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莫要“穿新鞋,走老路”
2021-03-02王威
王威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总体来说,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带领学生开展一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但是笔者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依旧没有意识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学方式相对简单。本文尝试从当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三方面谈谈看法。
问题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当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穿新鞋,走老路”,穿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鞋”,走的却还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老路”。具体有以下几个集中表现。
教学模式“涛声依旧”。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很多老师依然把它们当作其他课文一样对待:给学生讲生字词语,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字形;讲课文的结构、各个部分的内容;拿出几个重点句段,反复诵读,品味其中的深意,再进行背诵……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显然就是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作业形式“雾里看花”。据笔者观察,有些老师在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时,明显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少布置一些综合性、创意性的课外作业,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融合式学习,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机械性地重复练习与课堂作业类似的内容,让人不解其意,如同雾里看花。例如,“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专题,有的老师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找找错别字,拍几张照片。这类作业对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帮助不大,对其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更无促进作用。
评价方式“无关痛痒”。任何学习的评价都是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的,针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同样如此。调查小报告、表格或其他作品,都只是学习结果的呈现。有些老师往往仅基于学习结果做出学习评价,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学习状态如何、是否独立自主完成、合作时是否积极参与等,这些过程都是需要评价的。若只评价学习结果,其导向和引领必然有偏差。
原因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当下的语文综合性學习会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呢?因为有些老师身处“庐山”中,无法窥探“庐山全貌”。他们长期沉浸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已习惯围绕字词句段篇进行语文教学,如果不以这些为重点,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上课。这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有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显然,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原先意义上的教与学,而重在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强调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以及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运用知识中巩固、创新原有知识。
中国历来有重视“知行合一”的传统。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指的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终身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观点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老师如果把语文学习只理解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无疑是狭隘的,会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近年来,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语用”的概念,我们应在教育教学中大力践行“语用”观,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特别是通过综合性学习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运用中继续学习语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策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上述问题,以求达到实效呢?笔者以为,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还是要紧紧扣住“综合”这个核心意涵,从认识到行动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决与执着。所谓“综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学习方式,应该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不能只是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应该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融合各种信息,提取各学科资源为语文所用;不能只知书、只唯书,应该多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现象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达成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本质的认识。
实践策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明确一个宗旨,那就是要让学生去运用语文,在运用的过程中去发现不足,从而激发新的学习。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纸上所得还不足以说明学业有成,究竟成不成还得是躬行为证。所以,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们用语文。那怎么用呢?笔者以为要切实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综合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学习,要学会进行跨学科融合式学习,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例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查找资料,可以通过数学的统计图表展示学习过程或成果,也可以借用书法、绘画、手工、表演等艺术元素展现学习成果,还可以借助社会调查、采访特定对象、录制音视频等综合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此处要特别指出,综合性原则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否则容易哗众取宠、本末倒置。
二是自主合作性原则。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个体或小组在运用语文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则作为引领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参与。例如,每个综合性学习版块会分为“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显然,“活动建议”是核心,是体现编者意图的关键所在,而“阅读材料”只是“例子”,是可以被替换的,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围绕“活动建议”来指导教学,让学生根据建议自主开展讨论,商量合作形式。在活动中体现自主选择的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提高。
三是开放有趣性原则。综合性学习应是开放而有趣的,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不应限定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形式。这需要教师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有时还需要一点点童心,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开放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
评价导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笔者认为,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应是一种引领,是一种鼓励。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和创新点,即时性地进行点评与鼓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思维方式和探求路径也就有所不同,获得的成果更是五花八门。只要是有一点见地的感悟、有一点新意的思路和表达或是有自身特点的展示方式,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此同时,作为学校行政层面,也应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列入总结性评价体系,营造一种健康而全面的评价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境界,真正迎来综合性学习姹紫嫣红的春天。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