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手段的优化与重组

2021-03-03薛峰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初中物理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作者对信息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着眼于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而文章将结合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原则,并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期能够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38-02

作者简介:薛峰(1978.12—),男,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荣获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引 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教育观念、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合理。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准确把握物理课程的特点及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第一,亲历性。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生活场景,从而促使学生亲历知识获取过程,所以亲历性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点。学生只有以主体的身份亲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才能获得最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一般来说,亲历包括实践层面与心理层面两个不同的维度。其中,实践层面的亲历是指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感受。而心理层面的亲历则是指一种移情性的感受与理解。

第二,直观性。这一特征在初中阶段的信息化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需要具有直观性。由于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教师借助直观的形象更加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直观化的教学活动。

第三,自主性。信息化教学十分关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由于这一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主动色彩,教师需要唤醒或者激活学生的认知体验,但要避免以命令的方式完成这一环节。总之,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做出自主判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第四,想象性。这主要是指主体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生成形象的过程。想象在整个思维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可以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概括,它推动学习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规律的学科,十分重视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而知识的枯燥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1]。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物理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这种方式还可以为物理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以“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几个生活中的画面。

画面一:开车时车轮不小心陷到泥里了,车主在车轮前垫上了一些草,然后就慢慢开出来了。

画面二:冬天开车出门时,有些司机会在车厢里面放入一些比较重的物品。

画面三:一个人把两个箱子摞在一起向前推感觉非常费力,有人帮他拿下去一个后,再推的时候就感觉非常轻松了。

画面四:自行车被雨淋过后,车轴的位置生锈了,蹬起来非常重,在车轴位置滴入一些润滑油后,再骑的时候就感觉很轻松。

结合自己的经验,学生能够明白这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同时,由于这些场景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能根据这些场景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假设。教师利用这种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其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融合。而在物理这门自然学科中,实验无疑是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方法。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实验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以“物体的浮与沉”的实验为例,在进行实验设计时,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了实验猜想与实验方案设计。例如,学生将苹果与土豆一起放入水中,苹果会浮在水面,土豆会下沉到水底;将苹果浸没于水中,苹果会上浮,而土豆则会下沉。之后,学生在苹果上插入了几枚铁钉,原本浮在水面的苹果就会慢慢下沉。接着,学生向水中倒入了一些盐,发现沉在水底的土豆慢慢上浮,随着倒入的盐越来越多,土豆慢慢浮上水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如果控制倒入的盐量及铁钉的数量,水里的土豆和苹果还可以保持静止的状态,既不下沉,也不上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进行了自主思考,并在组内展开了讨论。这样的实验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实验。这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而且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增长知识。

(三)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范围

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毋庸置疑,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课后学习平台,以弥补传统课后学习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测试及班级讨论。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利用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升学习实效

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相较于以往的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中的评价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来适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整体要求。唯有如此,教学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延伸到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避免直接对学生做出评价,而是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这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教学评价的重点要着眼于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尤其是在物理学科中,相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来说,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初中阶段,激励性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最后,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使学生持续进步。总之,在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中,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结 语

综上,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合理地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及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加以调整,从而逐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海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4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初中物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