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骨超声引导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1-03-01盛鹏杰贾燕飞赵娜娜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肌骨外展合谷

盛鹏杰,贾燕飞,赵娜娜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 518000)

肩袖损伤属中医学“肩部筋伤”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冈上肌撕裂、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最为常见。本病临床以肩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3]。多数患者肩关节前屈及外展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大结节和肩峰间压痛明显[4-6]。肩袖损伤病因多样,对病理损害部位的准确定位、诊治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肌骨超声引入,准确定位病灶后行合谷刺配合电针治疗肩袖损伤患者33例,并与常规电针治疗32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肩袖损伤患者均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3岁,平均(50±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 2.5年,平均(2.5±0.6)个月。对照组中男 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1岁,平均(49±5)岁;病程最短 1 d,最长1.5年,平均(2.4±0.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中关于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①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明显,活动时可伴有摩擦音;②疼痛弧试验阳性,肩关节撞击阳性;③结合肌骨超声辅助检查。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2版《中医骨伤科学》中肩部筋伤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慢性起病,隐袭进展,肩关节多钝痛、酸痛或刀割样痛,夜间明显,可影响睡眠;疼痛可牵扯至同侧的颈、背、肘或手部,无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活动受限为主。②查体可见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明显,肩峰下滑囊、喙突、结节间沟、大结节可有痛点或广泛性压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 33~80岁,性别不限;③以冈上肌损伤为主,其他部位(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等处)无严重损伤;④肩峰下滑囊积液;⑤患肩外展、主动前屈受限,可有三角区疼痛;⑥冈上肌非巨大撕裂;⑦近2个月未接受治疗;⑧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积液者;②全肩袖损伤、骨折者;③合并肩关节周围炎者;④其他如盂肱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肿瘤转移所致的破坏;⑤残疾、孕妇或有严重精神疾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在ARIETTA 70超声诊断仪引导下,选用宽频线阵探头(6~13 MHz),用长轴寻找冈上肌、肩峰下的滑囊积液区,然后医者用拇指按压定位激痛点(阿是穴)。充分暴露患肩部,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40 mm×40 mm毫针在激痛点进针,并沿病变部位肌肉走行方向向左右两侧斜刺或平刺,单向捻转滞针后小幅度提拉,然后再反方向解除滞针。针刺后接针灸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0~25 Hz,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患侧肩井、肩髃、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阿是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4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接针灸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0~25 Hz,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

3.2 疗效标准

参照2012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制定。

治愈:肩部疼痛全部消失,且肩关节的功能得以恢复。

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无效: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未见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 3 5.8 9±0.6 2 2.0 5±0.4 2 1)2)对照组 3 2 5.9 8±0.6 0 3.6 4±0.5 3 1)

3.4.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均明显提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主动前屈活动度 外展活动治疗组 33 治疗前 84.70±3.06 75.01±3.03治疗后 139.71±5.561)2) 133.33±5.851)2)对照组 32 治疗前 84.19±3.49 74.18±3.26治疗后 100.43±5.461) 89.46±4.35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 87.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肩袖损伤的病因诸多,诊治关键是对病理损害部位的准确诊断,临床诊断肩袖损伤大多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7-9]。有研究[10-12]表明,MRI检查与肌骨超声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大于90%。MRI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关节腔内结构、肩袖及滑囊等组织的解剖形态,但难以显示小的撕裂口,尤其是对撕裂口≤0.5 cm的患者,且检查费用十分昂贵,患者难以承受反复数次的费用,故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限制。肌骨超声不但能清晰地显示肩关节腔内部组织结构、解剖形态,还可进行精准定位,显示难以分辨的小的撕裂口。临床上对于肩袖损伤的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检查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可以动态观察肩袖各肌腱损伤情况,及时与健侧对比[13-14]。

合谷刺为五刺法之一,属重刺、多向刺法,刺激面广且针感可多方传达[15-17]。最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合谷刺者,左右鸡足,行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关合分肉,司分肉之开合”的记载,即合谷刺有调和分肉气血流动的作用。肩袖损伤属于肌痹,以肌腱及肩峰下滑囊炎为常见,病变部位位于分肉间[18-20]。有文献报道[21]认为,肩周疾患疼痛的发病原因为外源性刺激下,肌纤维短缩,导致附近的肌节拉伸以代偿,被牵拉时肌节抵抗可进一步增加肌张力,由此形成“触发点”,即“激痛点”。而合谷刺可刺激局部肌群,在松解局部肌肉粘连、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等方面疗效显著。相关研究[22]发现,合谷刺可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改善局部血流,并加速病损处的代谢,促进组织修复,从而缩短炎性局部的自限期。

既往采用合谷刺方法治疗关节疼痛,是医生在结合患者疼痛表述以及外观解剖标志后实施,达不到精准定位。本研究发挥肌骨超声精准定位的优势,在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病灶并确定激痛点,在激痛点采用传统合谷刺治疗,可使针至病所,直达病灶,发挥针刺气至病所效应。同时,通过针法操作作用于病灶周围分肉间,具有促进局部气血调和、疏通经络、祛瘀生肌的作用,从而达到“不通则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在激痛点(阿是穴)处行合谷刺,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疼痛,降低VAS评分,同时改善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活动范围,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初步验证了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病变部位,确定激痛点,然后在激痛点行合谷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体现了针刺疗法的“动态可视化”“针刺靶向治疗”等特点,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针刺方法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肌骨外展合谷
肌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舒适护理在肌骨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关于“膝关节外展”的一点质疑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