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白穿越到今天
2021-03-01张颖颖
本刊记者 / 张颖颖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千多年前,面对连峰绝壁、荒寂林木,李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囿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蜀道难”在中国文明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地理条件决定的事实。那么李白笔下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究竟指的是哪里呢?
蜀道,在今陕西与四川之间,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关中——秦岭——汉中,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穿越秦岭的部分主要有四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巴山的部分又分为四条,自西向东分别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它们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代穿越川陕的主要通道。
秦岭四道
秦岭四道中最早的一条是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成的一条谷道。从褒斜道入蜀,需经眉县斜谷,沿斜水而上,经过太白县五里坡,再沿褒水而下、经留坝县出褒谷抵达汉中。褒斜道早在周代以前就开始使用,武王伐纣之时,蜀王曾出兵相助,走的就是这里。西周时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也是经褒斜道进献给幽王的。褒斜道是最早进行栈道建设的蜀道。随着关中、四川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愈发密切,原来的旧道不能满足交通的需求,便只能进一步修缮扩建。在古代人力物力不发达的时期,修筑数百公里的栈道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程。
最西边的一条是故道,又名陈仓道,从宝鸡益门镇(陈仓)出发,经凤县、略阳、勉县抵达汉中,因为沿着故道水所以被称为故道。故道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相比于其他三道要远很多,长1200里,但是也更为平坦。故道最早见于历史是在秦汉之际,刘邦出汉中便经由故道。不过出现在元代戏文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不是真的。汉代乃至最接近汉代的历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子午道是由子午谷入山,经宁陕,洋县抵达汉中,形成时间大致与故道相同。因其正对长安城南,古人将正南北称之为子午,故名子午道。也正是由于出子午谷就直接抵达长安城南,三国时魏延就建议趁长安空虚之时,带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偷袭。若成功则关中即为蜀汉所有,但是走子午道远比出祁山艰险,魏延此计的成功并不容易。
傥骆道是秦岭四道中最短的一条,自周至县入山,南下,出傥水谷至汉中盆地,经洋县至汉中。它虽是最短的一条,却是四道中最艰险的一条,因此形成时间较晚。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已是三国时代,公元244年,曹爽伐蜀就是经傥骆道。傥骆道唐代时最为繁荣,成为官道。官员赴任、述职,使臣出使,多由此路。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兵变,也是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一百年后的唐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也经此入蜀。
巴山四道
与秦岭四道相比,巴山四道的关注度要少得多。金牛道是巴山四道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历史上著名的葭萌关,剑阁都坐落在金牛道上。李白说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指的也是这里。它从汉中出发,经勉县、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阳。再到成都。在元代时,这里被称为南栈,与北栈一同构成川陕间的官方驿路。
蜀道自先秦开辟利用便考虑到了地形地貌、生态植被、气候水文的影响,经过三千余年的开拓发展与反复实践,走向比较合理。
金牛道往东是米仓道。巴山中段是米仓山,翻越米仓山的路汉唐时称米仓道,两宋时称大竹路。大竹路的得名,是由于该路南段产竹,并置大竹县。米仓道不是一条道路,而是由诸多线路构成,最主要的一条称“巴江谷道”,是从汉中出发,向南沿濂水谷道,经米仓关,再到南江,再沿巴河抵达巴中。米仓道在巴山通道中的的经济地位仅次于金牛道,陆放翁《夜梦行·南郑道中》诗云:“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孤云山、两角山就位于米仓山米仓道旁,望云、九井两个险滩则在川陕交界附近的嘉陵江金牛道侧,都是极为险峻之地。陆放翁以米仓道、金牛道并提,说明宋代由汉中人蜀,两道均可通行,川东百姓前往汉中多走米仓道。
巴山中最西的是阴平道,这条路从甘肃陇南出发,经文县,平武,直通江油,可以避开剑阁险关,直通成都平原,长七百里。但由于沿途艰险,人烟稀少,所经之处古时多属氐,羌这些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除非有军事行动,一般少有人问津。《三国志》记载邓艾带人用毯子裹住自己,从山上翻滚而下,偷渡阴平直取蜀汉,走的就是这条险路。这也是阴平道在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山通道最东边的一条是洋巴道,从达县经镇巴抵达洋县。这条路见于记载较晚,也较为艰难,行军打仗和平日出行都很少经过,地位要低于金牛道与米仓道,独在唐代时尤为繁荣。唐宋时期,重庆乃至三峡都生产荔枝,这正是唐朝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运送荔枝走的就是洋巴道,虽然艰险,但是因为路程比较短,荔枝能更加新鲜,因此洋巴道又叫荔枝道。
蜀道的前世今生
蜀道自先秦开辟利用便考虑到了地形地貌、生态植被、气候水文的影响,经过三千余年的开拓发展与反复实践,走向比较合理。沿线更是在千年来形成很多历史悠久的城镇,既是千百年来官驿大道,也是百姓必经之路,是连接川陕的最优化之路。因此近代以来,川陕间公路铁路的建设多沿原有的蜀道线路,这就是传统蜀道在新式交通中的进一步传承。
第一条穿越秦岭的公路是1935年建成的西汉公路,经宝鸡、凤县、留坝抵汉中,北段沿着故道,南段沿褒斜道。1937年,成都至汉中的公路也建成通车,这条线路基本沿着金牛道,与西汉公路一起成为抗战中连接西北与西南的大动脉。
2017年12月6日,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建国以后,蜀道沿线的建设进入新一轮高潮,先后修建了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其中108国道成都至汉中段沿金牛道,汉中至西安段基本与傥骆道一致,210国道则沿着洋巴道-子午道一线,不过并没有走子午峪,而是沿着沣河直接出山。316国道汉中至天水段的南段则是沿着褒斜道。现在,经由国道出行的更多的是短途客流。从西安前往成都更多通过西汉高速,桥隧技术的进步使这条高速公路选择了与原有蜀道不同的线路,从户县崂峪口入山,经宁陕,洋县到汉中,更加节省时间。
说完公路,再来看看铁路。1913年北洋政府就拟在平汉铁路以西兴建一条南北干线,接通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以大同与京绥铁路相接处为起点,此路线经太原,平阳,西安,汉中至成都。但由于耗资巨大,项目最终未能施行。建国后,宝成铁路于1958年通车。这条铁路基本沿着故道建设,进入秦岭后沿清姜河行进,从杨家湾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千米,但升高却达68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4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千米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千米,经过多次改造后,从西安前往成都,经宝成铁路依然需要14小时。
2017年12月6日,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西成高速铁路由西安北站至成都东站,全长658千米,设22个车站,最高速度为250千米/小时,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西成高铁的开通是川陕交通又一次大的飞跃。从千年前数月的路途,到宝成铁路的14小时,再到今天的三小时,技术的巨大进步给川陕两地的人货交通带来了无限可能。
蜀道虽难,却不再是难于上青天。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说:“肩挑、背扛、手凿,世世代代的巴蜀人顺险而为,劈山开路,修桥造船,甚至在崖壁筑起巍峨天梯,最终打通一条条蜀道,拥抱更大的天地。”
假如李白能穿越到今天,看到纵横交错的高速铁路,看到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他还会写出《蜀道难》这样千古不朽的名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