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是一次自在的旅行

2021-03-02于晓斌

新班主任 2021年2期
关键词:故人旅途风景

于晓斌

我认为,读书就像一次自在的旅行。捧一本书,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群山、长河、落日、枯木,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你眼前,或远山含烟,或空谷幽兰,或溪涧清音,它们以各种各样的质地、色彩、气味、声音等各美其美地装扮着大千世界。如果偶遇一段细腻的文字,或一个恰如其分的词语,正好能够表达你心底尘封已久却又无法言传的感悟时,这就像在旅途中一次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心中一阵惊喜。恰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真正的读书与旅行颇有相似之处。在一个可人的景点,没人要求你早起,也没人催促你一定要“一览众山小”。去与不去,景总在那里。也许,早起的人可以免费参观景区,而晚起的人则可以尽情享受免费的睡眠。在恬淡的睡意中,照样可以领略到美景:也许是一树蝉声,一行雁阵;也许是一溪一桥,一庙一寺。风景的错落有致与季节的风云际会同样让人心醉。诚如一位诗人所说,四时与四方,纵横交织;历史和世界,生生不息;云朵与大地,心心相印。

近来在阅读江西籍作家傅菲的散文集《故物永生》,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房子是安放身体的,而乡间的房子是安放灵魂的……城市鼎沸,却没有温度。鄉村寂寂,却浑身柔软。”“埋着最亲的人,种出吃不厌的菜蔬,这样的土,就是故土。在一个院子里,最敬爱的人,慢慢老去,老得只剩下一把摇椅相伴,一盏昏暗的灯照着旧年的木窗,便是故园。”

那些渐行渐远的人与物,在作者的文字中复活,读来扣人心弦,直抵心灵深处。就连那些被誉为乡村“活化石”的躺椅、洗衣石板、石臼、木门,都能唤起人们的感情涟漪与淡淡乡愁。

故物是记忆的坐标。诚如作者所写的那样:“每一件故物,里面都住着一个故人。我们能闻到故人的鼻息,握到故人的手,抚摸到故人的脸颊。”“每一件故物,都是一个器皿,盛放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古罗马诗人马提亚尔所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

“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读着这平平仄仄的文字就如同穿行在思想的丛林里,漫步于思绪的山水间,思壮阔而有金戈铁马,盼柔情而有小桥流水。在平凡的一景一物中发现生活的趣味,在文字的未来与过往中寻到人间的美好。

读书就是在看风景,看风景就是在旅途中读书。书读得多了,心中的风景和景色的层次就丰富了。《始终》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让你明明身在一个地方,却遍及了无数个世界;让你明明只有一次生命,却体验了无数种人生;让你明明只有一个人,却在和无数智者比肩。”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学会了推己及人和解人悟世,学会了对心中风景和旅途风景的热爱、尊重和握手言和。一个时令、一声鸟鸣、一缕清风、一叶扁舟、一片蓝天,既是旅途风景的纪实,也是天人相谐的意境,让我们的人生旅程走得更加澄净和踏实。

有人把读书比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以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读书的感觉,就像《开明语文课本》中孩童所吟诵的那样:“月亮出来了。天上也明亮,地上也明亮,像白天一样。”

董桥说,有月亮,不等于有月色,月色才有诗意。读书亦当如此。拥一本有篝火的故事或写满月亮的古诗集,内心便汩汩淌出一份柔软与温暖。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教体局)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故人旅途风景
旧衣的旅途
那日
故人
门缝
第13话 故人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生命的旅途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疲劳肌?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