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美食

2021-03-02夏宇红

江西电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苕粉条洋芋

文_夏宇红

如果有人以为土家族是少数民族,蛮荒偏僻,吃食粗糙,毫无精细可言,那真是大错而特错了。其实,土家人在吃食上,是极富创造力的。不光利用自生自产的包谷大米,混合制作出了松、软、香的“金包银”,还有既制作方便,又极富营养,用黄豆磨成的“懒豆腐”,更有那吃起来异常醇香又特好保管的“熏腊肉”等等。就连那些,在外人看来难于下咽的红苕和洋芋,在土家人灵巧的手里,一样也可以把它制作成精致的美味。

土家族大多生活在高山和半高山,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很少。平地里种了包谷和小麦之后,大量的坡地便只能用来耕种适宜生长的红苕和洋芋了。因而,红苕和洋芋的产量就显得特别地高。

在土家人的眼里,大米是外来的稀罕之物,包谷小麦那是细粮,黄豆绿豆芝麻花生之类则是杂粮,而大量的红苕和洋芋,也就成了粗得不能再粗的粗粮了。

之所以把红苕和洋芋划归为粗粮,是因为土家人特有的有关红苕洋芋“粗粮精吃”的另类吃法。

“薯条”和“薯片”,这是后来有了舶来食品的新叫法。其实,在土家族的食谱中,早就有将红苕或洋芋制作成“薯条”“薯片”的这一吃法。只不过大家的叫法没有这般文雅,老家的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这种食品,质朴地称之为“苕泡子”或“洋芋泡子”。

他们先是将那些红苕或洋芋洗净去皮,煮熟后,再用刀将它们细心地切成薄片或长条,然后摊在簸箕里,拿到太阳底下去暴晒,待水汽完全晒干即可收藏。当然,讲究一些的人家,也会将煮熟的红苕或洋芋捣成软软的泥,然后撒上芝麻,用擀筒将它擀成一张张薄得透明的片,待晒至半干,再来用剪刀改小晒枯。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倒入锅里,用沙或盐一通爆炒,滤去了沙、盐,立马就成了又脆又香的美味。这样制作出来的“苕泡子”“洋芋泡子”,虽不及“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薯片”松软,可我还是觉得,它要比那些舶来的“薯条”“薯片”显得更有滋味,更有嚼头。“苕泡子”“洋芋泡子”,是山里土家孩子们最常见、也最喜爱的“零食”。这样炒上一锅,总是能让人吃上好几天。

听老人讲,在那些物质贫乏的年月里,土家人为了桌上能多上几碗待客的菜,常常还会请来“下粉”的师傅,土法制作“苕粉条”或“洋芋粉条”。师傅先是将那些苕粉或洋芋粉调得黏糊糊的,然后让人架起大火将锅里的水烧得滚开,随后便拿出一个钻了许多眼的葫芦瓢,装上粘稠的粉团,用一只手端了伸入锅上,另一只手则握成拳头不停地敲击着瓢把。于是,雪白而粘稠的粉,就顺着小孔变成细线,从瓢底源源不断地落入锅中。待锅中粉条完全熟透,捞起摊入簸箕中晒干,就便成了银亮亮的粉条。那样的粉条,虽然,样子看起来不及买来的粉条顺直,但味口是一点也不比现在的粉条差。

从土家人对于红苕洋芋的另类吃法来看,将原本好吃的东西做得好吃,顶多只能叫厨师;而将原本不好吃的东西来做得好吃,那便是真正的大师了。不知谁说过,真正的大师往往在民间。

猜你喜欢

红苕粉条洋芋
百吃不厌的红苕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故乡的红苕
猪肉炖粉条
我曾经伤过红苕的心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炕洋芋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