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打造全球科技人才“朋友圈”

2021-03-02王珊珊金照星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2期
关键词:赛艇朋友圈游艇

文/王珊珊 图/金照星

“我不是新杭州人,我是杭州人!”2019年,于恒顺利拿到了中国“绿卡”,这对在中国生活13年的他来说,是一种温暖的身份认可,“我可以以中国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儿就是我的家。”

7年前,于恒从山东搬到杭州生活至今。作为林德集团林德工程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他本可以选择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生活,但因喜欢中国文化,热爱杭州宜居的生活环境、开放的营商环境而扎根杭州,他还推动林德集团在杭州设立亚太区工程总部,这也是首家世界500强外企在浙江设立的区域总部。

据统计,2019年,杭州市净流入约50万人,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7538人次。杭州还连续10年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一批又一批像于恒一样的全球科技人才来到杭州,扎根杭州。

杭州如何成为全球科技人才成长交流的聚集地?究竟有何吸引之处?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疫情期间,杭州整体项目申报量呈上升态势。”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傅立告诉记者,“从求人才来杭转变为如今吸引人才主动来杭,这是杭州成功打造全球科技人才‘朋友圈’的表现。”

一个人带动一大片

20世纪90年代,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只是富春江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如今却已是富阳创新发展新图景上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其生产的“无敌”牌赛艇是中国赛艇制造领域唯一的中国名牌,也成为我国游艇对外出口量最大的公司。

回顾华鹰的创业发展史,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华鹰首席专家、德国人克劳斯。

1994年,华鹰创始人、董事长熊樟友带着公司制造的赛艇到国外参展,却被德国同行投诉抄袭设计。

“赛艇样子都差不多,中国的木匠老师傅看一眼就能做出来。”不服气的熊樟友找到时任展会主席、国际赛联器材委员会前主席、国际造艇大师克劳斯“喊冤”,“中国也想发展赛艇运动,可是欧美企业生产的赛艇太贵,我们买不起艇,自然无法在中国普及赛艇运动。”

熊樟友的一席话触动了克劳斯,也为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华鹰带来了转型发展的第一道光——克劳斯决定来到中国帮助华鹰,在开发战略、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设备投资上进行了全面指导和整改,让华鹰开启了全新的创业之路。克劳斯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赛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华鹰,又将目光转向了游艇行业。

“作为船舶工业里的奢侈品,游艇制造要求极高,连一枚螺丝钉都不能生锈。”华鹰副总经理金音带记者走进游艇制造工厂,“疫情导致赛艇需求下降,而游艇的订单不降反升。每生产出一艘游艇在工厂停留不超过一天,就会被订货方拉走。”

富阳区科技局局长钱东升告诉记者,华鹰也走过做贴牌的弯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后最终选择突破国外游艇技术垄断,打造自有品牌——“Aquila”游艇品牌,还开启全球引智计划,引进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船舶行业的外籍高端人才13名。

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经外国专家培养,60多名中国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具备了年开发2—3款游艇的设计能力。

带动效应在杭州不断升级。例如,在于恒的推动下,林德集团旗下的德国子公司LindeGmbH在大连设立林德加氢站设备(大连)有限公司,提升了中国氢能源技术发展速度。

记者团在2020年被授予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称号的贝壳社采访

对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浙江金蛋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来说,则是一项技术带动一方产业。

“焊接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是至关重要的。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有技术、有人才,中国有市场、有需求。”现任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中方院长的冯长根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和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国内焊接领域知名院校共同开展面向建筑钢结构、自动扶梯、大型游艺设施等领域的焊接自动化、柔性制造研究,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两年内可为相关企业提升产值超亿元,并可带动全行业实现制造智能化提升。”

一个孵化器辐射千万人

2020年11月11日,记者来到杭州滨江物联网小镇,在这个小镇上,有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力的领军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也凸显了我们科技日益强大。”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副局长俞凯华告诉记者,“‘三十而立’的高新区(滨江)是全市乃至全省创新活力最强、创新创业区域生态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拥有市级及以上的孵化器众创空间89家,其中国家级的有20家。”

2020年被授予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称号的贝壳社即为其中一个。

7年前,姜慧霞创办了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贝壳社。“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让创业者不再孤单的平台,帮助优秀的海归创业人才实现梦想。为此,2017年创办了贝壳大学,已累计为行业培育了130多位创业公司CEO、数千名应用型人才。”姜慧霞告诉记者,“未来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国际视野,这也是贝壳社的优势所在。”

正如姜慧霞所说,贝壳社成立了“贝壳产业园”“贝壳基金”,其中,“贝壳基金”已天使投资孵化30多个项目,成功投资孵化了百普赛斯、裕策生物等30多个生命健康领域的早期项目。

2020年疫情期间,贝壳社将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工作搬到线上,“保证疫情一过,外籍人才到杭即可启动项目。”

贝壳社的发展受惠于海创基地。

海创基地作为招才引智、创新创业、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主要通过与各类专业机构合作建设了新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以此带动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杭发展。

引来了人,下一步就是留住人。高新区(滨江)人才办党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周颖菲以“5050计划”为例向记者介绍了高新区(滨江)人才引进政策。

“5050计划”是2010年浙江省最早推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经历了三次迭代升级。

杭州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艾伦·约翰·威尔金森接受记者采访

2010年,“5050计划”意在培育50位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人才,培育机构贸易总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50家。2016年,推出的“5050计划”2.0版,改变了以往专家评审制,推行免答辩、免评审制度,以培育50家像贝壳社一样的人才众创空间、成立50只人才基金为目标。2021年即将实施的3.0版本,不仅扩大了资助范围,从扶持海外留学人才和国内博士扩大至硕士,还将扶持周期从3—5年扩至7年,在无偿资助的基础上增加政府投资。

“高新区(滨江)人才政策的制定是与时俱进的,考虑到疫情期间兴起的互联网直播,我们制定‘三新人才’,即新商业、新经济、新领域,扶持对象不再局限于科技型人才。”周颖菲说。

“筑巢才能引凤。近年来,杭州致力造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已建立5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37个市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傅立坦言,杭州尤其鼓励规模较小的企业聘请外籍专家,“政府给予资金补贴,让一些受困于资金限制的企业尝到科技创新的甜头。”

一份服务心造就扎根情

11月10日,记者随江干区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傅怀杰来到浙江杭州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钱运国际人才社区地处钱塘江和大运河交汇之处,是未来钱江新城二期的首发之地,在1.5万常住人口中,有630名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傅怀杰介绍,为让外籍人才在杭长期发展,特成立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江干乃至杭州外籍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城区国际化氛围、厚植区域国际化土壤。

记者看到学校设有黑匣子专业剧院、露天小剧场、可提供3万余册中英文藏书的图书馆和近800平方米的餐厅,200米跑道的室外环形运动场以及层高12米的室内运动场,可进行田径、足球、排球、橄榄球、棒球等多项体育运动。

“学校共有1200个学位。”学校校长艾伦·约翰·威尔金森已从事教育工作25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常教学过程中会融合不同国家的父母需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疫情期间,学校也将中国抗疫的故事与教学融合,让学生理解所生活的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提升社区融入感。”

除学校教育,钱运国际人才社区还为国际人才在居住、就医、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

在距离亚运村500米的萧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也着力在完善国际人才配套服务,打造外籍人员衣食住行全方位覆盖的社区上下足功夫。

“为外籍及海归人士等国际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投资等一站式服务,涵盖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59项政府服务事项和70项国际人才定制服务事项都能在这里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萧山科技局局长汪新来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科技人才引进工作从国外转向国内,推进科技人才国内大循环。”

来自巴西的戴妮在浙江读书、创业,两年前,她为了帮助更多来华工作的外籍女性实现职业成功,创办了女性领导力社群SheUp,“我在浙江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对外籍人员的尊重和包容,所以我愿意留在这儿、也希望让更多的外籍女性在中国、在浙江杭州收获事业、生活上等方面的成就。”

“造环境、搭平台、靠市场。”傅立这样概括杭州吸引外籍人员的三大法宝,“未来,杭州将继续把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创业激励机制,让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猜你喜欢

赛艇朋友圈游艇
帆船与赛艇
上海市大学生赛艇运动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探究
海岛游艇
海岛游艇
游艇盛会
“牛剑赛艇”存活190年的秘密
游艇业寒暖展会知
猪猪侠·赛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