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管理中员工依恋关系产生因素及对策建议

2021-03-01韩香钰刘珉川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19期
关键词:情感性积极情绪工具性

□韩香钰 刘珉川

哲学观点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基于此,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最早针对管理行为提出: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工作场所中的友谊是组织关系的基础。管理学领域相关研究也进一步提出观点:高质量的工作关系是员工间联系、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员工的资源需求是员工间依恋关系产生的重要条件,并且对于员工后续积极的工作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管理学领域对于员工间的依恋关系产生原因以及对员工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对于员工间的依恋关系产生原因以及行为结果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依恋关系的概念

Kahn 于1998年首次提出依恋系统理论,对于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关系进行了定义。Kahn 提出,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因满足彼此需要而形成的积极有意义的关系构成了员工之间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员工的需求是员工间构成有效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这种有效的联系满足了员工对于工作中需求的满足。第二,这种有效的联系意味着员工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情感需求满足,同时还反映了员工在多大程度上与工作场所中的其他员工维持了有效的联系、情感上的亲密度等。这是一种动态循环的过程,反映了员工在组织中如何接收到社会信息并将其传递出去的过程。第三,此种依恋关系会进一步扩散到组织中,影响组织中其他关系的运行。总而言之,工作中产生的关系是满足员工自身需求的重要来源及途径,因此也在动态的组织环境中不断影响着员工行为。

(二)情感事件理论与情感社会交换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提出,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情感事件会影响员工在后续工作任务中的情感与行为。组织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情感事件以及情感状态,这都是员工后续工作行为的驱动因素,其结果就会进一步扩展到与其他员工间的关系以及工作行为甚至组织中。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导致工作满意度高,从而导致积极工作行为的产生。

(三)情感社会交换理论

情感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在社会交换过程产生的情感如何使得主体与其他的组织及社会网络产生一种较强或者较弱的关系。情感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过程中的个人会把情感经历当做社会交换关系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这些情感在随后的工作中触发了认知归因,归因结果影响了人们如何评估他们与工作场所的其他团队成员以及与其更广泛的群体(整个组织)的关系。因此,当社会交换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占据情感主导地位时,人们就会认为这些社会关系是值得努力的,而这个决定会构建越来越多的潜在联系。

二、依恋关系成因分析

依恋关系是通过积极的社会关系的作用过程发生的,而积极关系反过来又可以预测组织行为。结合情感社会交换理论与情感事件理论我们提出,基于情感和资源交换而产生的社会交换关系,会引起员工与群体内其他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并且会引起员工间的较强的依恋关系,进而影响员工行为。

(一)与工作相关:工具性支持

Kahn 提出,基于员工基本需求产生的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的内容与完成工作本身相关,指的是工作行为中实质上、具体工作内容的协助,包括提供资源的支持或分担工作相关的物质支持和信息的传播和支持、提供工作相关的建言等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主要侧重于工作所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组织中其他成员提供的建言及信息等,能够有效弥补员工在工作中的资源欠缺及需求,丰富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这是构成员工间依恋关系的主要因素。

(二)与个体相关:情感性支持

组织的其他成员提供的情感性支持是指员工间的感情交流所影响的社会交换关系,既包括安慰、鼓励等情绪方面的支持,又包括尊重、肯定等自尊方面的进一步支持,以及共同进行娱乐活动等社会性陪伴支持,情感性支持能有效强化员工间的依恋关系,间接促进积极组织行为的产生。首先,情感性支持能有效缓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疲劳,减少员工投入工作时的阻碍因素。其次,部分情感性支持对员工自身在组织中社会网络的构成起积极作用,增强员工间的依恋关系进而强化工作动机。最后,部分情感性支持还能有效构建积极、和谐的组织氛围,有助于激发员工进一步投入工作的意愿。

三、依恋关系的行为结果及组织对策建议

(一)依恋关系与组织承诺

员工在组织中感知到其他成员的支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员工积极情绪的产生。结合情感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进而得出,积极情绪会在动态的组织运行过程中扩散到员工的组织承诺。也就是说,员工间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在社会交换中演化为员工对于组织的依恋关系。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员工经历了积极的社会交换关系会导致更强的组织承诺的产生。因此,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员工以及领导者都应该意识到组织中成员间相互支持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相互支持的事件引起的员工间依恋关系的产生与扩散。重视通过此种社会关系影响的组织承诺,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

(二)依恋关系与工作相关的积极行为

依恋关系还会影响员工在组织中与工作相关的其他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的社会关系是积极情绪的来源,而积极情绪是积极行为的成因。因此,通过工具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产生的依恋关系,会使得组织成员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其中,最典型的工作行为是工作参与度,也就是员工在工作中投入的心理、情绪、能力以及注意力。此外,员工间的依恋关系还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有着正向关系。员工感知到的积极的情感事件导致员工把组织中的社会交换关系归因为积极的社会关系,因此,员工也会产生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领导者应意识到员工间积极的依恋关系对于员工及其行为产生的影响,引导员工提供工具性支持,进而促进与工作相关的积极行为的产生。

(三)依恋关系与个人问题相关的积极影响

依恋关系产生于员工间的社会支持,情感性支持也是员工依恋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行为结果,依恋关系还会使员工生活满意度增加,以及幸福感与成就感增加。员工间情感性支持是员工积极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组织应注重各种集体活动以及互助的组织氛围的培育与员工积极情绪的引导,使员工主观上进一步投入工作中。

总之,员工间的依恋关系通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与社会网络关系,既能提升员工间的社会交换关系质量,又能增加员工积极的工作行为的产生。本文结合情感事件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行为后果进行分析,提出员工间的依恋关系受到员工间的工具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的影响,进而增加积极行为与积极情绪,为组织如何促进员工积极的工作行为与情绪的产生提供实践启发。

猜你喜欢

情感性积极情绪工具性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