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先弄清“减什么”
2021-03-02何东林
何东林 周口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文件要求将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截至目前,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中小学教师减负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我认为教师减负应该先弄清楚“减什么”,进而在此基础上谈“怎么减”“谁来减”。
第一,减“外事”类负担。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这是教师的主责主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建立减负清单,明确中小学教师应该完成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整合与学校相关的创建工作、消防安全、法治教育等活动。学校要敢于对非教育教学类任务安排说“不”,实事求是地向主管部门反馈真实意见。学校要引导教师不被“利”所诱、不为“名”所惑、不自“造”负担,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逐步形成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联动的抗“外”合力,“外事”类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
第二,减机制类负担。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还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管理机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学校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信息采集机制、统计调研机制、借人用人机制,切实减去教师机制类负担。
部分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创建等工作,过程要求过多过细,活动要记录,工作要留痕,仅在材料整理上就要分类分项打分,甚至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总结、有照片。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竟然出现晚上检查学校党建、教科研、后勤管理等工作的事件,带情绪“检”,带任务“查”,干扰教育教学秩序。
有关部门抽调中小学教师到行政部门工作,导致被抽调教师原来所在年级的教学任务转移到其他教师身上。这种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与选科伴随的结构性缺编,尤其是女教师休产假造成的阶段性缺编,使得在岗教师的负担无形中增加。
第三,减专业类负担。中小学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从准备到完成再到后期评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
教师备课的负担问题。传统备课不分年龄、教龄,片面追求手写教案,极易造成“今年抄去年,明年抄今年”“新手抄老手”的“套案”“死案”。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让教师个人分章节备课形成章节教案,再把多个人的章节教案合并为学科共案,学科组形成电子文本以备检查。教师个人可据学科共案编写针对本班实际的个案,用于课堂实操。巧用共案和个案,分工协作,成果共享,会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教师上课的负担问题。“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各学科的重点难点不同,上课的方法也会不同。传统上课的“一言堂”式教学,台上教师“累并快乐着”,台下学生“睡并幸福着”,效果并不好。这种现象能否改变呢?我们可以把一节课大致分为自主(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分享(展示辩论)、点拨(教师释疑)几个阶段,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静”下来,这样教师的上课负担就自然减下来。
作业的负担问题。作业的命制,学科组不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全体下“题海”各忙各的,费力费时。如若每次明确“命制人”“试做人”“审核人”并签字负责,分轮次进行,那么既能保证作业命制的质量又能减轻教师命制作业的负担。教师若无精力全批全改作业,可以综合使用面改、抽改、学生对改等方法。只要引导得法,这不仅对学生知识强化、对比纠错有益,还能有效减轻教师作业批改的负担。
第四,减心理类负担。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人,喜怒哀樂在每个教师身上均会呈现。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关爱学生成长已成为常态,但教师的心理问题常被轻视或忽略。现实中备课、上课、教研、辅导、考试、培优、扶弱,参加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让教师应接不暇。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事务繁杂多变,学生的问题形形色色,再加上动态的休、留、转、退和新时代、新考改、新课改带来的新要求,教师的“我向性”与“非我向性”的心理矛盾,考验着每位教师的心理耐受力。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如何实现教师的心理减负呢?一是自我调节和专业调节相结合。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诊测和调节,另一方面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要设置固定时间对教师开展服务,提供帮助。二是固定休假与弹性休假相结合。除固定的节假日外,学校可以尝试让个别教师享受奖励性休假。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和早自习、晚自习辅导的教师,学校可对到岗时间做动态调整,让他们能暂卸包袱弹性休息。三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对高强度工作的教师实施物质激励是必要的,但当物质刺激无限循环至极限时,很多学校往往由于缺乏精神激励的引导而进入“休眠”状态,教师亦会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是“职业病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被尊重和自我实现是需求中的重中之重。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学校不仅要在待遇上做文章,更要在事业待人、感情待人上多谋划,建立与物质激励同步的精神激励机制。当然,这种精神激励是广义的,是口头表扬、通报表彰、树立标兵、常态评优、亲情互动、团队体验、师生同乐等精神层面的活动集合。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系统梳理、专项清理、科学管理、刚性治理。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履职尽责协调好各职能部门,更要“刀刃向内”,科学制定减负清单,不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不任性督查检查、干扰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及教师合法权益,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热心从教、安心从教。学校要增强减负意识,主动作为,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效、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初心和使命,做好有温度、有良心的教育。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