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物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1-03-01张轶岭赵国栋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蚕病蚕业生产

张轶岭 赵国栋

摘 要:《家蚕病理学》是蠶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以致用。目前,大部分蚕学专业学生对蚕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并不了解,而本课程教学内容恰恰是与实际生产密切关联的,因此本课程的设计基本都是从生产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并尝试解决蚕业生产中的蚕病问题,以实际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动力,以此来解决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同时,在本课程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解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浅层次获取问题。另外,本课程还通过课堂互动、翻转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感,真正解决课程教学的主体问题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第一、蚕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问题。近年来,蚕学专业趋向冷门,大多数蚕学专业的本科生都属于专业被调剂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呈被动状态,事实上,大部分蚕学专业学生对蚕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并不了解,而本课程教学内容恰恰是与实际生产密切关联的,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基本都是从生产实际问题出发,注重问题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并尝试解决蚕业生产中的各种蚕病问题,以实际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动力,以此来解决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第二、学生对知识的浅层次获取问题。由于本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密切关联,照搬书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输入并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生产上的实际案例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生产基地的感受,从而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浅层次获取问题。作者所在工作部门与各大蚕业生产基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不同的生产基地几乎每年都会有各种蚕病问题的发生,专业老师每年也都会深入生产一线,切实为基地和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借此机会可以将部分生产上的各种病蚕带入课堂,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根据蚕的发病症状及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进行分组讨论,并对讨论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分组汇报,老师再根据汇报情况分别加以补充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浅层次获取问题。

第三、课程教学的主体问题。本课程教学创新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从学生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摆脱从教师出发,从教材出发的常规导向,有效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课堂互动、翻转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感,真正解决课程教学的主体问题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创新思路与举措

本课程的教学创新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以致用。本课程是针对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不同种类蚕病的识别和诊断非常重要。希望通过本课程理论课知识的讲授,同学们今后都能认识并掌握各种蚕病的病症、病原和发病规律;通过本课程的课内实验,使学生能够对生产上常见的蚕病进行诊断、鉴别并能够对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在课程授课过程中,会适当引入其他相关疾病的致病因素,致病机理及诊断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通过穿插一些蚕病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研究进展,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蚕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课堂上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路,通过问题导向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理论教学方面,我们会对生产上比较常见的蚕病进行重点讲解和探讨,通过讲述不同蚕病的病原、病症、发病规律,以及让学生通过观察蚕病的教学图片进行现场肉眼观察并分辨,提示学生通过病原的生活周期及形态学特点思考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引导学生思考并依据蚕病发病规律制定蚕病防治措施。

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把每年从生产基地新鲜收集来的不同种类的病蚕带到课堂上,然后进行分组观察讨论,通过研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分成不同研究小组,对几种不同种类的病蚕通过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染色处理等手段进行诊断,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反馈诊断结果。

教学评价方面,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并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对各组研究课题进行积极思考和寻找答案。

三、教学创新效果及反思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对重点和难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的与老师进行互动讨论,也能在实验过程中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独特的蚕病诊断和鉴别方法。

本课程近几年授课效果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可广泛推广。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也要积极思考,经常反思,争取做到:一、调整心态,拥抱变革;二、敢于尝试,包容失误;三、明确标准,设计先行;四、客观评价,及时调整。具体到本课程而言,我们也要在前期教学创新较好成效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课程的建设、课程的设计、授课模式的探索实践、以及模式评价等方面加强对该课程的建设和创新,使其更加有利于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教学理念的实施,为培养新时代蚕学专业高质量的本科生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张轶岭(1986-),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博士,任职于江苏科技大学  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家蚕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

赵国栋(1984-),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博士,任职于江苏科技大学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家蚕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01229),项目名称:Bmtret1基因在家蚕抗BmNPV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蚕病蚕业生产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用旧的生产新的!
《四川蚕业》稿约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