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02柴海莲
柴海莲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具有“短、小、精”的特点,既能快速传播知识,又能兼顾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十分适用于移动学习时代的知识传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使用微课,能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微课创设古诗情境,触发“兴奋点”
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小学生而言,古诗离他们的日常生活较远,显得艰涩难懂,因此语文教学更要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三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前一分钟可以用图片加动画的形式,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玉壶是用来盛酒的名贵玉器,它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因此唐代人喜欢用它形容人的纯洁、正直;初入官场的王昌龄被人诬陷贪图权位,因此被贬异地。此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王昌龄被贬异地的悲愤与孤独。接下来的两分钟微课可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情境:透着寒意的秋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江天地。清晨,诗人王昌龄送别友人,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这段微课视频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失落,通过以上两处情境的铺垫,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用微课指导学习方法,落实“语用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做到“一课一得”。在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点”,即“语用点”。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为例:第一单元是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单元是把握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第六单元是用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点非常适合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反复观看,慢慢消化吸收。例如,笔者结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以“概括小标题有妙招”为标题,制作了微课视频,让学生懂得了概括小标题的主要方法有浓缩法和摘录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先读懂文段,再概括主要内容,最后浓缩成词语。
三、用微课提升习作能力,切入“疑难点”
小学是习作的启蒙阶段,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微课如一缕春风,以其“短、小、精”的优点,丝丝缕缕渗透到学生习作的方方面面,尤其解决了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难题。事实上,学生在进行某次具体习作时,困惑点、疑难点都不一样,如果按照传统的大班化、共性化的方式去指导,势必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恰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在习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微课去观看,解决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习作水平。例如,笔者在指导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话题“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作了六节微课,分别是“如何从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和“我们一起赏美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对应的微课,如果一遍没看懂,还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
四、 用微课助推整本书阅读,延伸“拓展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着较为丰富的课文,它们涉及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经常借助微课的形式,将一本本书推荐给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图书的特色,并生发出强烈的阅读愿望。例如,《芦花鞋》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制作微课“青铜葵花”,介绍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精彩章节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完《海的女儿》,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走近安徒生”,用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这样,微课就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微课使教学主题更加突出,也使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巧用微课,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开展有关微课的深度研究,使微课在语文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