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2021-03-02汪昭潮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餐费分配律算式

汪昭潮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置换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材提供的情境离学生较远时,教师可以置换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材选取的是植树情境: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参加集体植树活动的生活經验,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根据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尝试更换学生更加熟悉的场景。教学片段如下:

师:学校每个月都要收取午餐费,每个学生每餐是12元,五(5)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对此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五(5)班一天要交多少餐费?

生2:五(5)班男生一天交多少餐费?

生3:五(5)班女生一天交多少餐费?

生4:五(5)班一个月要交多少餐费?

……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意义,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五(5)班一天要交多少餐费?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交流你的算法?

生5:我们可以先算出全班男生一天的餐费,即12×24=288(元),再算出全班女生一天的餐费,即12×20=240(元),然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加,即288+240=528(元)。

生6:我和他的方法一样,用的综合算式:12×24+12×20=528(元)。

生7:我是先算出全班总人数,24+20=44(人),因为每人餐费12元,所以全班总共餐费是12×44=528(元)。综合算式是12×(24+20)=528(元)。

师: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求出全班的总费用,说明这两个综合式有什么关系?

生(齐):相等。

师:关于这两个相等的综合算式,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吗?

生8:12×(24+20)≠12×24+20,不能直接把括号拿掉,等号右边应当是两个乘法算式,里面都要有12。

生9:我补充,因为12×24表示男生一天的餐费,而20是女生人数,男生一天的餐费和女生人数相加没有意义。

“收餐费”这一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兴致勃勃地去解决它。此外,学生还能结合这一具体事例,解释为什么“12×(24+20)≠12×24+20”,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征,为正确抽象出乘法分配律模型奠定基础。

二、增添素材,丰富认知体验

数学是抽象的学科,抽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仅仅使用上述一个例子必然会造成学生感知素材单一、体验匮乏,达不到抽象出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要求。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适当增加一些素材,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充分积累经验,丰富认知体验,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特征的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例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参加植树的人数;然后,创编一道求长方形植树地周长的题(如下图),让学生结合长方形实物图,说明两种求周长的方法分别是(37+13)×2和37×2+13×2;最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算式的特征,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特征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有了上述充足的认知体验后,再让学生尝试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a+b)×c=a×c+b×c”,就水到渠成了。

三、多维思考,探寻内在道理

在抽象出数学模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维度探寻内在道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怎样理解a×(b+c)=a×b+a×c呢?”这个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层次,去探寻知识的本质。

首先,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例题的铺垫,会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去解释:a×(b+c)可以理解为(b+c)个a的和,a×b可以理解为b个a的和,a×c可以理解为c个a的和,因此(b+c)个a的和就等于b个a的和加c个a的和。

其次,乘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密切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构造出求长方形面积的直观图形来解释乘法分配律(如下图)。

求大长方形的面积有两种思路。一是分别求出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即左边长方形的面积为a×b,右边长方形的面积为a×c,再把两者相加,所以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a×c。第二种思路是把上图看作一个整体,长为(b+c),宽为a,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表示为a×(b+c)。既然都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自然可以得到a×(b+c)=a×b+a×c。结合图来看,乘法分配律可以这样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实质就是对大长方形面积求法的两种不同方法,要么先求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把二者相加,要么当作一个整体,先求出大长方形的长再直接求大长方形的面积。更简单地说,就是大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先求部分再求和,也可以整体来算。

四、适度拓展,诱发头脑风暴

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教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承载着发展人的思维的功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在经过上述充分的挖掘后,教师还可以围绕乘法分配律进行适度的拓展,放飞学生的思维,诱发一场头脑风暴。比如a×(b-c),括号里是两个数的差,应该等于什么?a×(b+c+d),括号内部推广到三个数,又该等于什么?甚至还可以将括号内的数推广到n个,即a×(b1+b2+…+bn)又等于什么?学生有了对上述知识的探索,推理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餐费分配律算式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怎么写算式
出国小费怎么给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