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茗
——元明文人茶画中的精神世界

2021-03-01陶林琛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徵明品茗唐寅

陶林琛

赵原《陆羽烹茶图》

一、元代文人茶画

蒙古政权建元灭宋,以汉族士大夫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时代告一段落。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把其治下的民众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蒙古人居首,西域人次之,汉人再次之,南人居末。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之低下。许多出仕的南方文人,不免受到蒙古官员的排挤,即使是像赵孟頫这样官至高位的人,也不得不小心谨慎地为官处世,以免遭到统治者的猜忌与报复。出仕的南方文人,既有被视为变节者的愧疚感,又要承受蒙古统治者的不信任,其痛苦压抑的矛盾之情可想而知。元代取消了科举制度,许多读书人随之也失去了上升道路。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文人只得寄情于闲情娱乐之事,品茗、绘画、游山玩水便在此时成为元代文人的寄情消遣的娱乐活动,或许借此才能抚平他们的亡国之痛。因此,此时的元明茶画较宋时更具有道家避世的哲学思想,不再偏于表现茶人们闲适安宁、生动有趣的生活气息,而是主张契合自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各种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都蕴藏在茶画中,此时的茶画的思想内涵向着更加深邃的方向发展。

元代文人的代表当推赵孟頫,他博学多才,诗文、书画、金石等无一不精,尤以书法与绘画成就最高,其绘画开创了有元一代的新风,被后人称为“元人冠冕”。他仿宋代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作《斗茶图》,删去了原本绘画中的市井小贩的喧闹场景,原画有青壮男子、妇女、儿童、老人,人人挤眉弄眼、笑逐颜开、生动活泼,场景生动细腻,描绘了好一幅南宋茶乡斗茶之景,作者在茶画中传达出了一种其乐融融、和乐奋进的市民精神。然而在赵孟頫的画中,四人形单影只,衣巾不整,只为“斗茶”。宋元易鼎,斗茶还是如此,然身旁已物是人非,似乎意味着什么?在“不可说义”的关照下,或许只有身处元时,观者才能感受到赵孟頫那种矛盾心境吧。

元人赵孟頫原擅画山水,效董源、王蒙之法,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其亦擅绘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画有《陆羽烹茶图》,突破了唐宋茶画以宫室庭院、文人书斋置景的传统,将茶事置于山川旷野之中,与峰峦叠嶂、云水无际的大自然糅合一色,或许这暗合了无所事事的元代南方文人游荡于山水之间,借大自然雅静的山水才能缓解他们失去家国所产生的痛楚。对比宋元茶画,我们不难看出宋时茶画所表现的那种友好热情的主旨,已经让位于元人神伤的精神世界了。

二、明代文人茶画

历史进入明代,汉人从蒙古人手里重新掌握了江山,随着商品化与商业化社会不断发展,全球对中国产品需求强劲,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再加上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明代经济不但超过了唐朝,甚至相当多的经济指标超过了北宋,这对明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作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利玛窦如此记录明朝的富裕程度。明代末期社会,尤其在富庶的城镇地区,基本不受朝廷控制,部分学者甚至将之描述为自由社会。经济的腾飞使得民俗艺术兴起,就像学者柯律格所言,精英们对于世俗图像的兴盛表达了畏惧之情。此时的明代茶画因为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各种政治斗争、世俗烦劳使得明代文人更需要借助茶道的宁静来慰藉内心世界,因此较之元代文人茶画,明代文人茶画朝着更加深邃的内心世界探索。明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也是如此一个人,在“靖难之役”中带着“朵颜三卫”站在了朱棣阵营,但事成之后,朱棣完全改变了态度,朱权一路备受猜忌、排挤,最后被逼成了一个不理世事,专攻道教、茶事的专家,创建了自然派茶道。“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裨于修养之道矣。”从此许多失意文人便流连此道。明代有不少文人作茶事画,或洞房对酌,或书斋品茗,如著名的文徵明与唐寅,常常以茶会友。他们也有画作传世,如文徵明有《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唐寅有《琴士图》《品茶图》等,都乃茶画经典之作,从其画作我们可知明代人饮茶已经超越了饮茶本身,重在体现文人内在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于隐逸山林的向往之情。

1.文徵明的茶画世界

文徵明,是沈周的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位,兼善诗文书画,为吴门画派中一位重要的画家,其茶画作品皆反映出文徵明希望与世隔绝,获取心中桃花源的出世心态,在文徵明的画中,总是一棵棵老树紧密“扎”在茶棚周围,似乎预示着文人世界划外界而治,游者游于丛林之中自得其乐,好似在谈乎山水之色,一派安宁恬静之乐,我们仿佛透过茶香,触摸画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人,融入文徵明内心世界的桃花源,融入文徵明所带给我们的片刻宁静,与世俗隔得越远,得到的自由快乐就更多一点。茶画中清幽的茶舍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场合之一,这里远离世俗和朝堂是非,可供读书看画、品茗独坐,而茶舍位于山林之中,这可能是明代文人远遁山林而不得,又能体现隐居意向的最好途径。文徵明的画让我们意识到明代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文人想以茶避世的复杂心态,文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恶或许是文徵明想要脱世避俗的原因之一吧。

2.唐寅的茶画世界

唐寅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在绘画上具有全面的才华,山水、人物、花鸟兼善,画风受到浙派的影响,展现出了文人的特质,并且他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人间道路与事理看得更开更透。正如他的个人生活一样充满烂漫情调与豪放不羁,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一切都在他的画中体现出来。如《琴士图》画的是一位儒士在深山之中弹琴品茗之景,茶人的心声与行云流水、琴韵如风的茶汤沸声交融在一起,士人倾听自然的呼吸之声。整个画中的人、事、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然而画上之人于幽静环境中透着安详而又十分严肃的反差之感。这恰恰说明,隐士虽身居世外,然而他们深受儒家的影响,实际并未放弃君子的责任,并非完全消极。这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家、佛家、道家的融汇。一切都在茶画中,在茶与自然交融契合中显现出来。

人们通常只关怀“枯石凝万象”,却很少注意到“石中见生机”。明文人的茶画就犹如蓬莱仙岛,总是给人一种自然的生机与美好的希冀。“买的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唐寅的《品茶图》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同样是画在山中品茶,但那画较之前人,多了些许春意盎然。唐寅以此表现了对春芽的希望与洁身自好的严肃态度。

从明代茶画构图来看,画面主体为自然山水之色,人物只是深山茂林中的一点点缀,占画面的很少一部分。我们可以知道,茶画的目的不在表现茶之色香味,而是注重通过茶人寄情山水所表现出来的遗世独立、脱俗出世的隐喻意味。明代文人的茶画不只是为茶学家提供烹饪茶的方法,也为我们了解明人特有的精神境界提供了渠道。

三、结语

我们研究茶画的目的并不同茶学家那样,只研究茶画中人物活动的物质文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茶画中的人,关注人的思想,而不是人的外在状态,关注茶画中蕴含的哲理。元明茶画充满了道家隐逸思想,艺术家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勾勒出古法制茶、文士品茗之景,更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寄情山水之间,以绘画的形式传达出自己深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思。透过元明文人茶画的发展我们深刻意识到元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文人思想是如何反映着社会并对社会发展做出应变的。茶文化勾勒着中国文化,而茶画同样勾勒着茶文化,因此,欲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茶画着手是个好方法。

猜你喜欢

文徵明品茗唐寅
品茗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品茗
装疯卖傻的唐寅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泡茶品茗
文徵明:吃亏是福
唐寅绘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