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YAG激光去除Zenostar T全瓷冠的能量评估方法研究

2021-03-01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瓷牙冠激光

许 庆 杨 烁 张 宁

(1.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 510280)

冠修复是全瓷材料在口腔临床中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向,在修复牙体缺失或缺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全瓷修复5年失败率为9%[1-3],主要原因有瓷裂和修复体脱落等,此时需要对全瓷修复体进行拆除。目前拆除修复体的主要方法是暴力拆除,该过程中具有较大震动,患者体验差,拆除过程费时费力,如果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牙齿结构破坏。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采用激光进行全瓷修复体的拆除,并开展了相关的离体实验[4-6]。全瓷材料具有一定的透光性,激光能够部分透过全瓷修复体,作用于后面的粘接剂使其消融,达到全瓷修复体与基牙分离[7-9]。与传统的方法相比,使用激光进行全瓷修复体移除耗时更少,效率更高,医生和患者的感受更好[10]。

激光移除全瓷修复体时,会在入射局部区域形成瞬时高温,如果操作不当会伤及口腔内健康的软硬组织[11]。相关研究表明牙髓组织在升温低于5.6 ℃时[12],能保持生物活性;当升温大于16 ℃时将导致牙髓组织全部失去活性,因此在激光去除全瓷修复体的过程中,激光能量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激光能量过高,对牙齿以及牙髓的伤害概率就越高。激光能量设置过低,无法达到快速移除全瓷修复体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选用相同激光能量,照射不同厚度的Zenostar T全瓷样品,测定激光穿透能量和温度变化情况;选用不同激光能量照射同一厚度Zenostar T全瓷样品,测定激光穿透能量和温度变化情况;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分析激光能量、样品厚度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使用Er:YAG激光去除Zenostar T全瓷冠提供客观详细的理论支持,并为选择合适的Er:YAG激光能量提供依据与指 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中所有样品均采用Zenostar T(zirconium oxide≥99%)(Wieland; IvoclarVivadent,瑞士)全瓷材料。采用ZENOTEC加工系统从预成Zenostar T坯体切取不同厚度正方体,长和宽均为10 mm,口腔临床上使用全瓷冠的厚度主要在1.0 mm ~ 3.0 mm之间,因此,取5个不同厚度的样品,其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 2.0 mm、2.5 mm和 3.0 mm,每种厚度制备3个样品。将制备后样品在蒸馏水中超声清洗5min,取出干燥后,在1 450 ℃下烧结10 h。之后,将样品放置蒸馏水中,超声清洗10 min,干燥备用。用游标卡尺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测量,抽查样品的长、宽和高的误差均在±0.02 mm之内。样品的加工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技术处理中心完成。

1.2 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1)Er:YAG激光(Fidelis Plus III,Fotona,斯洛文尼亚) 波长2.94 μm,频率15 Hz,脉冲持续时间330 μs,激光光斑直径1.0 mm;(2)激光功率计(Gentec-EO monitors,加拿大) 波长设定2 940 nm, 模式设置为能量;(3)扫描电镜(HITACHI S-3700N, 日本);(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Nexus,Thermo-Nicolet,美国);(5)X 线能谱(EMAX, HORIBA,日本);(6)热电偶(HCQ2,BONDHUS,中国江苏)。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化学成分测试 利用X射线能谱(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所含的元素成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基团。

1.3.2 扫描电镜观察 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激光照射前后样品表面的形态变化。

1.3.3 能量和温度检测 运用激光功率计测试Zenostar T全陶瓷冠状材料的激光能量,将激光源直接放置在样品上方7 mm处,并在不进行空气和水喷雾的情况下,在不同位置将每个样品表面照射3次,持续5 s。当检测到能量衰减时,将激光能量设置为50 mJ、100 mJ和150 mJ。在各样品的不同位置照射3次,记录每次穿透样品后的激光能量。温度测试方法同能量,激光能量由50 mJ,逐步增加至300 mJ停止,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每次激光照射样品后的温度。

2 结果

2.1 样品元素分析

X线能谱分析Zenostar T样品的结果显示:Zr和O是其主要的化学元素(见图1a),另有少量的Au和C元素,其中Au元素是分析前喷涂导电涂层而额外添加的,去掉Au影响后,Zenostar T样品Zr和O元素的含量分别为46.5%和32%;C元素含量为21.5%。由此表明Zenostar T样品的主体构成为锆的氧化物。

Zenostar T样品的FTIR光谱结果可见有两个主要的波峰(见图1b),其中在600 nm波长光谱处出现了一个广泛吸收的波段,在1 258 nm和1 537 nm处显示出强峰,表示可能与碳酸盐峰重叠,样品中包含一定量的碳酸盐结构。由图可知在Zenostar T样品中含大量的锆的氧化物,并构成其主体存在。该结果与X线能谱元素分析的结果一致。FTIR结果显示Zenostar T样品在2 917 nm波长处有一个很小的波峰,此处对应的是H2O/OH-吸收波段。

图1 Zenostar T样品EDS和FTIR分析结果

2.2 样品表面形态观察

SEM观察显示:激光照射前,样品表面结构平整,质地均匀,颜色一致,杂质较少,无裂痕、划痕和缺损(图2a)。激光照射后,样品表面SEM结果(图2b)显示:样品表面出现近圆形损伤区域,与正常区域有明显边界,损伤区域内颜色比正常区域略深,区域内存在较多的不规则裂纹,部分裂纹交汇处可见表面缺损;另外损伤区域内存在一些颜色较浅的类圆形小斑点。提示激光照射后,会对样品结构产生损伤。

2.3 能量测量

图2 激光照射样品前后的SEM结果(×70)

相同照射能量下,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穿透能量呈下降趋势,照射能量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150 mJ能量照射1 mm和3 mm样品后,穿透能量的差值为11.57 mJ;50 mJ能量照射1 mm和3 mm样品后,穿透能量的差值为4.84 mJ。图 3显示Er:YAG激光照射能量、样品厚度和穿透能量之间的关系。

样品厚度相同时,照射能量越大,能量穿透率越低(见图3a),1 mm样品在50 mJ激光能量照射时,穿透能量为59.14%;在150 mJ能量照射时,穿透能量为49.98%。随着照射能量的增大,穿透能量的波动范围也越大。图3b显示穿透能量的指数曲线拟合结果,从50 mJ到150 mJ,r2分别为0.999 7、 0.997 3、0.979 0。其中50 mJ时的拟合优度为最高值,r2是0.999 7;最低值0.979 0是在能量为150 mJ时的拟合优度。整体来看,随着照射能量的增加,拟合优度略呈下降趋势,但均处于非常好的拟合优度范围内。良好的拟合表明,Er:YAG激光穿透不同厚度Zenostar T陶瓷材料服从指数传递。

图3 能量测量结果

2.4 温度测量

样品厚度相同时,随着照射能量的增加,测试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样品厚度越大,不同能量照射下温度上升幅度越小;如图4a所示,1 mm厚度时,以50 mJ 和300 mJ能量照射样品,两者测试温度的差值为63.07℃;3 mm厚度条件下,以50 mJ 和300 mJ能量照射样品,两者测试温度的差值为24.2℃。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也呈增加趋势,50 mJ激光能量照射下,不同厚度样品温度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最大为1.32℃;在300 mJ激光照射能量下,不同厚度样品温度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最大为4.39℃。其中最大标准偏差为4.62℃,出现在以200 mJ能量照射1.5 mm厚度样品时。

温度变化三维指数曲线拟合结果如图4b所示,从 50 mJ到 300 mJ,r2分 别 为 0.988 3、0.986 8、0.995 0、0.979 5、0.989 6和0.997 6。整体来讲,r2的拟合优度均在0.95以上,表明温度测量结果也能获得很好的拟合结果,这些良好的拟合表明,激光穿透不同厚度Zenostar T样品后的温度服从指数分布。但是不同曲线之间拟合优度略有差异,可能与温度检测的误差相关。

图 4 温度测量结果

3 讨论

3.1 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

研究显示:采用Er:YAG激光去除Zenostar T全瓷牙冠时,在确保牙髓组织在温升低于5.6℃时,1 mm和1.5 mm样品厚度内,可以选用的激光能量不能超过100 mJ;样品厚度为2 mm时,选用的激光能量要在150 mJ以内;2.5 mm厚度时,选用的激光能量要在200 mJ以内;3.0 mm厚度时,选用的激光能量要在250 mJ以内。在确定牙冠厚度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能量照射拟合的曲线来进行初步的估算,即可得到50 mJ、100 mJ、150 mJ、200 mJ、250 mJ和300 mJ这6种能量下不同的温度,基本可以初步估算出可用的激光照射能量范围。如牙冠的厚度为2.3 mm时,根据拟合的指数曲线计算出来的温度分别为(能量由高到底)60.42 ℃、52.81 ℃、46.68 ℃、41.04 ℃、33.39 ℃、27.05 ℃,初步估测可用的激光照射能量为 150~200 mJ之间。

临床使用激光去除全瓷牙冠的过程中,激光是移动照射在全瓷牙冠表面的,而本实验中采用的单点持续照射5 s的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后续实验需要对移动照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但前提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温度测量的方式,现有的热电偶点状探头或片状探头无法支持该方式测量。由于全瓷牙冠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所以选择恒定的激光照射能量是不合适的。在全瓷牙冠的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全瓷牙冠的STL文件,未来将对生成的STL文件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该牙冠的平均厚度和最大厚度面积,初步评估出合理的激光照射能量范围,降低人工选择激光能量所带来的不必要损伤。

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全瓷修复体的厚度主要在1~3 mm之间。在此厚度内,可根据Zenostar T全瓷修复体的厚度和本实验拟合曲线参数,对全瓷修复体移除所需的最低能量进行安全评估。本研究主要对单一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望建立相应的模型,对激光去除牙冠所需要的能量进行初步评估,后续会进行临床中其他常用陶瓷材料的实验,期望能够通过数据的建模,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临床使用激光去除全瓷冠提供的依据与指导。

3.2 有关实验方法和数据的分析

本研究中,X线能谱元素检测没有发现H离子,而FTIR光谱结果显示在2 917 nm波长处有一个很小的波峰,该情况有可能来源于空气中的水分子干扰,但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另外,激光照射样品前后,SEM对Zenostar T样品表面观察的放大倍数是不一致的,SEM在激光照射前的倍数要高于激光照射后,主要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激光照射样品之前,对样品进行了SEM观察,放大倍数设定在500倍;激光照射样品后,发现样品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150倍下观察能够完整的呈现该区域,所以造成了两者放大倍数的不一致。并且激光照射引起的改变区域面积无法提前知道,所以本实验过程中并没有预先设定统一的放大倍数。关于工程陶瓷材料激光损伤阈值和损伤特性的研究表明,氧化锆陶瓷材料存在损伤阈值,当照射激光能量超过该阈值时,会对其产生损伤,损伤形状与光斑形状类似[13],本实验中样品表面的损伤形状与工程氧化锆陶瓷材料的损伤类似。

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验中采用的是片状热电偶温度探头。因为片状探头和点状探头相比,具有较大的接受面积。采用点状热电偶探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难确保激光穿透样品后,能够刚好照射到线状探头上,无法保证测量温度的准确性。片状探头在本实验中能够满足测量的需求。

正式温度测试之前,使用激光分别照射有/无涂布牙科粘接剂的Zenostar T陶瓷样品的预实验,温度测量结果表明两者无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在无牙科粘接剂的情况下进行正式的温度的测量实验。对比50 mJ、100 mJ、150 mJ激光照射不同厚度样品后的穿透能量和温度变化曲线,激光穿透样品后的能量和温度成正比,穿透能量越高,对应的温度也越高;两种指数拟合后的曲线比较相似。从而可以得出温度也服从指数分布,温度的指数曲线拟合结果也符合这一结论。200~300 mJ能量照射不同厚度样品后,测量得到的温度曲线也符合这一结论。从50 mJ到300 mJ,r2分别为0.988 3、0.986 8、0.995 0、0.979 5、0.989 6和0.997 6,拟合结果比较好。

4 结论

使用Er:YAG激光去除Zenostar T全瓷冠时,根据Zenostar T全瓷冠的厚度,依据实验结果中的指数拟合曲线参数,可为临床初步估算安全的激光能量提供依据与指导。

猜你喜欢

全瓷牙冠激光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一种高速激光落料线
激光诞生60周年
人体第一磨牙牙冠的逆向设计*
请给激光点个赞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治疗效果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Xive种植体上行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效果观察
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长术并桩冠修复后牙本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