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方向思考
2021-03-01张晶晶
□张晶晶
在当今信息为主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面临机遇和挑战,就业方向的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业方向的双向选择形势越来越突出,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得到锻炼,是优胜劣汰的一种自然法则。但是目前来看,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中,大多数学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企业招贤纳士的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于企业的工作要求无法胜任,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高校和教师应对大学生的就业方面进行积极指导,它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一问题,应借助当下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对就业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和分析,是高校学生就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增多,信息多样化,在众多的信息来源中,需要人们进行搜集、整合并分析,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用于活动和实践,为其提供便利。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来说,大数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会信息的来源,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需求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前会十分迷茫,出现消极的情绪。就业指导教师应根据大数据所体现的社会就业问题,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积极指导。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方向的现状和问题
1.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在当前的高校学生就业方向指导上,主要集中在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一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就业信息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的重要性,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也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尤其是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场的变动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方面,造成就业方向的针对性较弱。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虽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但是分析能力较差,仅停留在最简单的分析上,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并没有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大数据就业信息,造成了就业信息的片面化,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大数据时代,就业途径增多,就业竞争力加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应用,找到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在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招聘信息,越来越多的招聘网站,为人才市场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和途径增多,但与此同时,大量数据分析的选择给求职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通过大数据所体现出来的信息,能表达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无论是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是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独立思考等方面,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来实现的。
3.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措施不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提出了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有些地区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发展都存在一些差距,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对教育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
4.高校专业培养缺乏实践。高校学生在校学习中,不仅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来说,必须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否则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是针对此问题,一些高校存在不足。首先,缺乏积极的就业环境,一所学校的校风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次,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馈,在就业指导方面,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就业培训方面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没有体现很好的价值。
5.部分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问题上,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自身。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较差,整体综合能力素质不高,面对困难没有积极解决的勇气。在就业方面,减少了抓住机遇的机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学生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缺乏创新、科学的就业思维和独立意识,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甚至家长,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不会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甚至有一些高校毕业生过于懒惰,了解市场、了解职业的信息较少,缺乏一些实践经验,不利于自身的就业。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措施
1.利用大数据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研究中,应加强对于大数据信息的分析,这是分析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基础。在就业问题上,应加强大数据对其的针对性,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及时将就业市场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考虑多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为分析大学生就业数据奠定基础。通过就业市场的政策、招聘信息、岗位需求等情况,做到高校毕业生与人才市场紧密联系,加强就业的指导工作。
2.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大数据对大学生就业的现代化管理。从当前来看,我国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在教学环节上,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让学生不断认清自我,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实力。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人才市场的动态,高校应在就业信息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分享关于就业方向的数据和信息。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优化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能力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方面来自自身实践的锻炼,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为了使每位学生更好地就业,高校应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领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每位将近毕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教学计划,更好地解决每位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对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对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
4.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对不同学生的就业指导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大数据下的就业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就业信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的就业方向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就业方面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就业者提供便利,提升了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