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 表演 文本

2021-03-02朱慧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故事表演文本

摘要:“胡仁乌力格尔”为蒙古语,“胡仁”意为四胡,“乌力格尔”意为“故事”,因此“胡仁乌力格尔”即四胡伴奏的说书。此类说唱音樂广泛流传于科尔沁地区。本文以胡尔奇甘珠尔扎布演述的《土木堡之战》局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故事、表演、文本的剖析,进而为胡仁乌力格尔的口传性特征寻找规律。

关键词:胡仁乌力格尔 《土木堡之战》 故事 表演 文本

蒙古族历史悠久,地域和部落风格迥异,其音乐体裁也多样化。胡仁乌力格尔便是其重要的说唱体裁之一。胡仁乌力格尔是胡尔奇独自说唱、自拉自唱、演述长篇故事的综合性蒙古族曲艺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胡尔奇演述的故事既有蒙古族的历史故事,也有汉族的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胡仁乌力格尔在清朝初期或中期就已见雏形,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四盟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蒙古族聚集区。本文以胡尔奇甘珠尔扎布演述的胡仁乌力格尔《土木堡之战》为例,重点描述故事梗概、表演语境、文本及类型,进而阐释胡仁乌力格尔的口传性特征及规律。

一、胡仁乌力格尔《土木堡之战》的故事

(一)胡尔奇甘珠尔扎布简介

甘珠尔扎布1950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塔拉嘎查农民家庭,其父亲叫钱顺,是一位科尔沁草原出色的“雅巴干乌力格尔”,且全家人都是忠实的乌力格尔听众。因家境贫困,甘珠尔扎布只读了五年的书。但从小勤奋好学的他,除了学会蒙古语,还通过字典、画本画报等方式学会了汉语,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13岁时就学会了五部乌力格尔。甘珠尔扎布正是凭着自己从小对乌力格尔的喜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在五位师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成长为科尔沁地区家喻户晓的蒙古族民间说书艺人。

据调查,甘珠尔扎布22岁师承孟天宝胡尔奇,在其悉心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几部较有影响力的乌力格尔文本。随后又师承科尔沁著名胡尔奇布仁巴雅尔,在其门下,虚心学习,努力钻研,最终成为胡仁乌力格尔布仁巴雅尔风格流派的重要传承人。

(二)胡仁乌力格尔

蒙古语“胡仁乌力格尔”意思是拉着胡琴说唱的故事,是蒙古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也称蒙古说书。据专家考证,胡仁乌力格尔产生在原卓索图盟,后逐渐传入内蒙古东部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蒙古人聚集区,并广为流传。

胡仁乌力格尔艺术,通过胡尔奇(说书艺人)用蒙古四胡伴奏,自拉自唱,将文学、音乐(包括歌唱和器乐)、表演三者融为一体,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一个人在故事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包括第三和第一人称的叙述,通过唱腔、形态表达台词来叙述故事情节。值得注意的是,胡尔奇演述的故事既有蒙古族的历史故事,也有汉族历史演义的故事和新编故事。

(三)《土木堡之战》的故事

土木堡之战也叫土木之变,事件是指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1449年6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举兵进攻明国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50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全部交给王振处理,行军路上指挥不当,士兵疲惫不堪。8月抵达大同,听闻前线战败的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逃至土木堡时被大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后王振被杀,明英宗朱祁镇被元军俘虏,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胡仁乌力格尔《土木堡之战》是以序诗、正篇和尾声三个部分构成。

二、胡仁乌力格尔《土木堡之战》的表演

(一)胡仁乌力格尔的表演语境

在蒙古族农村牧区,民众在婚配嫁娶、新房落成、寿辰生日等民间仪式上会请胡尔奇在家说书,胡尔奇会根据不同的礼俗场合,选择适合民俗主题的曲目来说唱,届时村里爱好乌力格尔的百姓聚集在主家倾听胡仁乌力格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迈入新的社会,胡仁乌力格尔传承发展的语境也随之改变,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推进,使胡仁乌力格尔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以图什业图(科右中旗)为例,2008年重建了说书厅(乌力格尔厅),目前已有100多位民间说书艺人被载录,每晚18:30—19:30,这些说书艺人轮流在说书厅说书。而我们注意到,传统的民间家庭说书语境逐渐被固定的说书场所所代替,这其中表演语境的变迁是重要的现实问题。

杨玉成在《表演 文本 语境 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一书中写道:“民族音乐学界对‘语境的解释跟语言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相同,均指语言事象、民俗事象或音乐事象发生的情况和流程。”可见胡仁乌力格尔的表演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原来的语境不复存在,表演也随之变迁。

(二)胡仁乌力格尔的表演程式

1.表演前的准备

在田野调查中,甘珠尔扎布说胡仁乌力格尔演述、科尔沁民歌演唱、好来宝说唱,都是作为一个胡尔奇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晚上说唱乌力格尔之前,胡尔奇要对请过去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之后进行阿门(蒙议)好来宝,阿门好来宝是指在演述胡仁乌力格尔之前对你的家乡、你的家人牛羊进行夸赞,祝愿这个家庭一帆风顺。

到了第二晚就不会像第一晚那样讲这么多阿门好来宝,第二晚通常是讲搞笑滑稽的乌力格尔,也有像《万丽》《韩秀英》《达那巴拉》这一类的民歌片段。艺人晚上演述前不会喝酒,要让头脑清醒,把晚上要说唱的乌力格尔进行反复斟酌。

2.表演中的互动

与观众的互动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作业。在实际演说和表演中有些胡尔奇与听众的互动非常频繁,有一些胡尔奇则不怎么做互动。如果身边坐着的是个熟悉的观众,讲乌力格尔碰到有趣的情节、人物时,便把这个观众“拉到”故事情节当中来比喻。有时胡尔奇的面部表情会随着故事中的情景表达而有所变化,例如爱情中悲伤的表情,战争中凶残的表情。在《土木堡之战》中,胡尔奇拉的四胡像是化作战斗中的一柄兵器,遇到激烈的战斗场景胡尔奇也是演绎得生龙活虎。因此,表演中的互动是整个胡仁乌力格尔顺利演述完成的重要保障。

3.表演后的延续

表演后的内容也跟准备前的差不多,烏力格尔演述完了要进入好来宝说唱阶段,但此时的好来宝和准备前不太一样,好来宝的长短不一,要根据现场氛围和时间来定。一般来说,演述完了整晚的乌力格尔之后,可以说唱两段好来宝,例如:

看今夜的情况已经十一点了,

男女老少到了休息的时间,

放下四胡之后的我要休息了,

让我们相聚明晚的这个时间。

三、胡仁乌力格尔《土木堡之战》的文本

(一)什么是文本

在“文本”的概念中,各学界的定义和使用都是不一样的。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是基于写作的概念为中心,它是用固定的任何文字,文字是知识的表面结构,串联成一个连贯的一系列的语句序列。

所有的文化形态都可能被视作文本,或者说所有的文本也都可能视作文化形态。

口头诗学是指帕里、洛德创立的关于口头诗歌的学说。“口头诗歌”是传统文学的产物,与传统有必然的联系。该学说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来自语言学和人类学。用口头诗学的术语来说,文本的概念来自表演中创作的概念。它是在口头诗学的创作形态学意义上被界定的,并趋向于这样的一种观念,这种文本创作的权威性可以类比书面文本的潜在权威性。

(二)文本的类型

杨玉成《表演文本语境传承》一书中提到文本分为:转述本、口述记录本、手抄本、现场录音整理本、印刷文本。当下技术条件下,任何的作品都有可能以多种文本形式存在,它既能以保持其原生的口传形式存在,也能以抄写本、转抄本、出版物、资料集等书写文本的形式存在,同时也可以被录制成声像制品,通过学术、媒体、市场等渠道传播。

(三)《土木堡之战》的文本

《土木堡之战》是甘珠尔扎布早年读北元历史文书所了解的故事,在2007年9月,甘珠尔扎布的弟子参加一次以半小时为限的乌力格尔比赛,甘珠尔扎布为了这次比赛,特意从历史文书中提取了部分故事,从而把它演变成乌力格尔。所以《土木堡之战》是由书面文本经过甘珠尔扎布胡尔奇的加工变成口传文本,再由胡尔奇撰写出来,成为书面文本的乌力格尔,印刷文本正在筹备中。《土木堡之战》的演述时长正好30分钟。

参考文献:

[1]佟占文.道沁及其表演——科尔沁短调民歌手的口头表演[J].中国音乐,2014(04):62-64.

[2]吴斯日古楞.口传音乐与表演语境——胡仁乌力格尔《土默特黑山之战》历史与故事以及两种版本音乐的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7.

[3]赵玉华.胡仁乌力格尔研究的新趋势——“首届胡仁乌力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03-106.

[4]博特乐图.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朱慧,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蒙古族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故事表演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