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磐五味千载答一卷

2021-03-02厉金荣

文化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磐安玄参大盘

厉金荣

位于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的大盘山山脉属浙江山脉的中支部分,即由江西和福建交界的武夷山脉向浙江延伸为仙霞岭,仙霞岭继续向东北延展至大盘山、天台山,会稽山、四明山则是这一山脉的支脉并在此地会集,故大盘山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不是江南第一峰,磐安早已无人去计较去关心,因为,大盘山作为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最重要种质资源库,大盘山保护区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这特殊的地位,独一无二的特色,就足够磐安人引以为豪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草在磐安的沃土里幻化为万千道地药材。

翻检金华地区乡土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把人塑造成神成仙,奉为神祇来祭祀。

磐安的神大致有如下几位:一是被磐安茶农尊为茶祖的许逊,一是被视为大盘山之神的昭明太子萧统,一是教人采食移植香菇的羊愔。

两千年封建王朝,一代代帝王粉墨登场。他们或贤或愚,或仁或恶,传下美名的少之又少,被后世感念乃至祭祀的屈指可数。而以太子身份传世并为后人纪念的,恐怕唯有昭明太子萧统一人而已。

这是一位以文名闻世的太子,三岁即读《论语》,五岁能背《五经》;批阅多载,增删数次,编纂成我国第一部文选集,称《昭明文选》。大约在527~530年间,萧统为避谗隐居大盘山。期间,这位太子炼丹制药,开辟药园,开启了大盘山区百姓认识中药材、引种驯化、规模种植中药材的先河,并由大盘山辐射到整个磐安县域。英年早逝的他,脱离了权力斗争的漩涡,却开辟了大盘山药材由野生走向种植的道路。磐安人尊奉他为“药祖”。唐咸通八年(867),山民在大盘岭头建起太子读书院,后又称慈圣院、应济庙,现统称昭明院。磐安人给这位爱读书的太子塑像、上香,把他供奉为大盘山之神,俗称“盘山圣帝”。

自萧统之后,磐安中药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像人体的血脉一样在这块安如磐石的大地上流淌,不仅成为当地百姓安心立命的农事,同时逐渐形成产业,并积蕴起千年的药乡文化。

宋代,磐安建玉山古茶场,是集茶叶生产及茶叶、白术和粮食等交易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茶场遗址,全国仅此一处。茶场内还保留有“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等清代石碑;明朝《[隆庆]东阳县志》记载:“白术,玉山民多种,以为生,余药皆有之”;清朝和民国时,“磐五味”就成为五大传统道地药材,因其品质优良,深受商家青睐;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将磐安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2002年,磐安举办了第一届药交会。同年,大盘山成为全国惟一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浙八味”特产市场投入运行;2015年浙江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经典产业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江南药镇”,列入全省第一批创建名单,2016-2019年,磐安“江南药镇”连续四年考核优秀,2020年,通过省级验收,得到正式命名。

时间的考卷

药材之乡,药香千年。

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不仅是药材的物质性传播,还有文化的非物质传承。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是走进磐安的钥匙。

如果说医生是火引子,那药材就是薪柴。

医生和中药是构成中医最主要的两个元素,要想中医继续发扬光大,二者缺一不可。

要想把火烧得旺,对薪柴的要求可不低。

传统意识里,中医用药特别讲究药材的“道地”,一方面说的是特定产地,一方面要讲种植,核心环节还有绕不开的炮制。

根据清道光《东阳县志》的记载,南梁昭明太子萧统于527~530年避谗隐居大盘山,辟药园教民种药,后世尊为“盘山圣帝”,建昭明院,塑金身以志纪念,现尚留有“药园”地名。由此可知,磐安的药材种植可远溯到南朝。

今天的磐安,白术遍及全县,主产玉山台地;元胡最早产于安文镇双溪乡等地,后发展到各乡;白芍亦遍布各乡,尤以新渥、深泽、云山为最;玄参各乡均有种植;浙贝母则以新渥、冷水为多。

因历史久远,古法积累,磐安的道地药材要想异地种植,是很费心力的。

一个对药材有讲究的药农,必须用三代培育来考察他的药材。用第一代的种子培育第二代,再用第二代的种子培育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了,这才能够移植。

这是一场漫长而枯燥的等待。更何况,有些药材的生长、药性的积累极其缓慢。

比如,磐安最负盛名的白术,在清明、谷雨间播种之后,如遇旱时,需要用两年时间来育苗;比如,浙贝母是不宜连作的,轮作间隔必须长达两年以上;又比白芍,在寒露前后栽植,每年九到十月间要剪去细根,促进主根粗壮、优质和高产,一直到第三年的夏至过后,方可收获。直教人感叹,这种药,真如呵护美人一般。

不过最考验人们耐心的,还要数玄参。玄参性喜温和湿润,不耐旱,要种在向阳背风稍倾斜山坡地上,以排水良好及肥沃的腐殖質土和沙壤土为上佳,忌连作,间隔时间往往长达三四年之久。

磐五味的种植,就像一张时间给出的考卷。药人用臂膀做笔杆,汗水做标点,答案,就滴落在脚下千年的土地上。

道地的准则

种白芍要远松柏,收获后的元胡加工分生晒和水煮,加工贝母用的是农家自制的擦笼,制白术要经过3次不同温度的烘焙方出得来药香,烘焙玄参用的自制烘台跟白术是相同的……

磐安自唐天佑年间(904-906)始种元胡,北宋,绍圣元年(1094)始种白术,南宋1135年,白云山产白芍名贵价高,俗称该山为“白银山”。明隆庆《东阳县志》载:唐末境内已种元胡,宋代盛产白术、白芍、玄参等,有“千年药乡”之称。

而磐安之“产”,不仅是种植,更为人瞩目、可称为“道地”的还有加工。

到宋代,对白术、白芍、玄参的加工已有相当的水平;清末,始产东贝,主产于新渥、冷水。另,民国元年(1912),磐安中药材丰收,各地药商不断进山,有“万国皆来市”之说。

于是这磐五味的种植经验、炮制技法,由磐安的祖祖辈辈口耳相传,流传至今,许多别致新奇的讲究,令人惊叹不已。一道药材,千载内功。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是集育种、整田、种植、管理、收获、清洁、去壳、蒸煮、发汗、干燥、烘焙、晾晒等于一体的一套严格的生产工序,能够入选非遗名录,名副其实。

生产过程中,无论播种的选址、施肥的选时、除草的次数、加工的程序等,都作了规范。肥料多用土化肥,农民有烧焦泥灰、采集树叶作土杂肥料的传统,环保无公害;多以烟茎、雷公藤、黄牯牛花、辣蓼、山火筒、石灰、草木灰等防治病虫害,种植的药材绿色安全;播种时选种纯正,药效浓烈独到;药材加工程序严格,用具独特,经济实惠,易于操作。

以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制成的白术,质地坚硬,颜色深,清香诱人,断面角质样且有菊花纹,还易于保存,不易发油,外形酷似青蛙,俗称“蛙术”;制成的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浙贝母断面呈白粉状,颜色一致,中心无玉色;玄参则外形粗壮,质地坚硬,断面黑色,不含杂质;白芍的表皮皱纹细腻,颜色漂亮。

“做中药需心怀仁德,以良心自律,用诚心制药,以敬畏心对待产品,用同情心看待患者,不管炮制什么药,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夜露的必夜露,决不能偷工减料,绝不能苟且马虎。”

老底子的手艺,自然有岁月的味道在里面。

可以说,中华传统医学是一种“两栖文化”。它既有医学又有药学,既有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既包含了自然科学,又有哲学等人文社科的背景。中药,在深邃悠远的华夏文明中,浸泡出了悠悠药香。学习中药,必然要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髓。磐安道地药材和非遗磐五味所传承的,不仅是药材的制作技艺,在更深的层面上,也是坚守匠心的道德水平面,更是一种天地与人的物我哲思。

猜你喜欢

磐安玄参大盘
不同种植条件与不同干燥方法对苦玄参各部位苦玄参苷IA和IB的影响
磐安工业园区
黔产玄参化学成分研究
流行语大盘点
南驰接手一周年!20年成熟大盘焕新
玄参环烯醚萜苷热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2016石展大盘点
不同配比苍术-玄参药对中4种成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
可爱萌娃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