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景观之美 承文化之韵
2021-03-02韩玉娥
韩玉娥
【编者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德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湖北省黄州中学博省教育创新团队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各学科中的实践研究”,结合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本期,我们以地理和政治学科为例,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根植于学科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家国情怀。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如何把握思政教育契机,发掘合适的地理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呢?
一、精选素材,赏形观色品文化
在我国,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地域文化通过各种景观表现出来。
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以乡村景观为例,想要分析乡村景观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就要熟悉该地域的自然环境。村落、传统民居建筑、土地利用方式、饮食习惯、服饰、方言等都是乡村景观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探究地域文化的较好素材。例如,华北的四合院融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满族文化,充分吸纳了古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观念,在建筑和设计上十分考究。湘西吊脚楼除了具有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现象外,还有十分突出的“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
乡村景观不仅从形式上体现了当地文化,在颜色设计上也有独特的韵味。北部有灰色的北京四合院和陕西窑洞,中部有粉墙黛瓦的江南名居,南部有色彩艳丽的“红宫乌祖厝”的闽南古民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笔者在课前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以及了解程度,通过浏览网络、查阅报刊和书籍等方式,选取一种文化景观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师生反复对比、讨论搜集到的资料,最终选取云南哈尼梯田、北京故宫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这两者具有形的典型、色的协调、人地观念统一等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荟萃,更是世界物质文化的遗产。
二、谈景说文,巧问妙答长学识
笔者精心策划学习任务,借鉴苏州网络电视的气象脱口秀《谈天说地》栏目形式,设计了“谈景说文”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组织教学。“谈景”主要包括讨论景观功能、地域位置及范围、地理背景等;“说文”则重在对景观文化内涵的讲解和说明。作为解说者的学生需要根据已有视频资源对“谈景说文”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修改;作为旁听者的学生则需要围绕哈尼梯田和北京故宫这两个素材,整合相关地理知识,为后面的问答环节做好准备。
在“你问我答”环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从而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在“哈尼梯田”的问答中,“为什么古人要建梯田”“为什么该处村落要建在半山腰”“梯田里的水难道不会干吗”“遇到干旱怎么办”等问题频出。“城市里买房,电梯房一般中间楼层价格最高,因为阳光好”“水干时就种需水少的农作物,农村经济也要多元化”“未雨绸缪,村落里先建蓄水池”……学生的回答不仅是对资料的总结与表述,更有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提炼,展现出思维的发散性和前瞻性。
笔者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知识,也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明确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凸显素养,融合思政显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此背景下,地理课程要发挥地理学的本质,更要体现地理学兼容性的特质。
哈尼梯田和北京故宫两个素材都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好材料。云南哈尼族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立体景观格局,蕴含了哈尼族人坚强生存、勇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哈尼族人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理念。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質结构古建筑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践理性精神,蕴含着阴阳有序等传统思想文化,营造出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总体表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和审美追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智慧理念,于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培养中,增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