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写意花鸟画的文化精神探究

2021-03-02王肖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意趣

摘要: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独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大写意花鸟画重点体现了笔墨的韵味,肆意潇洒。从古至今,大写意更像是一种精神,有的不仅是艺术上的引领,也是思想上的启发。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 文化精神 意趣

一、大写意花鸟画的形成

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都符合儒道的思想,中国画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中国画的写意形成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点表达意趣,传达给人们的是感情,并不单单呈现描绘的花鸟山川。大写意花鸟画的“简”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大写意花鸟画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缩影。

大写意花鸟画起始于元代,明清两代是写意画高速发展的时期。明代的写意画开始注重“意”,注重画面的生命力。清代的写意画则开始注重表达,画家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笔法来输出思想。清朝晚期,画家开始注重感情,把感情融入绘画当中,把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出去。明清的大写意花鸟画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这种绘画思想本身就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也使大写意花鸟画有了更宽广的意境。画家追求的是笔法和精神的统一。

到了明代,出现了写意画重要的代表人物徐渭。徐渭的出现,体现了大写意中的“写”字,其把书法中狂草的技法融入画作的笔法当中,使其笔墨简洁明确。画家将自己的笔法展现在笔、墨、纸中,一气呵成,没有犹豫。技法的融合推动了大写意花鸟中线条的表现,坚定有力的线条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有层次感的画面像会呼吸一样。虽画的是一草一木,却又坚定有力,使人感觉内在精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中大写意花鸟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大写意花鸟画逐渐形成。徐渭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他有着自成一派的表达方式。他像是一个矛盾体,有着狂野的笔法但是有着雅致的画风,二者又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都对大写意花鸟画有着很深的影响,反映了明清时期大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启发着我们如何把人文精神和作品意趣相结合,把这些体现到创作当中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画家要保持本心,这样作品才能保持生命力。大写意花鸟画家保持真性情,带着这份真性情去观察大自然,把身心融入大自然中,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世界,古法今用。在大写意花鸟画中,如果没有古代笔墨的气韵就会影响写意画的意境。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写”,抒写出自己的气韵。

二、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大写意的艺术特色是注重抒写,写意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意境。大写意花鸟画注重精神、注重感受、注重笔墨、注重道法、注重传统、注重抒写。这也是画中体现作者胸怀的原因,画家对人生的诸多思考都融入画中。

大写意花鸟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大写意花鸟画直抒胸臆,每一位画家都在抒写着自己的文化精神。笔墨技法都服务于表达,想传达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大写意画家需要有阅历、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有的画家画的是现实,有的画家画的是期许。有着自己的主题思想才会让画面生动,否则画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人一度把画面的真实性作为画画的标准,但是其实更重要的是气质上的真实而不是形上面的真实。绘画的基础是观察事物,我们不仅要观察形,正如古人说的“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绘画需要有呼吸感,有生命力。大写意也经常实现突破,打破常规绘画。大写意花鸟绘画在不断地创新与融合,这种不断拆开再融合,使得大写意没有程式化的束缚。没有束缚感的画面更加有活力,在画中体现意趣之美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之一。

在笔法上大写意花鸟画追求的是洒脱、随意。毛笔的运用主要服务于意趣,表达出心中所想才是最重要的。用笔无论是蘸墨还是行笔都要有提前的预估,一笔下去从浓墨到淡墨再到水墨枯竭,都是在呈现画面。一笔下去,一气呵成会有着非凡的效果,那种笔与纸的接触会产生厚重感、体积感,也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是绘画的乐趣。

寫意画大多是用墨色来表达的,墨和水的碰撞下,墨的层次变化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墨分五色,讲的是整个画面,并不是每一笔都要墨分五色。这更多的是强调层次感,虽然只有墨色,却并不单调,反而更能突出写意的精神。在花鸟画中要敢于用墨、敢于下笔。要讲究画面的整体变化,要敢于留白、敢于用焦墨。

大写意花鸟画放而有序,浑然天成。但是大写意并不是看起来那么潇洒随意,绘画时需要画家心中有山水。立意需要过程,画的意境有可能产生于冥想也可能产生于一瞬间的灵感。立意是画家长时间的文学积累,这和人的学识、气质、阅历、环境、艺术观念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写意花鸟画也讲究不涂不改,这也就代表着画家在画面构成上有着很深的研究。心中有画,心中有走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大写意花鸟画既潇洒自然又有着独特的细节,这会使画面更加地吸引人,引人入胜的画面总是引人深思。文化精神才是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支柱,这体现了中国人所追求的意境,这种大写意和大风范是无数画家的努力方向。

中国画的创作不仅仅是按照速写的样稿,创作时要去内心深处寻找最本源的抒发。创作是一种姿态,要把内心的情感投入到画中。要做到有想法但不刻意,学会通过画面寄托自己的思想,既可以传达现实生活的悲伤,也可以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作是润物无声的,看一个画家创作时就像听一首音乐一样,你可以感受到音乐里的韵律、情感、思想。你会不自觉地跟着这个旋律走,用心地感受它带给你的意境。

三、大写意花鸟画的文化精神

所谓大写意花鸟画的文化精神其根本还在于这三个字本身,“大”“写”“意”这三个字就完全表明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文化精神以及大写意的风骨。

“大”这个字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这个字可以代表画面留白,留白是画家表现情感的“大”,也是画家留给观者的无限想象空间。这个字代表的文化精神就是大开大合、大家风范、大的气势、大的心境。当然,这里指的是画家的心境、画家的气场。画的是心境,画的是人生、人性、人格。画品见人品,画风和性格都是互相影响的,是一个人格局的流露,并不仅仅是把植物画大就可以成为大写意。大写意在画面的呈现上也是非常之自然、潇洒、豪爽。大写意花鸟画是具有生命力的,这是一种文化精神,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这个字则是抒写,画家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源于陈淳将狂放的草书和精细的绘画相融合,开创了简约又不失情趣的大写意花鸟绘画。绘画中需要灵活的抒写,显然书和画的结合是成功的。画中线的抒写能体现出画家的技法,线是多变的、有力量的,也是有布局的。无论是粗线条还是细线条,都不能丢失风骨,都要有力量。细线看似柔,但是要骨子里有力量,不能让线飘在纸上。画家要熟练运用毛笔,无论是正峰、偏锋、侧峰、散峰都要熟练地掌握。要挥写自如就要把笔锋融入线条当中,不能过于生硬,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下笔之后要顺理成章、挥而不慌,要把书法中的技巧融入绘画中。当书和画融合的时候笔墨更加灵动,逐渐地下笔更加潇洒自如,形成了独有的节奏感。所以,草书的加入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作品上体现的花卉、山石都逐渐发展为简约的风格,摆脱了事物原来的客观印象,虽然形态简约但是却形神奕奕。对于大写意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领略到大山大水,可以发现写意画的意境是非常宏大的。画家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各个领域的美,无论北方的旷野,还是南方的静谧。

“意”也是大写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刻意地去追求真实,追求的是简洁美、概括美。用笔墨来表达意境,表达出宽阔和豪迈。意境的表达,归根结底是画家的世界观,是画家的思想观念。画家追求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意是精神领悟。画家需要有诗意、有诗心。“意”这个字是很广的概念。即使是简单的画面也要注入灵魂,人是可以感受画面的,画面的呼吸、节奏、温度,都可以从画面中传达出来。我们经常在欣赏画作时会说画得真像,其实,往往不只是形象,还有神似使得观者感受到了画面的灵气。感受绘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无论你与画家是否同属一个时代,我们总是可以在画里找到一些相似点,也会有共鸣。这就是“意”,这都来源于画家的眼界和阅历,在作画时心无牵挂、信手拈来这才造就了真正的艺术。正是大写意花鸟画中洒脱的笔法、深远的意境才有了大写意的风骨。

四、结语

大写意花鸟画不仅考验画家的技法、作者的笔法,更加考验画家的阅历、文化、思想感悟。大写意花鸟画不是画家的一种宣泄,从古至今,大写意花鸟画家给人们传达的都是不同的精神气质。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作品是让人震撼的、引人深思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大写意花鸟画还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从明清时期的大写意作品中汲取优点,也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会使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坛屹立不倒。大写意花鸟画在传播意趣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让笔法与思想有着更深的融合,把我们文化精神上的中庸、包容都体现到绘画当中去,只有这样,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叶尚青.花鸟画基础技法[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2]邢少臣.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20(02):47-51.

[3]李静.大写意花鸟画的形成及情感特征[J].四川戏剧,2016(6):40-42.

[4]雷家民.花鸟画的时代精神[J].国画家,2014(6):23-25.

[5]孟凡清.高卉民北方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研究[J].艺术研究,2011(03):86-87.

(作者简介:王肖,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级,研究方向:中国画)

(責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意趣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浅谈紫砂壶“秋韵”的自然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