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师范大学:十年“国培”一路歌

2021-03-02李永青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培培训课程

李永青

“‘国培让我的事业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教师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不能算是好教师。时代在变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近,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杜振龙深有感触地说。2010年1月,杜振龙参加了由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2015年,他开始参与一系列“国培”授课工作,累计為三门峡市部分中小学和省内外教育机构做了近40场讲座和报告。

据统计,自2010年成为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资质单位以来,河南师范大学共完成培训任务31086人次,其中示范性项目2507人次,中西部项目28579人次。经过10年的探索和积累,河南师范大学在完成“国培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了一套为“国培”量身定制的实施策略。

组建高水平团队,营造优质“国培”氛围

为保障培训质量,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授课团队的组建。第一,慎重选聘首席专家,强化首席专家职能。第二,建立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培训师资库。师资库成员包含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发达省份的中小学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教育教学专家,中原名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和省内重点中小学的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等。省域外师资比例不低于33%,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校长的比例不低于50%。

河南师范大学在进行“国培”的同时,全方位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打造具有特色的“国培”校园文化。“国培”期间,河南师范大学为参训学员颁发胸牌,增强学员认同感。他们成为河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群体。河南师范大学在高度重视打造文化育人氛围的同时,依据“国培”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课程。例如,通过红色文化基地学习课程,传承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担当;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厚载师德课程,着力打造“四有”好老师。

河南师范大学借助各种渠道传播“国培”声音,营造宣传氛围。培训期间,河南师范大学在本校“国培计划”工作网站上发布新闻稿件100余篇,编制工作简报近1000期。由河南师范大学创作的《“国培”之歌》,被少数民族的学员翻译成哈萨克语、藏语、蒙古语在校园传唱,形成了人人了解“国培”、人人支持“国培”的氛围。

实践探索谋创新,构建特色培训模式

河南师范大学利用自身“国培”经验,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了“一二三四”培训体系。确定“一个主题”,围绕参训教师、校长专业化成长需求这一主题设置培训方案。设置“两名导师”,为参训学员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对学员进行全过程指导。做好“三个结合”,将参训学员专业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提升和技能提升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创建“四个平台”,为“国培”学员搭建师生对话互动平台、学员交流互助平台、学员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学员能力提升实践平台。这些措施配合“国培”顺利进行。

“这次培训学习坚定了我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国培过后,我对任教班级的初中生物作业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评价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课外实验。现在,学生的作业可以撰写实验报告,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将生物课当歌唱、当故事讲。”“国培”学员陈菊英感慨道。

河南师范大学在构建特色培训体系的同时还注重“国培”培训模式的创新,形成了LEPP培训教学模式和RICH课程实践模式。

贴近学员设置LEPP培训教学模式。LEPP即引领(Leading)、体验(Experience)、实践(Practice)、平台(Platform)。通过教师理论讲授—学员研讨交流—教师现场解答—特色说课评课—专家指导点评—专题网站平台跟踪指导等一系列流程,参训学员以体验、对话、交流和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多向交流、充分互动,有效激发了学习和研究兴趣,自身潜力和反思意识得到充分挖掘,为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促进专业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探索构建RICH课程实践模式。该模式涵盖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四个方面。这一模式具备三个特点:第一,让教师跳出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为特征的科学课程范式,把课程看作一项社会活动、一种话语文本去理解、批判和探索;第二,把课程的发展看作是教师作为思想者的人的发展;第三,把课程实践者作为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把实践探索、理论反思、教学研究和个人发展融为一体。

评价反馈机制注重质量,夯实培训成效

河南师范大学的“国培”项目以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效益。首先,在训前召开学员座谈会,现场听取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解决问题,与上级单位加强沟通,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其次,在训中成立培训工作督导组,深入培训一线听评课,与学员交流,收集意见与建议,形成督导检查评议表,对培训工作进一步督管、检查和指导。最后,在训后通过培训学员、学员单位、教育部门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进行反馈,查找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接受专家工作组指导评价,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系列培训,“国培”学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掌握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技能和新方法,进一步夯实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爱心意识。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科科长)

猜你喜欢

国培培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会议·培训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牵手国培幸福成长
我的国培“心” 国培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成为“国培计划”项目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