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1-03-01栾其通
栾其通
以人为的方式,来控制培养水生动植物的繁殖、生产以及收获活动,称之为水产养殖。我国是世界的渔业主要生产国之一,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但原先的水产养殖技术只注重提高产量,却并未重视养殖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若是在水产养殖中,并未合理使用养殖技术,就很容易出现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也让我国愈加重视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就应合理应用生态养殖技术。
一、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就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仍旧沿用原先的水产养殖方式,且都是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模式,这种较为落后的水产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很难控制养殖的成本,还很容易爆发病虫害,再加上养殖人员过于重视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却并未针对水产养殖做好全面管理,也让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不小的影响。这样不仅会加剧病虫害对水产品的危害,还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因而,养殖户在开展水产养殖工作时,应借助生态养殖技术,合理选用养殖品种,保障良好的养殖环境,降低人工作业的频率,这样既能为水产品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还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的发展。另外,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还能有效避免水产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与此同时,还可适时利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通过科学的理念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以此来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改进升级。可以优先选择较好的水产品种,这样既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又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并且在后期养殖过程中,水产品也不易生病,这样既可以减轻养殖人员管理压力,又能有效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通过水质监控,合理掌握水域的温度、氧气和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这样既能对养殖水域环境进行动态管理,又能为水产养殖营造健康的水域环境,进而利于水产的快速生长。
二、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
向池塘这类养殖水域投放较多的抗生素、消毒剂以及高蛋白饲料等药物,来实现喂养的技术方式,是原先水产养殖中较为普遍的方法。虽然这种方式也带来更多的产量,可这种喂养的方法也存在缺点,投放药物和饲料的不断累积,不仅会破坏生态系统,还会污染水质以及周边的环境。
再加上养殖残饵、动物尸体粪便等这类物质的长久堆积,也会在水产养殖水域中形成耗氧生物和有机物质。加之水温和气温的不断升高,也会让这些微生物和有机物被快速分解,使得水产养殖水域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这样不仅会对水产品的生长造成影响,还会加剧水域中病原体的传播概率,致使水产品出现缺氧死亡的情况,也就无法确保水产品的质量。
除此之外,当温度发现较大的变化,或者是投放过多的粉料和水体过肥的情况,都会导致水中的有机质无法及时进行分解,此时水面上就会出现很难消散的白色泡沫。而水产养殖过程中,若是发现水面有白色的泡沫,则表明水中的有机质过多,进而导致水域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升高,水体表面的张力有所增大,这样也会对氧气溶解到水中造成不小的影响,此时的水质极易恶化,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有着较大的危害。
三、生态养殖技术的特征
1、饲料投喂应科学
养殖生物的生长状态和养殖是水体环境的质量情况,会直接受到饲料投放的影响,因而,养殖户应优先选用优质的饲料,避免购买污染水体的饲料,若是发现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和防腐剂,则不宜使用。在饲料的投喂方面,养殖人员也应予以重视,依照水产生物的生长特征来确认饲料的投放量,确保饲料投喂的科学合理。这样也能防止出现过多投放的情况,出现饵料的浪费,或者是影响水质的情况。若是过少投放饵料,则会出现水生生物因为营养不足,而出现生长过缓的情况。
2、合理选用苗种
水产养殖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合理选用苗种,苗种的选用对养殖周期和收益都会造成影响。因而,养殖人员在选用苗种时,还应防止出现近亲繁殖的苗种,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苗种成长或是病害的情况。为了确保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应优先选用健壮的高抗病性苗种。
3、药物使用应合理
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养殖人员应及时发现,并做好治理方案,根据病害的实际问题和病因,做好深度调查工作,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使用药物。另外,使用药物前,还应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症状,针对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的药物,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还应遵循国家标准使用,这样也能降低药物对苗种的影响。
4、对水质环境进行调控
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条件,水质的好坏机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还能决定水产品能够存活。因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应对水质环境做好调控,时刻关注水质的变化,这样才能确保水质的最佳状态,从而让水产的生存环境得以维持。既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又能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5、合理选择菌类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因而,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还需对菌类的选择工作予以重视。所以,在挑选自然界水域中的菌类,首先要确保这类菌类能够帮助养殖品种能够健康生长,其次还要为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的生态环境提供条件。
与此同时,养殖人员在选择菌类时,不仅要注意菌类的释放,还要注意菌类的数量,若是菌类的数量过多,反而会造成负面的效果。还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征来合理投放相应的种菌,利用这些种菌,才能更好地帮助菌类生长,从而确保水产品的生长。另外,养殖人员在采购种菌的过程中,还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必要时还可通过试验对种菌的效果进行确认,只有确保种菌具备较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到使用阶段。
四、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的水产环境是水产养殖中最易受到污染的問题,一旦水环境受到污染,不仅会使水产养殖的质量有所降低,甚至还会对周围的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借助三级净化系统来对水环境完成净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水产养殖环境的良性循环。
2、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
若是水产养殖周边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就应合理应用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针对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应利用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对河道、小池塘以及天然池塘等三级环境,起到净化的作用。另外,还可借助固定的微生物肽,对池塘做好净化,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由人工浮床系统和净化系统这两部分组成,利用水循环对水质做好净化,进而为水产养殖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3、生态工程技术
借助生态工程技术建立生态养殖循环系统,进而实现水产养殖的稳定发展。生态工程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应重视生态养殖系统,并对食物链做好合理地设计。在水产养殖中,还应对自养生物、水生生物、异养生物以及绿色植物等养殖水体中的功能群组,因而在水体养殖过程中,还要为水产品提供生长的营养,对于水生动物产生的垃圾,应做好分解。合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并在水产养殖中构建良性的循环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维系养殖水体同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和谐。
五、生态水产养殖中各类疾病的防治原则
1、混养原则
就以往淡水养殖的经验来说,品种的数量同水产品的发病率成反比,因而,若是在池塘水产养殖中,适当饲养部分天敌,不仅不会对水产品产量提高造成影响,甚至还会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根据生态角度来看,这是利用优胜劣汰的原理,基于混养原则在生态水产养殖中进行各类疾病的防治,从而更好地提高水产品的疾病抵抗力以及活力的效果。不仅如此,模拟实际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是混合养殖,通过混养原则,不仅有利于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能更好地实现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生态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进而使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共生原则
总的来说,一片水域可以当成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其中的生产者是水草,而浮游生物則是分解者,水产品就是消费者,同一水域中不同生物的共生关系称之为共生原则,生态水产养殖中借助共生原则能够很好地防控各类疾病,既能有效提升水产品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能确保该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在生态水产养殖的水域中存在的一些细菌,其主要是依靠饲料的残渣或者是鱼类的粪便以此来获取足够的养分,若是养殖人员未能及时定期清理这些鱼类粪便及饲料残渣,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进而导致细菌的大量繁殖,这也加据了水产品的患病几率。
所以,养殖人员可以根据生态养殖的理念,适时在水域中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让作为分解者的浮游生物,能够很好地分解水域中这些残留下来的饲料残渣和鱼类粪便,这样既保证了水质的健康,又为生态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另外,浮游生物还可以成为鱼类的食物,这样也能有效地维持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运转。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当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时,还要了解生态养殖技术的特征,这样既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又节省了养殖的成本,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应合理利用生产养殖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