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编评剧《过大年》的表现形式和现实意义

2021-03-02孙明月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表现形式结合

摘要:评剧《过大年》的主创人员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从戏剧的角度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和人民,也表达了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心。主创人员用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进行创编,用过硬的专业素养,用匠心精神来回应这个时代。新编评剧因其表现形式和现实意义的紧密结合,为推动评剧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评剧工作者要遵循评剧的艺术规律,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评剧事业在新的时代得以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结合

众所周知,戏剧正是通过它超出文本的综合表现才彰显无穷大的魅力,戏剧作品就是要在给予观众现场审美的基础上,同时肩负在受众群体中传播、传递现实主题,从而引发思考的责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作为东北评剧的标志性机构——沈阳评剧院近年来也创排了大量新编评剧,于2020年进行公演的《过大年》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该剧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与脱贫攻坚、家风家教等主旋律题材融合在一起,经过大量评剧名家专业的把关,最终搬上舞台,并得到了绝大多数评剧观众的认可。

一、评剧《过大年》所反映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东北评剧的出现和广泛流传就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仅拓宽和优化了大众的视野,丰富了生活内容,也为传播优秀文化传统,传递正能量,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输送渠道。

随着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评剧不仅承担着增加娱乐和提供审美的作用,还要将精神内涵和物质外壳相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阖家欢乐的传统节日。对长期在外打拼的务工者而言,辛劳工作一年就是为了春节可以带着全年的收获回家团聚,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返乡并非所有外来务工者共同的选择,“留守打工族”等新兴名词,逐渐成为热点,外来务工者春节返乡问题也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沈阳市委宣传部的关怀下,沈阳市文化服务中心、沈阳评剧院创排的评剧《过大年》,讲述了剧中的女主人公田叶克服自身生活中的困难,用无私忘我的精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全剧共6幕,时长为130分钟,把戏剧矛盾与现实矛盾相结合,在让观众欣赏到评剧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反映了大量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田叶与丈夫在外打工,通过十余年的奋力拼搏而事业有成,但在返乡后女儿的冷漠,使女强人田叶患得患失,女儿的尖酸刻薄让田叶百般不解,在与其冲突后,拉开女儿衣襟发现她已成长为女人时,那一刻的爆发让观众为之动容。这就形成了创造财富和家风家教不能兼得,物质富裕并不能弥补精神空虚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大量留守儿童没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最需要父母陪伴时却独立面对社会。剧中也表现了田叶父母对其十年不回家的不解,虽然没有激化成正面矛盾,但从侧面反映了传统孝道与外出赚钱二者不可兼得的现实矛盾,这也是对农村子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遂行以孝为先的桎梏。此外,尽管主人公在村内相对富裕,但是村民中仍然存在条件相对较差,寅吃卯粮的现象,这就集中体现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裕这个实际主题,只有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摘掉贫困的帽子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

正当田叶迷茫时,秦书记一语点醒了田叶,回乡创业,不但能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还能陪伴女儿、照顾父母,于是在邻居康福的指点下,田叶带领着乡亲们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由此可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村民共同富裕,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各种矛盾的产生,从剧本的构思上,先引人深思,后发人深省,最后把解决方式和盘托出,而恰恰与主旋律工作合拍,这种呈现方式就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让人理解,这就是评剧《过大年》中所反映出的现实意义。

二、评剧“花”派唱腔在《过大年》中的运用

以评剧《过大年》为例,现代戏与传统戏相比较,由于人物生活的年代不同,呈现出来的表演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传统戏在演绎当中,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有很多,该剧的主演为东北评剧“花”派传人,“花”派的演唱技巧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京剧、梆子、大鼓等剧种、曲种的艺术营养加以融合,进行发展和创新,创造出“高遏行云,低逐流水”的花派唱腔。同时,音域宽,共鸣好,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韵味浓郁,高亢向上的旋律,韧性弹性兼具的疙瘩腔,行腔多彩流畅,这些也是“花”派声腔被广泛认可的优势。

剧中人田叶的扮演者演唱以刚毅见长,刚中亮,柔中脆,低腔低而不沉,柔而不温。在演唱技巧方面,把“花”派的甜脆、俏丽、明亮、高亢的特点融会贯通,在高音处理方面,熟练运用气息,往往是先声夺人,尤其是在快颤音方面,也十分恰当地在《过大年》中体现,连续的小颤音张弛有度,力度控制得游刃有余、错落有致。在表现主人公田叶被家庭误解时,充分地反映了人物当时的心态,完美地诠释出女性内心的柔软和肩负重任时的刚强,令人听起来既过瘾又清新,尤其是在个别场次中使用的高甩腔,既奔放有力又一气呵成,收放自如,展现了“花”派艺术软硬功扎实的艺术特点。女主人公第一次出场的第一句唱腔,把田叶是一个性格泼辣、直爽的女强人的人物性格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核心唱段的运用上,唱词避免了过多的拖沓,简单干净,以女主人公为例,整剧涵盖了大小8段唱腔,14分钟的核心唱段,唱段与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融合,不过度渲染,既唱出了继承创新的新旋律,还依托传统唱段的表达方式推动了剧情。

三、评剧表现形式在《过大年》中的运用

演员在拿到剧本后,首先就是对要饰演的人物进行贴近实际的分析,对呈现方式进行构思,然后找到准确的方法和动作,合理地将所要饰演的人物個性鲜明地加以演绎。要结合在排练中与其他演员逐渐磨合后,把人物的舞台调度、表情变化和语气声调处理等都进一步确定下来,更要贴近生活实际进行调整,不能简单机械地为规定行为固定重复,应当用内心的情绪来推动外在的运用,甚至在演出过程中都应该注重激发出不同的“新鲜感”,要像首次表演那样去感受,激起真挚、充实的内心情感进行表演。

在舞台身段上,传统剧中演员大多习惯于披、蟒、靠、水袖等,在一定程度上能遮丑,能够掩饰身段不美的弱点,现代戏则不同,行头是现代服装,无法掩饰形体表现的不足,如演员身段不过关,在现代戏中往往会成为弊端。但是,在现代戏中仍然要大量使用传统的评剧表现形式,以舞台姿态为例,需要演员有扎实的身段功力,同时还要和影视、话剧区别开来,站立要有型,面对前台不能过正,对着观众要有阴阳式,配以锣鼓点才能体现出人物形体美和画面融为一体的协调性。这种形体与舞台相契合,就需要熟练掌握传统戏姿态才能游刃有余。

另外,舞台行为也为该剧增色,非传统评剧的舞台行为使用得恰到好处,与剧情推进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比如,三个使用拐杖的老人,在剧中为剧情发展提供了过渡,使用了网红歌曲和网红舞蹈,让在场观众在获得启示的同时也开怀大笑。网吧寻女的片段中,女主角与保安因误会产生矛盾,在舞台行为上使用了传统的武术,这也制造了喜剧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虽然转场次数较多,但导演巧妙地把剧情、行为和道具摆撤结合到一起,既不影响剧情,也节省了转换场景的时间,这种对舞台负责的行为很值得借鉴和提倡。

四、评剧《过大年》中艺术手法和现实主题的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进入21世纪以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蔚然成风,沈阳评剧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评剧的保护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沈阳评剧诞生后,大量的评剧观众开始关注和欣赏评剧,这就必然潜移默化地激发评剧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更多的舞台实践也起到了锻炼和检阅评剧队伍的作用,在相辅相成中扩大了评剧的影响,从而加强了评剧新的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不仅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方面,即舞台艺术的完整表意与多种手法表现上,而且对评剧舞台时空的充分利用与最大发掘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如今的评剧舞台,闪烁出新的艺术光芒,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艺术景观。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过大年》作为一个记录生活的平台、一个传统正能量的载体,以刻画人物生动性格,塑造人物生活、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戏剧矛盾的逐次呈现以及对剧种各类人物命运的描述,传播了民族文化精神和积极做好精准扶贫的决心。通过评剧载体来传递精神力量,来鼓舞“战斗”热情,无论是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还是进行商业市场的运作,这部戏都有着其自身的精神方面的独特趋向。在审美范畴上,具有代表性的剧情、唱腔,唱段设计和贴近生活的道具服饰,值得评剧工作者进行研究和学习。在文学剧本上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新编评剧的独特风格,演员在三度创作中对舞台的驾驭和对作品的呈现上极富新鲜感,多种让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段以及演员略带夸张又不失生动的表演造型都为辽沈评剧观众带来新意。

在拥有如此多观众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评剧文艺弘扬主旋律、讴歌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就成为评剧人在创编新剧目上的重要课题,《过大年》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诞生的,聚焦“精准扶贫”这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正面描写,正面弘扬,通过女主人公田叶所经历的事将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高度浓缩,以戏破题,来表现东北人民对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伟大信心。不仅如此,这种讴歌党的政策、讴歌农村新变化、讴歌乡村致富带头人、讴歌朴实人民群众的弘扬积极向上精神与主要工作方向的新作品,切实体现了清新昂扬的强烈感染力,体现出接地气、有生气、聚朝气、扬正气的传播和欣赏效果。沈阳评剧院的主创班底将新时代宏大背景下普通人的鲜活故事搬上舞台,赋予了其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戏曲时代的新声。

参考文献:

[1]郑永为.沈阳评剧60年[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

[2]冯玉萍.感恩·回眸[J].中國戏剧,2020(02):20-21+11.

(作者简介:孙明月,女,本科,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评剧表演艺术)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表现形式结合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