有让每个儿童都接受教育,国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科技人才和創新人才才会不断涌现。

(二)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

教育现代化的一大明显特征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各行各业都在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科技人才,以此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

现代教育需要敞开大门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和一些社会知名企业加强联系,同时也要及时借鉴教育史上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教育已经不再采用以前拼命灌输书本知识的模式,当今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与世界发展前沿和热点相融合,培养出的学生也具有更高的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产业园,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这就极好地发挥和实现了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现代教育不仅有育人的作用,也在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三)教育的个性与差异性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不是统一化的物件,每位学生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不能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科学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遍布各个领域的,不仅需要有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掌握着生产技术的工人以及有着现代技术的农民。教师要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人的个性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即教育受到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由于学生处于这个大社会中,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教育要承认学生的不同并且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内部因素,即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当下,很多老年大学的开办使得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做到了全民教育和学习。

教育现代化提出要有全时空的大教育观的视野,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此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令三方面同时发挥作用,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正规教育和技术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相统一,已经不单单是在学校上课如此狭隘了,教育在时间跨度上贯穿人的一生,是贯穿生命始终的活动,现代教育的终身性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知识得以在各种渠道传播,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教育现代化使得人们时时刻刻可以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

(一)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平等

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为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让学生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方面得到平等对待,首先,要让每位学生都有上学的机会,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突出问题,让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得到应有的保障,做到不让家庭困难这一因素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原因,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有些偏远地区的家长可能会让学生辍学打工,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顺利走完义务教育这一段人生路。其次,适当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让城市、农村学生共享,更好地改善农村学生学习条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外部支持,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最后,要摒弃过去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建立多维评价学生的机制,综合分析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采用過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考量学生,不能以单一的眼光和评价标准去看待和要求学生。因此,要利用好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符合当今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教育网络系统,使农村薄弱地区的教师、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将优质教育资源适当地向农村倾斜,以便更好地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的问题,用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结合社会需要,实现教育转型

当代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些学生对科学技术有兴趣,有些学生则比较爱好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位学生的选择和偏好。教育要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教师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社会不仅需要优秀的科技科研人才,也需要传承并发扬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人[3]。因此,当今教育应该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吸收优秀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教育的转型,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教师要注意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更新,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国际化视野,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让每位学生学有所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当代社会的发展。

(三)尊重个性差异,坚守以人为本

一方面,每位学生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因为分数而将学生“一棍子打死”,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不同的安排,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也可以设立运动协会等,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要对学生有爱心,要尊重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地为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教师首先要坚持以德树人的职业操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4]。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位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 语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还包括均衡教育资源、做好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的重大目标。教育现代化与一个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只有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国家才能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袁利平.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向度及其超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0,49(01):159-168.

[2]邬大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4):4.

[3]芮国星.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9,48(05):124-129.

[4]何菊玲.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48(05):116-123.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理念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