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杨产业促发展园艺乡村绘新篇
——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1■叶

上海农村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黄杨崇明园艺

■叶 斌

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位于崇明岛中部偏东、港沿农业集聚区范围内,村域面积3.1平方公里,总户数800户,外来人口79人,党员57人。园艺村因园艺而得名,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合兴园艺场。园艺村有着百年以上的花卉苗木种植和造型历史,全村85%的农户从事黄杨、花卉种植,黄杨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花卉种植面积300多亩,年产值数千万元。半个多世纪以来,花卉苗木一直是该村主导产业,造型黄杨更是独树一帜,是“崇派”造型黄杨的发源地,享有“中国瓜子黄杨之乡”的美誉。园艺村获评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2018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度)等荣誉称号。港沿镇园艺村通过发挥黄杨产业优势,通过黄杨产业振兴,实现了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方位振兴,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崇明典型案例积累了经验。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园艺村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紧紧抓住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群众参与、党建引领等关键,不断推动工作往实处走、往细处落,努力为乡村振兴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崇明案例”。

(一)以产业为“核”,打造有风景的农业新经济

确立“三步走”思路,推动黄杨产业由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风景农业转变。

1.促进规模化发展。针对以往黄杨种植面积虽然大,但多散落在村民宅前屋后,难以规模化展示的问题,园艺村按照农村自然肌理和村落既有形态,鼓励农户将自家的高品质黄杨向进村主干道大港公路两旁组团移植,着力打造黄杨产业集中展示群,形成独具一格的黄杨产业风景带。为每一棵黄杨悬挂“身份信息”二维码牌,记录高度、树龄、市值等信息,既方便游客了解知识,又方便客户联系购买。

2.实施品牌化运作。针对以往黄杨销售多以“单打独斗”为主、每家“各卖各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的问题,园艺村加快推进“崇明黄杨”品牌建设,编制黄杨系列手册,注册崇明岛黄杨商标,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立黄杨协会,与日本盆景师小林国雄合作成立大师工作室,开设“黄杨课堂”,定期邀请盆景艺术专家为种植户授课,让“崇派”黄杨造型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3.打通“线下线上”销售渠道。针对以往黄杨销售多以“线下”“提篮叫卖”为主,既跑不出量,又卖不出价,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园艺村积极搭建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线上,通过设立黄杨交易网站、“最美园艺黄杨”微信公众号,开展技术交流、盆景展示、专业销售,推动供需双方有效联结,彻底革新传统销售模式。线下,组织种植户参加盆景、园林展销会,对接全国各大苗木交易平台,及时掌握造型黄杨市场变化趋势。

4.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做大做强黄杨产业、弘扬黄杨文化为目标,打造黄杨产业专化人才队伍。2018年8月上海崇明港沿镇黄杨协会正式成立,搭建起政府与种植户之间交流的桥梁。为切实提高黄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镇党委制定了一份培训计划,开展黄杨知识普及班、盆景造型班、栽培技术班,编制黄杨系列手册,积极培养黄杨种植业专业人才。

5.打造产业集聚区。对接上海农科院、上海植物园、盆景协会,由国内外知名造型大师组成专家团队,建立黄杨高效科学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上海植物园大师工作室和“艺园”盆景造型交流室等项目。通过示范引导,帮助村民改变以往粗放的种植方式和单一的造型方式。结合民宿打造,形成集作品展示、技艺培训、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提升黄杨产业附加值。

(二)以生态为“基”,构筑有韵味的乡村大环境

坚持“种风景”“留乡愁”理念,以乡村规划为引领,统筹田水路林风貌元素,重塑农村环境面貌,不断增强乡村吸引力。

1.科学规划乡村布局。坚持“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原则,邀请上海社科院、江南设计院、上海城策行等专业设计团队,编制示范村创建总体策划方案,以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水系调整、民宿营运等专项方案。依托12位港沿籍区管正职干部,主动对接请教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配套等重点项目开展,注重村庄规划与郊野单元规划、水系规划等有机衔接,做到“一盘棋”“一张图”。

2.优化乡村整体环境。实施环境清洁行动,以大港公路为轴,对沿线田、水、路、宅进行整治提升,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行生活污水处理。围绕提升群众出行环境,拓宽道路,打通断头路,安装路灯,美化桥梁,让乡村道路更加通畅舒心。围绕打造优美水环境,实施生态河道治理,控污染、疏河道、建护岸、种绿化,增强“毛细血管”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重塑乡村田园风貌。开展花村花宅花溪建设,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临水相依满庭芳”为主基调,对核心区农宅进行风貌提升,辅以清新淳朴墙绘,形成富有独特乡土气息、乡愁韵味的建筑风貌。打造美丽庭院样板区,推出“三种样板”供村民自主选择,实现“一院一景”,推动农家宅院实现“华丽转身”。

(三)以文化为“韵”,提升产业发展的融合度

始终坚持以黄杨文化为“韵”,通过多种途径打造黄杨文化,提升黄杨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以黄杨文化为牵引,促进黄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1.塑造黄杨造型文化。园艺村的瓜子黄杨,皮白,生长缓慢,适应性强,被称作“崇明派”。虽然园艺村的种植历史悠久和规划面积较大,但由于缺乏造型技艺能手,长期以来园艺村仅被当作造型黄杨的“材料基地”,黄杨的附加值并不高。为全力塑造黄杨造型文化,重新规划园艺村村庄布局,在村口醒目位置集中开设黄杨精品展示区,通过造型黄杨精品实物,提升公众对精品黄杨的欣赏度和美誉度。成立上海崇明港沿镇黄杨协会,邀请国内盆景专家举办黄杨知识普及班、造型技艺班、栽培技术班,还与日本盆景大师对接成立工作室。开展港沿镇首届最美黄杨评比大赛,举办“端午季——寻梦海上花岛·情‘最’黄杨之乡港沿镇最美黄杨评比大赛活动”,迅速打响了崇明港沿黄杨的知名度。线上精心打造“最美园艺黄杨”公众号,着力设计崇明岛黄杨商标。公众号以每周一推的频率,实时跟进黄杨产业动态,惠及广大黄杨爱好者。

2.拓展黄杨产业融合。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通过修建园艺村村史馆黄杨馆,讲述黄杨历史、普及黄杨知识、塑造黄杨精神,打造黄杨文化标签。同时,港沿镇与市、区相关部门联手,通过开发黄杨盆景,探索黄杨木雕、根雕技艺,打造黄杨旅游产业,挖掘黄杨药用价值,使黄杨的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进一步延长崇明黄杨产业链。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进一步拓展与乡村旅游业态融合,把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游打造成一项支柱产业。

(四)以党建为“魂”,扩大有温度的共建共享面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大政策、人才等资源统筹整合力度,为示范村建设有力推进提供坚强保证。

1.强化组织保障。区镇村三级联手注动力,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委和区建管委等部门主动下村指导、现场协调解决难题。港沿镇下派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水系建设、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监督指导六个专项工作组驻村协调推进。村里发动农村经验足、工作能力强的老书记、老党员带头攻坚,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2.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农村自治“微网格”管理,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按照居住邻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动原则,划分服务区块,构建“镇插村、村包片、片连队”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实行村两委干部担任片区长,组织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等区域骨干,当好群众的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信息沟通员,推动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零距离。

3.凝聚群众力量。建设黄杨馆、改造村史馆,讲好黄杨历史故事,展示当代能工巧匠事迹,展现园艺村人“朴实、坚韧、自强、创新”的精神气质,增强村民爱村强村的文化自信,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共识。成立产业发展会、服务管理会、文明理事会等“乡居会”自治小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黄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美丽庭院设计等工作。

二、优化举措

(一)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

坚持“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理念,推动黄杨产业向卖风景转变。弘扬工匠精神,深挖黄杨精神,讲好黄杨故事,做深黄杨产业,开发黄杨盆景、根雕、挂件等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黄杨产业附加值。打造若干黄杨产业展示带,推动农旅、文旅、体旅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用心打造精品民宿区、亲子蔬果园和鲜花种植园,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放大示范效应,进一步在联动发展上下功夫

复制推广创建经验,以园艺村为龙头,加强与同处崇明绿色农业发展集聚区的合兴村、鲁玙村等村的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坚持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结合合兴村依托310亩源怡花卉项目,积极融入2021年中国花博会,打造花卉产销一体化基地的发展愿景;对接鲁玙村依托国家设施工业工程中心、国家农业科创中心资源优势,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合力打造崇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三)加强人才培育,进一步在队伍兴业上下功夫

全面乡村振兴,既要全面提高现有常住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各类就业技能;又要积极吸引返乡回乡入乡人才,改变农村人才净外流状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园艺村通过与市科研院所、园艺专家工作室等合作,引进园艺高端人才,组建专家队伍。同时,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和“土”专家,使园艺技能真正落地生根,更好发挥专业人才在兴业强业上的技能引领作用。

(四)注重持续发展,进一步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

持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积极打造4D立体式党建体系,深入推进叶脉工程,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引领力,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强化党建引领,要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搭建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将强大的党建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新模式,通过“党建+合作社”等举措,探索多元化发展,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启示思考

(一)乡村振兴必须有效配置城乡资源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关键是城乡资源能否高效配置。生态环境、农田、农宅等是农村的宝贵资源,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背靠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崇明乡村具有无限发展潜力和灿烂发展前景。园艺村坚持把“种风景”理念贯穿始终,把阡陌小道、流水小桥、农田农宅等乡村资源通过合理化的系统改造,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激发浓浓乡愁的宝贵资源,把布局“零散乱”的黄杨产业整合为规模产业,成为产业发展推手,从而实现了乡村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高效耦合,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找准了突破口,打通了关节点。同时,利用背靠大上海的人才、资金优势,通过产业融合,吸引专业人才、社会资本反哺乡村,为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资源。

(二)乡村振兴必须发挥群众主角作用

乡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工作推进中,园艺村从群众生产生活小处着手,充分激发村民“主人翁”精神,通过让农民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每个环节、出劳动力参与河道清淤集体劳动、加强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探索黄杨产业提升发展新路等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切实营造出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建、自己管、自己护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争当主角的有效转变,为工作的加快推进、早出成效找准了切入口,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乡村振兴必须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园艺村党支部坚持把创成市级示范村作为对村民的庄严承诺,全面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凝聚各方力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一身土、一身汗,赢得了干部口碑、干群关系的全面提升,为事业的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扭住了牛鼻子,把准了动力源。□

猜你喜欢

黄杨崇明园艺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园艺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黄杨木雕创作特点浅析
Adiary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