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探究

2021-03-02赖桂芬

江西教育C 2021年2期
关键词:故事类司马迁史记

赖桂芬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历史故事,这类文本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重视历史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找到教学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掌握历史类文本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史并重,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中的文学虚构性与历史真实性,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本。

一、把握历史故事类文本的真实性

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很多历史故事,其中的大多数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基本符合客观事实。与之相对,历史小说多以历史人物为题材,描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虚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要以真实性为基础,例如,将《三顾茅庐》作为真实的历史故事处理就不妥当,因为尽管《三国志》对此有相关的记载,但其对人物形象并无具体描述,多本史书也对该事件的真实性有争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类文本进行教学时,既要选择恰当的故事,也要注意遵循真实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历史故事必须具有真实性,因为假如故事与史实不符,就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改编自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若教师在教学中未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就会造成学生的认知混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历史学习。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虽然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艺术加工,但是司马迁写《史记》是史实,因此这篇课文可以看作历史故事。

二、故事是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历史故事类文本时,教师不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历史上,而应在读故事、说故事和写故事三方面发力。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研究透彻课文的叙述方法,并学会给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语文学科的教学思维进行授课。高年级学生要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了解汉史官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写成巨著《史记》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在介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司马迁遭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发愤著书的形象。

三、突破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的难点

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这一方面通常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历史故事类文本具有时代性,所以学生难以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如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历史故事类文本具有时代气息,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历史故事时,笔者让学生阅读《史记》中有关完璧归赵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全面了解人物形象,也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历史故事类课文的开篇通常会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背景文本,例如《司马迁写<史记>》这篇课文的开头就交代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對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司马迁写《史记》是社会环境与内心志向双重原因的结果,使学生对司马迁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初步的了解。

历史故事类文本中的背景往往与现代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创设情境,将历史环境再现。例如,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段中描述的情景十分生活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司马迁,紧扣“泪流满面”等词句,想象司马迁心中的遗憾,从而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故事,教师可以采取文史结合的方法,适度补充相关的史料,让学生对历史背景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温度。

总之,在历史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历史主线,督促学生全面阅读文本,在了解历史背景及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史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猜你喜欢

故事类司马迁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多维阅读》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歇后语知多少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