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
2021-03-02周风华
周风华
内在动机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最大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内驱力去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求知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其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 紧靠目标,按需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课堂提问当然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紧靠目标,按需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弄清课堂教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另外,课堂问题必须在学生的认知范畴之内,不要“假大空”,要有切实的方向和目标,能够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括号的作用有哪些,带括号和不带括号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再引进数学运算中括号的重要作用,可以在无形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完运算的基础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加括号的运算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教学效果的優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上课伊始,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应有精巧的构思和独到的安排,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 捕捉生成,以学定问,优化求知过程
课堂是师生合作的阵地、交流的平台。课堂中的细小问题转瞬即逝,因此捕捉学生内心的疑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犀利的眼光。一旦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教师必须要一抓到底,彻底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分析和满意的结果。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问题意识,养成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有精心的预设,更要注重课堂生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例如,在讲授万以内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发电影《攀登者》的片段,把影片最后主人公攀爬山峰的镜头反复播发,让学生观察此时影片中出现的数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设置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知不知道刚才出现的山峰在哪个国家?它是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的高度是多少?”接着告诉学生:“这座山峰在青藏高原,叫珠穆朗玛峰,有五百多个五层楼房那么高,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现在,你能读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这样便引入了课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对课堂进程的把握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提前预设的,但是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尽管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预想到这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它们可能是有价值的。遇到此类问题,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解决措施,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那就是教师不能粗暴地忽视学生的意见,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学定问,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提纲挈领,准确设问,传授求知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了一个充满智慧的道理,即正确的方法非常关键。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提问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心不在焉,这是“灌输式”教育会遇到的困境。对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明白“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这个道理。每个问题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的学习成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求知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提问时,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地传授给学生。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因为练习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意识的重要手段。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同时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